我媽在農村的小學當民辦教師,整個學校就是一棟樓,樓高四層,一年級字在一樓,二三年級共用二樓,四年級在三樓,而五年級畢業班的就在四樓。
小學的樓是四四方方的,水泥建築(紅毛泥),每層樓都有一個大房間,作為課室,還有一個小房間,是老師的宿舍兼辦公室。樓的牆很厚,比現在的建築厚多了,窗戶很小,課室裏麵挺暗的。挨著樓搭建了一個廚房,廚房邊上,露天泳磚砌了一個乒乓球台。樓的另一邊,是一塊空地,兩頭立有籃球架,就算是操場了。操場的另一頭,就是村子的入口,入口的兩側各有一簇巨大的竹子。也就是說,從大路來到這個村,先要經過學校的操場和樓,然後才到民居。
學校一共就四個老師,老師給二年級的學生上課時,三年級的就自習,三年級上課,二年級就自習。說是自習,就在同一個課室裏,怎麽能不受旁邊的上課的影響。我每次路過二樓的時候都想,這些學生不會煩嗎?在二年級的時候就聽過三年級的課了,三年級還要再聽一遍。班級比老師多,所以老師的課程表總是滿滿的,每個年級都有自習課,但是老師每一節都在上課。
那個年代,方圓幾十裏,我很少有樓,周圍都是平房。就連我的老家(爺爺家)所在的城裏,都是兩層的樓為主。除了兩個寶塔以外,四層或以上的樓也不多。改革開放以後,城裏建了一棟七層的樓,於是那個地方就叫七層樓,叫了好多年。
幾十年過去了,具體哪個樓叫什麽我記不太清了,好像叫“炮樓”或者“碉樓”,我想起碉堡。因為大家說,以前日本仔占領的時候,這就是據點。大小孩總是跟我們講以前日本人是怎樣殺人、怎樣奸淫婦女、怎樣折磨小孩。有時住在樓裏,我會做惡夢,夢見日本鬼子來了。這些事情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大小孩的添油加醋,就不等而知了。
好些年以後,我才知道,這離當年日本鬼子登陸的地方隻有十來公裏。而我們的老城(爺爺家)的事情是確切的,是長輩跟我說的。老城曾淪陷過兩次,日本仔打進城裏來了,城裏的人都逃到農村去避難了,老人提起這事,就成為“走日本仔”。經過兩次走日本仔,回到城裏,我們家損失慘重,老家的大院被燒掉了一部分,我的一個叔公(爺爺的弟弟)和一個堂叔(叔公的兒子)在“走日本仔”過程中失蹤了,兩個姑姑差點被捂死了,一個姑姑交給農村一個寡婦了。。。以後再另寫這悲慘的家族曆吧。
學校的樓的窗很小,也很高,我不記得在四樓有看到過四周的景色,印象中透過窗,隻能看到天空。我來到村子裏,大部分時間就帶在學校的樓裏,要不然就是在操場發呆,看著母雞帶著小雞仔土裏刨食。晚上我還要幫忙把雞收回到雞籠裏。有時鷂婆(老鷹)在天上盤旋,母雞會豎起羽毛,罩住小雞,鷂婆從天上紮下來,想要抓小雞的時候,我見過兩個母雞合鬥一個鷂婆,使勁去啄它。我們那的鷂婆不太厲害,大雞它是帶不走的,我見過一個剛換了毛的小生雞,鷂婆抓到以後隻能飛很短的距離,就要落地歇了。雞被抓走了,農民是很心痛的,如果鷂婆在村子上空盤旋被發現了,有人會出來保護的。
另外一種可怕的動物是野貓,會到村裏來偷雞。我隻聽說過,沒親眼看過。當有野貓來的時候,民兵會拿槍去追趕,村裏的大人小孩都很緊張,我看到過熱鬧,但是沒看到過傳說中的野貓,聽說野貓竄到臨近的村裏去了,幾個村的民兵合著也沒打到野貓,隻是把它趕到了深山去了。
最近這些年,說開平有碉樓旅遊,網上看了一下照片,和小學的樓有些像的,隻不過開平的樓更花哨一點,而小學的樓非常的平實。這麽想來,樓不是日本仔建的,是原來的鄉村裏的有錢人的房子,隻不過是日本仔征用了,解放後又被政府征用來做學校。這隻是我現在的猜想,我最後一次到村裏,應該是十歲的以前,那時沒問過樓的來龍去脈。已經三十多年沒有回去過,估計古老的樓早就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