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02)
2010 (1)
2011 (1)
2015 (3)
2016 (1)
今天, 在論壇裏有壇友比較三國和莎士比亞。本不想插言。因為朋友的車還沒來,想了一下還是與之過了兩招。
對於莎翁的戲劇和詩篇我並沒有進行過細統大規模的分析,尤是戲劇。就我個人經驗而言,莎翁作品的閱讀並不是一件易事。這裏的不易是指對作品完全透澈理解,不是快速的吞讀就夠了,不僅要看懂他的劇作,還須看懂作品後麵的觀點,情感,風格和思想。
去年回oxford上課開會,遇到北師大的一位博導,他說到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的最大差異是對知識不肯仔細鑽研推敲,隻求過了考試拿到學位即可,對所學的知識體係並不求徹底精確的了解。
聲音與意義的欣合無間是莎翁著作的微妙之處。
就第二語言的學習(Learning)和習得(Acquisition)來說, 學習者是通過閱讀和聆聽兩種信息處理的途徑。
聆聽接收到的信號是聲音
閱讀接收到的信號是文字
閱讀的理解除了原有知識體係的互動,語言的輸入和輸出還和一個人的grammatical sensitivity(語法靈敏感)有關。
文字除義還有音,聲音就強調了Phonetic sensitivity(語音敏感度),即有一個靈敏的耳度(a good ear)。莎翁戲劇的節奏感是其作品傳神的妙點,聲音的緩急,輕重,長短就出現思想情感的變化和轉展。如抓不住聲音節奏,就不免失掉精華的玩味。
而對聲音的強調並非要作不善意的評論,對此隻是從個人professional,personal的經驗所感,不當之處還請見諒。
由於語言輸入是通過聲音,字符兩條路線到達神經中樞,學習者在對語法和語音的敏感度上有強弱之差。
創造隻中都寓有思想和情感。莎翁的著作在情思上是節製與靜穆,也就是我們說的弦外之聲,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莎的文字是受思想熔鑄的,也就是情感和思想經過沉澱,回味,再通過語言傳達,莎翁作品的深永也就體現在這情盡乎辭,而不是溢。
所以,要欣賞莎翁的著作,最好從意和聲兩點著眼。
By≠Pale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