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歐洲模式還有話語權嗎?

(2025-09-05 08:07:13) 下一個

在歐洲,每年的八月都被視為度假季節,幾乎所有人都沉浸在長假帶來的輕鬆與愜意中。這種普遍的假期文化曾被看作是歐洲獨有的生活方式之一。你有沒有八月去過歐洲旅行?如果有,那你一定也體會過那種“我是不是來錯季節”的感覺。整座城市被遊客接管了,本地人都不見幾個。不少商店關門、餐廳縮時營業,很多店麵口直接寫著“九月見!”記得有一年八月,我去意大利旅行,滿心期待逛街吃喝,結果一到羅馬,才發現許多商店鐵門緊閉,原來人家整個八月都在放假啊!歐洲人對假期的熱愛可以說是“認真而執著”,而且不隻是偷得浮生幾日閑的那種,是整個月地放,不帶愧疚的。

休假不僅是放鬆,更是一種生哲學,一種“活著不是為了上班”的堅定信仰。但問題也來了:在今天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卷的世界裏,歐洲還能一直這麽躺平嗎?
畢竟,現在國際舞台上風頭最勁的不是“誰最會休假”,而是誰效率高、產能強、技術牛。

對比一下大西洋兩岸,你就會發現節奏完全不一樣:

在美國,兩周年假算“中產標配”,能安心休完就謝天謝地。矽穀、華爾街這些地方更是壓力山大——“休假”幾乎等於“離線”,而離線就可能被AI取代。而在巴黎、斯德哥爾摩或羅馬,人家才不管這些。兩周假期?那隻是夏日小點心。真正的假期,是從六月末一直爽到九月初的“長篇巨製”。

聽起來是不是超羨慕?誰不想在法國鄉間發呆,在意大利海岸曬太陽,在西班牙喝杯冷飲看夕陽?但也確實有點尷尬:當別人在談AI、布局太空、製裁談判、供應鏈重組時,歐洲……在放暑假。幾十年前,歐洲可是國際舞台的主角,法國、德國、英國三大哥站出來說句話,全球都得聽聽看。但現在的歐洲,似乎更像是在會議角落刷手機的觀眾。


比如最近一連串的外交場麵:

 

在6月舉行的一次北約峰會上,一群歐洲領導人對唐納德·特朗普卑躬屈膝;

北約這位荷蘭籍秘書長稱他為“老爸”(Daddy),引發尷尬一片;
7月,原本定於布魯塞爾舉行的、紀念歐盟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50周年的峰會,被轉移到了北京——因為習近平主席明確表示,他不打算前往布魯塞爾;
歐洲領導人不得不吞下特朗普式的貿易命令,默默接受美國對其出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卻又無力做出對等反擊;

8月,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談烏克蘭,歐盟國家一個沒在場;

法國說:“我們來搞個四方會談吧?” 美國直接裝沒聽見,繼續搞自己的三人會議;

歐洲領導人和烏克蘭總統跑去白宮,想刷點存在感,結果連個迎接的人都沒有……

 

這不光是尷尬,已經有點現實的冷酷了。歐洲想說話,世界卻不太想聽。說到底,歐洲現在麵對的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你想當生活質量高的“歲月靜好型”,還是還想在全球事務中有話語權?這兩者沒有誰對誰錯,但的確很難兼得。別忘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歐洲人工時比美國人還多,那時候的歐洲,也正是全球事務的主角。而現在,當生產力下滑、經濟疲軟、外交存在感稀薄,光靠“生活方式”是站不住腳的。你不能一邊說想“戰略自主”,一邊夏天整整消失兩個月啊。

 

歐洲的高福利、高假期政策,曾經被視為“文明的燈塔”:
四天工作製、三個月產假、年年寒暑假帶娃度假,還帶薪!這當然讓人羨慕,但也確實帶來另一個問題:
在別人拚命加速的時候,歐洲是否還能保持足夠的速度?比如德國,一直在爭論四天工作製是否拖了國家後腿。德國總理梅爾茨就說過,追求“工作生活平衡”雖然好聽,但正在削弱國家的競爭力。說白了,工作時數減少,休假拉長,如果經濟、技術、創新都沒跟上,那全球話語權自然也就跟你說再見了。

 

要說清楚,這並不是在批評歐洲人不夠“努力”,也不是要唱衰高福利國家的未來。而是要誠實麵對一個現實:今天的世界,不等人,也不等放假的人。在全球競爭格局快速變化的當下,美國、中國在科技、軍事、經濟領域“卷生卷死”,歐洲卻像是慢了好幾拍。如果還想參與全球事務,不光要有聲音,還得有實力、有籌碼、有速度。你可以選擇做生活品質高的“旁觀者”,也可以咬牙拚一拚,爭取回到主角位置。兩條路都可以,但至少得想清楚,不能既想“歲月靜好”,又盼“戰略主動”。

 

我們當然應該尊重不同文化對生活的理解。歐洲人不想被工作綁架,渴望活得有質量、有節奏,這完全可以理解,甚至值得欣賞。但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國際話語權不是靠“活得精致”就能擁有的如果歐洲想重新在世界舞台上發聲,那不隻是休假政策的問題,而是整個節奏、戰略和態度的問題。說到底,地緣政治,是沒有暑假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一切美好源於夢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確實,很多人羨慕歐洲人的“生活節奏”不是沒有原因的。希臘這種“半年工作、半年休息”的模式,表麵看是悠閑,但背後也有一定的代價—— 希臘近年來經濟麵臨不少挑戰,政府財政也出現嚴重危機。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有道理!放一個月假不值得大驚小怪。今夏去了希臘,克裏特島和聖托裏尼島上的旅遊服務人員(租車,餐館,酒店)驕傲的告訴我們:一年隻工作六個月,放六個月的假!
一切美好源於夢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不能再沉默' 的評論 : 謝謝
不能再沉默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很好,有理有據。
一切美好源於夢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京工人' 的評論 : 您說的沒錯,北歐福利確實是建立在高稅收和高治理基礎上的,不是免費午餐。
一切美好源於夢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w!' 的評論 : 謝謝您認同我的看法。
一切美好源於夢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atCity' 的評論 : 很高興您同意我的觀點。
京工人 回複 悄悄話 國內很多人羨慕歐洲國家(尤其是北歐)“從搖籃到墳墓”的全民福利,殊不知這是要犧牲生產效率作為代價的,兩者不可能兼得
mw! 回複 悄悄話 True!
MoatCity 回複 悄悄話 Agre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