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雖然精明能幹,卻有不少弱點,特別是那口普通話,實在難以恭維。每次同北方人交流,常常被抓著“痛腳”,笑個人仰馬翻。
周末,有朋自遠方來。朋友是青島人,遠方是巴爾的摩,五百多英哩,可謂是八百裏路雲和月。作為地主的很多上海人自然倍加殷勤接待。
賓客坐下後,主人中一位上海人大醫生問美女來客:“要不要'查一查'?”
女客愣了,一下沒明白咋回事。
上海大醫生見美女沒回答,就問男客:“你是'豬腳',你看我們先去哪裏?”
男客畢竟是博士,雖然也懵了一下,但很快明白了意思:“主隨客便,你們決定吧。”
於是,上海大醫生就對美女客人說:“那麽我們就先'上床'去吧。”
上海人、青島人還有其它北方人都傻眼了,幸好大家都知道大醫生仁心仁德,沒有一點歹念,肯定是普通話說得不到位,否則男主人一定一水果刀捅進男醫生的“圖紙”中。
一位上海女主人插嘴了:“我們先去吃飯,'上床'是'鴨蛋'戲。” 她的普通話更離譜了。
其實以上的對話說正確了很正點。
男醫生對女客人:“要不要茶葉茶?”
男醫生對男客人:“你是主角,你看我們先去哪裏?”
男醫生對女客人:“那麽我們就先上船吧。”(當地有條大河,沿岸風景極美)。
女上海人:“先去吃飯吧,上船是壓台戲。”,(不是鴨蛋戲)!
後來吃飯唱歌時,大醫生把“淑女”說成“熟女”,把“寶貝”唱成“鮑比”,把“星星索”唱成“猩猩書”,上海人北方人笑成一團。
上海人普通話說不好,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麵:
首先,陰平、陽平、上聲、下聲四聲調不分。上海人往往按照肯定句還是問句,把句子的最後幾個字說成下聲或上聲,如那個“鴨蛋戲”。
不會說“翹舌音”。普通話裏,有許多“翹舌音”。拚音就是聲母zh、ch、sh。而上海人說到這些字,時,就會說成“平舌音”聲母z、c、s,這就常常就指鹿為馬了。
還有,普通話裏有大量的複韻母,發音時嘴唇活動要從大到小,例如“ai、ei、ao、ou”等,上海人發這樣的複韻母往往嘴唇不動,這樣就“發音不到位”,使得原來有很大差別的韻母變成差不多的音,造成混淆。
最後上海人分不清前後鼻音。普通話裏有兩類鼻韻母,一類帶著前鼻音韻尾,例如"an、en、ian、in”,叫做“前鼻音韻母”;另一類帶著後鼻音韻尾,例如“ang、eng、iang、ing”,叫做“後鼻音韻母”。但是在上海話裏韻母卻沒有“前後”之分。上海人說不清“陳”和“程”,因為“陳”是前鼻音而“程”是後鼻音。
上海人的普通話說得不好,其實有很多好處,至少大家能夠笑口常開。朋友見麵,多了一點歡樂,留下了一點笑憶,當然也成就了這篇博文。
實時,屋烏,拖脫,一衣,殺沙,迷彌,餓惡,立麗,木墓,波撥,魚於,家夾,華劃,都督,月嶽,綠濾,序蓄,...
.... 好像無窮無盡哦!
服,福,扶,浮
再讓上海人說說看
再看蘇東坡詩,每行最後一字應押韻: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普通話統統不押韻,上海話全部押韻(入聲),廣東話更是。
上海話和廣東話一樣,才是比較接近正宗華語的方言。長江以北,衣冠南渡之後,語言已經麵目全非。
北方人學上海話可能就更可笑啦, 說英文還不如上海人。 北京人說說看police,沒口音的沒幾個。 說說看 light, 讀成“賴特”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