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0)
2019 (55)
去年十二月,一口氣參觀了兩個故宮,一個在香港,一個在台北。去過北京故宮,也知道台北故宮,沒有想到被稱為文化沙漠的香港,也有屬於自己的故宮。這三個故宮讓我意識到,兩岸三地不是隨便叫的。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通過曆史語言文化甚至飲食的傳承,將一些基本的信仰和理念,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基因中。因此,無論踏上哪一片土地,我們都容易找到熟悉親切的相容感和歸宿感。
香港故宮
去年底陪媽媽回國。特意轉機香港,根據她老人家的體力,我做了兩天的遊覽計劃。其中一天,是西九龍文化區,那裏是欣賞維多利亞港的最佳地點。
剛進園區,就看到一輛搭載遊人的電瓶車,司機熱情的邀我們上車。這是景區的免費接駁車,媽媽年紀最大,得到了司機的特殊關照。下車的時候,司機指著不遠處的那棟古銅色的建築說,那是香港的故宮,一定要去參觀一下。他說,你們可以先去海邊公園吃個午飯,邊吃飯邊看海景;吃過飯,去故宮慢慢逛;等逛完了,太陽也不毒了,正好漫步海濱步道,同時看夕陽下的維多利亞港。內行支招到底不一樣,這樣安排,考慮了最佳觀景時間窗,也顧及了媽媽的體力。
香港故宮由香港賽馬會捐助,於2018初年動工,2022年7月對公眾開放。它的展品,以瓷器家具和畫作為主。這是清朝皇帝的龍袍和皇冠,這些年風靡的清宮劇,皇上就是穿成這樣的。
這是清朝皇後的鳳袍。
別具一格的沉浸式展覽,通過清宮的家具和器皿,展示了皇帝從起床到就寢的一天,拉近了人與展品的距離。這是洗臉用的“清乾隆百鳥朝鳳麵盆”。
這是日常禮佛用的大型金佛塔,由乾隆帝下令鑄造。
香港故宮地理位置優越,建築本身既有現代的簡潔也保持了傳統的古樸,通過應用現代科技,大大提升了看展體驗。我也為展廳內人性化的設計點讚,我媽走累了的時候,可以輕易找到小憩的地方。放一張夜幕下的故宮,和傍晚的維多利亞港。
台北故宮
台北故宮的聲名如雷貫耳,是台北不可錯過的打卡點。台北故宮依山而建,格局有些像紀念蔣公的自由廣場,入口是“天下為公”的巨大牌匾,從牌匾看進去,是通向故宮主建築的的長長甬道。這一段路,不知是否呼應北京故宮,那條昔日文武百官的上朝之路。
我們訂了中文講解,講解員是一個氣質不俗,神采奕奕的白發女士,我覺得應該稱她為老師。她說,故宮值得講的東西太多了,兩個小時根本講不完,如果大家有興趣,她希望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有其它安排和覺得疲倦的,可以隨時離開。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求之不得的福利,跟著她邊看邊聽,四個多小時在不知不覺中滑過,堪稱暢快淋漓。
老師身後這尊青銅佛像,是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這尊銅像加上它兩邊的佛像,在文革期間從中國大陸流到香港,由台灣收藏家彭楷棟先生獲得,以一億五千萬台幣賣給故宮。彭楷棟先生在離世之前,將他收藏的幾百件文物悉數捐給台北故宮,大大豐富了故宮的館藏。
老師說,中國的統治者,從很早時候開始,就很重視曆史文化的傳承和文物的收藏。擁有傳承的,才是名正言順的曆史繼任者。正是基於這個信仰,在日本侵華期間,大量珍貴文物被打包運到了後方,蔣介石敗走台灣的時候,又將它們運到了台灣。據初步估算,大約有六十萬件小型文物被運到了台北,現今,北京故宮依然擁有各個朝代的文物一百五十萬件。老師將大陸和台灣比作兄弟,兄弟反目分家,哥哥得到了房產,弟弟分走了一些細軟,也是理所當然。
這扇玉屏風,以實用自然的方式,將48片精雕細琢的美玉,展示在了立體空間。
老師對中國和世界曆史有她自己的看法。她說,中國在近代落後了,但是,在西方工業革命之前,中國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中國為世界的文明作出的貢獻無法估量,比如蠶絲,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羅盤和瓷器,還有中醫中藥和漢字。而今天的東南亞,就屬於事實上的漢字文化圈。
這是清朝家具展,這一房家具,來自有名的貪官和珅。
老師拿瓷器的法郎彩技術為例,說明了我們山寨版勝正版的能力和淵源。琺琅彩起源於歐洲,傳入中國之後,被中國的能工巧匠發揚光大,無論從色彩還是工藝上,都達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現在,山寨版勝正版的故事,還在不斷進行,從高鐵,到太陽能,再到電動汽車。。。老公開玩笑,這老師比粉紅還紅,都紅的發紫了。我們其實挺理解她的,中華文化原本博大精深,以專業的精神探究,當然會被它深深吸引。
故宮著名的碧玉白菜並不在展台上,老師的精彩解說足以彌補遺憾。據說,這顆翠玉白菜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妝,白菜上臥了一隻螽斯和一隻蝗蟲,螽斯象征多子多孫,蝗蟲象征皇寵。一入皇宮深似海,一切盡在不言中,這顆晶瑩剔透的玉白菜,寄托著父母對女兒的不舍和殷殷祝福。
故宮的餐廳裝飾得古色古香,用餐環境舒適,套餐價格合理。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也是台灣故宮的講解老師說的,兄弟分家沒法帶走的房產。
北京故宮似乎是越來越高攀不起了,不但實名認證,還要提前訂票而且常常訂不到。我最近一次去故宮,是2014年的夏天。那時還是現場購票,但買票的隊一直蜿蜒到地鐵出站口,那種人山人海的景象令人心有餘悸。
北京故宮最值得看的是佇立幾百年的宏偉又精美的建築,它的巨大體量和方正對稱的格局,堪稱中國最豪的四合院。這是我當時拍的照片,在網上比了一下,應該是太和殿。
從故宮後門出來,專門去爬了景山,想象一下崇禎當年的絕望。這是從景山拍的故宮,好一片金頂紅牆,這是北京故宮才有的壯觀。可惜,那時手機的相機不夠高級,我當時的攝影技術也不行。
上大學的時候就去過北京故宮。那時,個人旅行還沒有那麽風靡,故宮的許多地方都可以隨便參觀。那時逛故宮的感覺,有些像逛鄰家豪宅,可惜,這樣的奢侈再也不會有了。我記得,我在後宮看了王後和幾個王妃的院子,印象最深的,是她們床上的被子。通過窗玻璃看進去,最能夠區別她們身份的,是床上摞起來的棉被。皇後的地位最高,床上的棉被也摞得最高,到了後麵,床上也就剩兩三床被子了。慶幸生活在今天,我們大部分女性的生活,不僅比那些後妃自由,而且富足豐滿許多。
三地故宮,當屬北京故宮-紫禁城建築精華;明、清宮廷文化遺產。迪兒有幸,三個故宮都去過了。
謝謝親好文分享!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香港也有故宮,我寫這篇文,主要是為了介紹它。
故宮的確是個老話題,但香港故宮卻是一個新事物,所以想寫一下。
北京的故宮我2010年去過,轉眼也十幾年了。最近很熱,問候迪兒七月安康!
迪兒的比較帖,很棒。:)
“北京故宮即使裏麵啥都沒有,但皇宮就是皇宮,光看那些建築群,就令人歎為觀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