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0)
2019 (55)
今年以來,越來越享受宅家的安逸,失去了旅行的熱情。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周二,上麵通知可能派我去中國,周五(5/3)夜間,就登上了飛香港的航班。
飛機正在滑行,我旁邊的兩位已經閉上了眼睛,受他們影響,我也感到睡意來襲。我的思維很快進入餛飩狀態,感官卻是開放的,我知道飛機騰空,也能感知昏暗燈光下穿梭的空乘。我甚至聞到推車中的食物香氣,但我太困了,困得不想睜眼睛,空乘很體貼,沒有驚擾我。
我加入這家公司的時候,出差已經沒有商務艙待遇了,但允許退而求其次,選乘Economy Prime。我覺得這點升級不止痛,反正我不高也不胖,年輕時也苦慣了,自願坐經濟艙為公司省錢。不過,這次和上司一起出行,我不能讓他不自在,就給自己升了艙位。銀子換來的有限空間總歸舒服些,椅背可以放到更平的角度,座位下的腳墊也可以升起來,勉強夠半躺了。
夜間西岸起飛的跨太平洋航班,全程都是暗夜飛行,機艙多半處在暗黑狀態,營造自然的睡眠環境。長途飛行能睡是本事,時間好打發不說,下了飛機就能進入待命狀態。得益於多出來的空間,本來就能邊飛邊睡的我,睡了醒醒了睡,居然睡了十個小時。我身邊那兩位睡得比我還美,醒後的神態都是滿足又煥發的樣子。
睡醒了,我打開電視,選了去年熱播的韓國電影《Past Lives》。這是一個很俗套的故事,24年前的韓國首爾,兩個互有好感的少年,因為女孩子隨家人移居加拿大而分離。12年後,男孩子通過臉書找到女孩子,恢複了一段網上交流。又過了12年,男孩子忘不掉心中的女孩,專門到紐約找她,結果自然不意外,有溫情,有無奈,有尷尬,也有遺憾。
研究表明,麵對過去時的關係,女性更傾向於著眼未來,看似堅硬粗糙的男性,往往難於忘懷,這部電影也印證了這一點。盡管我篤信相見不如懷念,但我同樣欣賞男主飛蛾撲火的執著,麵對真實的自己,願意接受缺憾不完美的結局,是值得讚賞的勇氣。
電影的很多鏡頭,是布魯克林橋下的公園,從那裏看曼哈頓,自有一番韻味。兩年前第一次去,就愛上了那一片的風景。
《Past Lives》是一部小眾電影,卻獲得了兩項奧斯卡提名,在爛番茄上得到95%的高分。電影的編劇和導演,是1988年出生於南韓的女導演Celine Song,她讓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撥動了無數觀眾的心弦。
對比之下,我為最近在華人社區引發熱烈討論的電影《Sight》惋惜。這是一部改編於王旭明醫生自傳的電影,卻沒能講好本就真實動人的故事,給人一種欠火候的遺憾。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Celine Song那樣理解父母輩文化的華二代,拍出真正的屬於華裔一代移民的精彩故事。
還看了一部基於真實故事拍攝的電影,《The Great Eascaper》。
90歲的英國皇家海軍退伍老兵Bernard,老態龍鍾行動困難,為了參加諾曼底登陸70周年慶典,他在妻子的慫恿下,溜出養老院,成功抵達諾曼底海灘。電影中直擊靈魂的人性之美,讓我深深共鳴,頻頻淚目。
因在二戰中與德國作戰,Bernard反感德國人。他理所當然地認為,諾曼底是關於勝利的,是關於盟軍的。酒吧中幾個為諾曼底而來的德國老兵,令他困惑。交談之下,他終於意識到,諾曼底是不僅是關於勝利者的,戰爭留下的痛,不分勝負,不分敵我。
這是一個榮耀的時刻,參加盛典的,有奧巴馬總統和伊麗莎白女王。不過,對Bernard來說,赴約長眠地下的戰友,遠比慶典重要。當生命接近終點的時候,世間的浮華已然失去了意義,而永不褪色的,是徘徊於心間的真實情感,它們是愛,遺憾甚至恐懼。佇立在墓園的身形凋零的老兵,給我震撼感動之外,讓我進一步意識到戰爭的殘酷,和平的珍貴。
Bernard因為逃離養老院而出名,半年之後,他離開人世;不久,他細心嗬護相濡以沫的甜心,也離開了人世。巧合的是,諾曼底登陸80周年的慶典即將到來,我們的總統拜登,將參加這場盛會。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二戰老兵,有機會見證這場盛會。感謝致敬他們,為世界和平獻上了他們最寶貴的東西,生命。
看到你寫的學英文,感覺高不可攀呢。我要是有那麽高的英文水平,一定懶得再學,忍不住要顯擺了:-)
特別佩服迪兒,我飛機上也是睡不著,這次去日本的商務艙,隻睡了二個多小時。
非常喜歡迪兒這篇。兩個影評,都很有深度,讓人思考。
也祝亮媽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