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0)
2019 (55)
感恩節前和在文學城認識的最有緣分的網友暖冬Cool夏發悄悄話。末了,我邀請她,如果來我家附近,別忘了找我。當然,如果我去她那邊,也一定告訴她。她說,我們投緣,倒不一定惦記著見麵。說不定見了麵,反而破壞了想象中的形象了。
我被逗樂了,回她一個悄悄話:這網絡也太可怕了,我們這樣的中年大媽都擔心見光死,在網上dating得有多惴惴不安啊。曾經想過哪天萬一和老公離了,網上這麽方便,一定要試一把。經你這麽一說,賊心都嚇沒了:-)
和網絡打交道有20年了,人雲亦雲的,也說網絡是個虛擬空間。但事實上,網絡對我而言,和虛擬沾不上邊,反而是我和遙遠的真實世界的有效鏈接。網絡提供我最直接的新聞,最有價值的專業資訊,和家人朋友最快捷的聯係。通過網絡。我還可以買到實實在在的物品。可是這一次,真真體會到網絡的虛擬感了。
再想一下,這個虛擬感與其說是網絡造成的,不如說是文字產生的。文字是具有畫麵感的。當然,網絡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為陌生人之間的文字交流提供了方便的平台。
小時候,爸爸在圖書館工作,給我借過不少書。開始讀大部頭小說的時候,很多字不認識,讀了些什麽書,現在已經毫無印象了。後來,讀了不少當時的主旋律作品,例如小說《豔陽天》,《金光大道》,《西沙兒女》等,書中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主人翁,早已遙遠到名字都想不起來了。
早年讀過的小說,真正印象深刻的當屬《青春之歌》了。書中的故事已經模糊,但是主要人物卻化成影像刻在腦海中了。那時,我剛上初中,處於情竇正在打開的年齡。當時的中國,也正經曆文革後的百花齊放,一些曾經被定為毒草的書開始解禁。包括《青春之歌》。書中的人物和我以往看到的革命者不同,他們有一腔熱血,也有風花雪月,兒女情長。美麗勇敢的林道靜,英俊熱烈的盧嘉川,他們美好的情感,燃燒的青春和璀璨的生命,深深地感動和震撼了正值少年的我。
不久,青春之歌的電影重新放映了。爸爸媽媽也開始瘋狂。回憶起他們上一次看這部電影時的青春年華,更記起女主角謝芳的無與倫比的美麗。可是這部電影卻讓我失望,我心中的林道靜,不是謝芳那樣的,我心中的盧嘉川,更不是康泰那樣的。爸爸媽媽不解地看著我,你有沒有搞錯,謝芳不夠美?康泰不夠帥?他們可是公認的俊男美女啊。我認識到了文字的強烈的畫麵感。於是,對於我非常喜歡的書,我不再在意它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如果是傳記類文學,我甚至刻意不去關心它的作者。
對於那些我沒有認真拜讀的作品,腦海中構建的人物形象其實要模糊鬆散許多。這時,熒幕形象基本都是輕鬆完勝。比如我很早就讀過《紅高粱》,但是我心中的爺爺和奶奶一直是電影中狂野的鞏俐和光頭招風耳的薑文。再比如,我心中的西遊記形象,早就換成了電視劇中的師徒四人。說來慚愧,巨著紅樓夢也是匆匆讀過。於是,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歐陽奮強飾演的賈寶玉,還有鄧婕飾演的鳳姐,成了我心中的人物經典。
早已不用糾結心目中形象和熒幕形象的反差了,因為我已經好多年沒有好好讀書了。糊裏糊塗成了人妻,糊裏糊塗成了人母。在生活的漩渦裏,我成了一隻轉得停不下來的陀螺。收拾完碗筷,檢查完作業,和孩子們道過晚安。窩在沙發裏追劇是我一天中最享受的時間。感謝敬業並且富有創作激情的編劇導演還有演員,他們創造出的史詩般的作品讓我震撼,其中的熒幕形象更是深入我心,我早就打消拜讀原著的念頭了,這些作品包括《四世同堂》,《大宅門》,還有《白鹿原》。
在文學城裏玩,和文字重新攀親,於是,那個畫麵感的問題又回來了。通過寫博,結識了不少博主。有照片先入為主的,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文如其人。沒有照片時,想象力就不請自來了。博主的文字會在我的腦海中形成一個影像,那是一幅幅雖然模糊不清,但是有溫度有色彩的鮮活影像。在我的腦海中,有的博主屬於酷酷的冷色係,有的博主屬於安靜的中色係,還有的博主屬於熱烈的橙紅色係。有的博主麵相清秀,有的博主麵相溫暖,還有的博主麵相刁蠻俏皮。
和有的博主神交久了,就會好奇生活中的她是什麽樣。想起幾個月前的一篇類似題材的博文,大意是吃雞蛋時有沒有必要去認識那隻下蛋的雞。這篇文章好像是文學城才女子喬寫的,趕緊去翻她的博客,可惜沒有找到,是我記錯了嗎?
文章找不到了,文中的觀點也沒有記下來,那就說說我的觀點吧,其實這是網友暖冬Cool夏的觀點。既然我們通過文字結緣,那就讓我們更多地關注文字,享受文字帶給我們的驚喜吧。老實說,時不時的,我還是會在心裏勾畫屏幕背後的那張臉。用不著覺得有任何不妥,這正是文字的畫麵感,文字的魅力吧。
+1 發現很多時候跟寧寧心靈相通啊
讀用心,看用眼。現在,看已經令人爆炸。少人讀。我很落伍,但不怕被時代淘汰。
也不認同“文如其人”這個觀點;但也確實讀了文字,會對作者做個“線描”。
不針對任何人哈。別砸俺。
我的直覺妹妹是本色出演,不會出現見光死的:-)
是的,同意子喬的意見,我們顯示的隻是我們的側麵,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周邊的朋友認識的和文字所表達的我一定不一樣。但是,文如其人,文字還是表達了真實的自己。我們以文會友,成為精神世界的朋友。問候迪兒!
寧寧真是博聞強記,天生當律師的好材料。你對《紅高粱》的評價解釋了我的疑惑。看來有些作品印象不深,也不一定是因為我讀書不求甚解,影視的再創造也有可能超越原著。
關於“見光”,我的觀點挺中性的,或者說有點牆頭草:-)
我也是看的《第二次握手》的手抄本,當時人們的文化生活多艱難啊。記得讀的非常投入。然後去看電影,又是謝芳和康泰,還是人到中年裝嫩出演。失望而歸。
這麽說來,在你那,我的文字形象是溫柔體貼又知性:-)
C先生所有的文章都得藏起來 :)
迪兒還記得我那篇文章啊?我把它藏起來了:)
文如其人,網絡上沒有共同語言的,生活中也不會成為朋友。
特別同意你說的, 如果我特別喜歡一本小說, 一般不會去看改編後的電影和電視, 絕對會失望。
哈哈哈,好可愛的大媽。
莫言的《紅高粱》在他的作品裏不算上乘,裏麵的兩個人物麵目模糊,個性也不夠豐滿。倒是張藝謀的電影拍的特別好,薑文鞏俐的形象特別鮮明生動驚豔,所以他們才會取代你想像中的我爺爺我奶奶吧?《青春之歌》我是先看的電影,長大以後才看了小說,對林道靜的樣子沒的比較。其他我成年以後看過的電影電視劇,人物和文學作品完全吻合的並不多,除了《圍城》,那部劇裏麵各個神頭鬼臉的人物,簡直就像是直接從書裏拽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