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0009

世界真奇妙,生活真美好
正文

四. 後會有期1

(2016-03-17 13:01:44) 下一個

. 後會有期1

     清晨,遊船到達終點——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我們將在這裏遊覽4天,之後打道回府。遊輪停泊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歐洲一側,結束船上最後一頓早餐後,便等待下船。站在甲板上憑欄望海,極目遠眺,碧海晴空,水天一色。“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船靠岸邊一側不遠處灰白色的清真寺清晰可見。尖尖的,高聳入雲端的宣禮塔上悠揚的誦經聲,響徹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空。土耳其90%以上的人信仰伊斯蘭教。

  連接著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是地中海進出黑海的必經之航道,同時又是歐洲和亞洲在伊斯坦布爾的分水嶺。土耳其南瀕地中海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所在位置是亞,非,歐的三岔口,而伊斯坦布爾又是地球上唯一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絕無僅有,非常絕妙。造就它在人文,地利,風俗,傳統容東西方文明於一身,亞,非,歐特質集大成的國際大都市。山青水秀,人傑地靈的形容,用在這裏不為過。沒有哪一座歐洲城市能像伊斯坦布爾給我留下如此深刻印象。

  下船後,司機和雇請的導遊將我們的行李卸在旅館,連房間都沒讓我們進,便開始了一整天的步行參觀。住在歐洲區金角灣南側老城的“古跡半島”是非常明智的選擇,步行參觀又是明智之舉中的上上策,這在後來的參觀中得到理解和驗證。

  朋友通過北京的旅行社雇請了一位土耳其當地專業地陪,對這樣的安排我舉雙手讚同,特別是到非英語的國家。當然,你首先要舍得稍稍多花一點點銀子。地陪的好處除了是“活地圖”還能在參觀名勝古跡時,講述出很多鮮為人知,豐富多彩的曆史故事,讓那些沉睡多年的遺跡變得光彩奪目,活靈活現起來。

   導遊奧斯曼就是我們在伊斯坦布爾的“活地圖”。他是個有著10年導遊經曆,曆史知識淵博,經驗老道36歲的年輕人。他很得意的說:“我和奧斯曼大帝同姓,說不定有家族血緣關係”,說完他也笑了。我先生悄悄開玩笑的對我說:“真會找大個的攀,那我還和馬可波羅同姓呢”。我也小聲玩笑的說:“那我還和托塔李天王同姓呢,和哪吒還有了家族血脈關係,喔噻!我身上還有神仙的基因呢”哈哈哈…… 玩笑話日常是少不了的。在伊斯坦布爾的四天時間裏,度過了輕鬆愉快的時光。

1.  藍色清真寺,地下水宮

   從旅館步行到蘇丹艾哈邁德廣場15到20分鍾,真的沒有多遠。拜占庭時期的跑馬場是現在的廣場,其中“迪克利粗石方尖紀念碑”已有3500年的曆史,在埃及神廟供奉1890多年後,公元390年拜占庭的國王從埃及神廟拆下運到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在奧斯曼帝國之前稱君士坦丁堡),屹立在這個廣場上又1600多年,經曆多次戰爭,劫難,且又是地震多發帶,至今巋然不動。不能不說此物已有了靈性,將會萬古長存。

  緊鄰廣場便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也就是“藍色清真寺”,始建於1609年奧斯曼帝國的蘇丹艾哈邁德一世時期,因其內部裝飾使用了兩萬多塊伊茲尼克藍色花瓷磚而得名,我想伊茲尼克大概像中國景德鎮的官窯,屬於皇家專供。進入清真寺之前按伊斯蘭教規女人都要把頭和肩抱起來,男人都要穿長過膝蓋的褲子,如果沒有,清真寺會發一塊大布單和頭巾把你包起來,光著腳,每人發塑料袋提著自己的鞋子。看上去,我們都像剛剛從中東地區過來的人(說難民有點難聽),排在長長的隊伍裏等待進入大清真寺。

  奧斯曼把我們送進清真寺便離開了,開齋節剛剛過去,可能是去做禮拜了。先生說我也要做一次禮拜,也就是禱告,或者說頂禮膜拜。出來問他為何沒做?他說:“塊大膘肥的進去,趴跪在地下幾分鍾就被踩成照片了,挺大個活人進去,出來成遺像了。”顯然,形容的有點過分,我想他是怕丟了手裏那雙鞋。但人多是不言而喻的。全世界各地來參觀的人實在太多了,無需多說,便知所有導遊為何都選擇步行,因為根本沒地方停車。

  藍色清真寺以它優美的外型曲線, 壯麗的禮拜大堂,260個大小彩色玻璃窗,30多座圓頂層層升高,向直徑達43米的中央圓拱穹頂聚攏,層疊的大圓頂和六座高高尖尖的宣禮塔充滿了極致的誘惑,。它是伊斯坦布爾最大的圓頂建築,也是唯一的一座擁有六個宣禮塔的清真寺。 導遊奧斯曼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當時國君要求設計師建造的宣禮塔是黃金的,土耳其語‘黃金’和‘六’是諧音,設計師的誤解,就讓我們看到了今天的六個宣禮塔的清真寺”。因為有導遊,便知曉了這六個宣禮塔的出處。

  曾在多個國家看到過很多巨大的教堂,神廟,寺院,宗廟,前人對宗教的狂熱虔誠,對上帝,神,真主,或佛的敬畏崇拜,所產生的巨大熱情和藝術想象力,創造出非凡的驚世駭俗之作。雄渾厚重的建築留下的是永久的燦爛輝煌,那藝術魅力將千秋萬代永垂不朽,藍色清真寺便是其中之一。

  導遊奧斯曼介紹,伊斯坦布爾大約有200多座大小的清真寺。為了證實這一數字,我查閱多種資料最後得出結論竟比那數字多出一倍還多,共有450座清真寺,就像歐洲或美國各社區大街小巷遍布基督或天主教堂。有著1500萬人口的伊斯坦布爾,90%以上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包括奧斯曼,所以無論你在歐洲區,還是亞洲區,星羅棋布到處可以看到尖尖高高的宣禮塔和圓拱形穹頂建築。船到岸時,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建築就是清真寺。       

  本來安排下一個景點是“聖索菲亞大教堂”就在斜對麵,可那裏已經在大擺長蛇陣,人山人海。無奈,奧斯曼隻好帶我們先到“地下水宮”,好在並不遠。地下水宮,聽起來像是被水淹沒了的古代皇宮。其實它是拜占庭時期也就是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大帝在公元532年修建的地下蓄水池。在那個征伐頻繁的年代,修建它的目的是為皇宮和周邊建築戰時儲水用的。

  水宮的蓄水量可高達8萬立方米,使用了336根圓形大石柱也就是羅馬柱(我仍堅持認為是希臘柱),很多石柱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因為工期短,石柱大多是從荒廢的神廟,宮殿中拆下運回用在水宮。當然,也不乏拆毀別國正在使用的建築,因為查士丁尼大帝在當時是不可一世的霸主曾占領了南歐和北非大部分土地,曾幾何時地中海是他的內海。

  地下水宮寬70米,長140米,麵積1萬平方米,水深8米,大石柱間距4米,頂部仍然是拱形穹頂,每根石柱之間是拱形橫梁連接。水宮後部有兩根石柱長度不夠,便用了兩個石雕蛇纏頭發的妖女頭像做柱基,一個倒立,一個橫躺。我想當時可能是為了找平,或者是時間不夠,浩大的工程幾個月就完工了,淹在水裏沒人在意,所以才這樣置放,她們成了鎮宮之寶。距今已有1483年,伊斯坦布爾市政府在1985年重新整修,裏麵安裝了燈光,音響,參觀甬道。當走在木製高架甬道上時,在昏暗的燈光效果下,和低沉的音樂聲中,立時就有了陰森感。偶爾有冰涼的水珠從頭頂上滴落,成群的鯉魚,鱸魚不時的像幽靈樣從水中鬼魅般地閃過,——果然,地下水宮被神秘莫測的氣氛所籠罩。

 2.   聖索菲亞大教堂                                                             

  奧斯曼真是個能幹的導遊,發給我們每人一張硬卡,便免除了在聖索菲亞大教堂長蛇陣蛇尾排隊的麻煩。雖然伊斯坦布爾有數不勝數的古跡遺址,但聖索菲亞大教堂卻以其精湛的建築形式,厚重的曆史價值,豐富的宗教內涵,非凡的藝術魅力,而超越了其他古跡。有近1500年的漫長曆史,因其巨大懸浮的圓頂而聞名遐邇,是一幢“改變了建築史”的拜占庭式建築典範。聖索菲亞希臘語的意思是“上帝的智慧”,不管你是穆斯林,基督徒還是無神論者,到此都願一睹其尊容,所以這裏也是參觀人數最多的地點。

  可以篤定,無論你去過多少國家,見過多少華美建築,能夠對雕欄玉砌,瓊閣金宇,天工神匠所造,使萬人仰慕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而無動於衷之人,鮮為有之。我曾參觀過聖彼得堡的“聖伊薩基普”大教堂,和“基督複活(滴血)”大教堂。雖然那些內外裝飾五彩斑斕,萬紫千紅的馬賽克壁畫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和震撼,但它們畢竟隻有不到300 年的曆史。與之相比建於公元537年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卻有著近1500年的曆史。在這裏不得不再次提到拜占庭查士丁尼大帝,豪言要建造一座勝過“所羅門王的智慧(猶太智慧之王)”之大教堂,今天我們看到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證實查士丁尼當時並不是忽悠和妄想。

  這座如史詩般燦爛輝煌的建築,超越所羅門王智慧的大教堂,出自於希臘裔物理學家,數學家之手。 古希臘人超凡的創造力再次體現,他們的優秀基因在拜占庭時期得以傳承,並最終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創造出超巨型無立柱拱型穹頂。這一驚世巧思,旨在讓人們仰望蒼穹,仰望上天神聖,也成為後世清真寺建造的範本。光彩琉璃的大理石加之金碧輝煌的背景牆和頂,色彩斑斕的馬賽克拚圖,構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基督教聖經故事壁畫群,使這一神殿更加富麗堂皇,神聖莊嚴,自那時起曆屆拜占庭君王都在這裏加冕。

  但是,從君士坦丁大帝開始尊崇基督教到查士丁尼大帝建造基督教聖索菲亞大教堂起,都不會想到上帝的神聖也沒能阻止其多舛的命運,在後來多次遭到地震,火災,戰爭的破壞,十字軍東征,拉丁帝國的占領,又將其變成天主教堂。公元1453年又被奧斯曼帝國征服,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四周被穆斯林豎起四座衝天宣禮塔而改為清真寺,教堂中的聖經故事壁畫被灰泥覆蓋。1935年,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下令將其改為博物館至今,聖經故事壁畫才得以重見天日。

  從基督教堂到天主教堂,從清真寺到今天的博物館,聖索菲亞大教堂在1482年裏走過何其艱險又何其幸運的曆史之路。假如各個曆史時期的統治者,當權者,宗教領導者失去了包容心,我們就不會看到今天世界唯一的一個由基督教,天主教,穆斯林,無神論者共同敬仰和維護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為數不多的世界遺產。至此,讓我想到北京的圓明園,假如那些八國聯軍的侵略者還有一絲的仁慈包容心,就不會把一個舉世無雙的皇家園林洗劫一空,付之一炬,裸地殘垣,蕩為寒煙。燒的那樣徹底,那麽幹淨。

待續

木子

2016-9-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