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我愛丁二酸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改名最頻繁的大學

(2023-11-07 10:15:18) 下一個

誰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

有的說是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堂,1895),上海交通大學(南洋大學堂,1896),浙江大學(求實學院,1897),有的說是北京大學(京師大學堂,1898),還有的說是武漢大學(自強學堂,1893)。天津大學說我可是有光緒皇帝禦筆欽批的,……,估計還要吵上一百年。

那麽,哪一所大學改名最多?

這當然要從建校比較早的大學裏麵去找。

我就找到了一個,與我有一點點淵源。

這就是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現在成都,但是曆史上它曾經在過山海關、唐山、湘潭、湘鄉、福泉(貴州省)、璧山(四川省)、唐山、峨眉、成都等地方。

西南交通大學改過很多很多次名字,可以查到的名字如下:

1896年,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

1905年,唐山鐵路學堂;

1906年,山海關內外路礦學堂;

1908年,郵傳部唐山路礦學堂;

1912年,交通部唐山鐵路學校;

1913年,唐山工業專門學校;

1921年,交通大學唐山學校;

1922年,交通部唐山大學;

1928年,唐山交通大學;

1928年,第二交通大學;

1928年,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

1928年,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 

1941年,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 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1942年,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下設唐山工程學院和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1946年,國立唐山工學院;

1949年,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1950年,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1952年,唐山鐵道學院;

1964年,西南交通大學。 

改名字之頻、改地方之勤,恐怕可以入吉尼斯大全了。

 

我與這大學弱弱的淵源包括:

我的碩士生導師(中科院院士、全國政協常委、享年百歲),歸國之初在這個大學任教一年多。

我姨姥爺(我媽媽的三姨父)的哥哥解放前在此校任教。

我爺爺的一個二代堂弟(second cousin),五十年代從我的母校畢業後被分配到該校任教,1958年隨所在係被並入唐山礦冶學院,所以後來就沒有去四川峨眉山。

我們鄰村一個書香門第(與我家有些老親)家的老四,改革開放後擔任西南交通大學的校長、兼黨委書記。

我的二堂妹和二堂妹夫,都是西南交通大學畢業的。

我村同姓的一位男孩子(我和他在明朝永樂年前有著共同的祖先)也是與我堂妹同年考上這所大學的。

據說,在西南交大的聯歡會上,老教工學說唐山話是必有節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我愛丁二酸鈉 回複 悄悄話 有網友質疑武漢大學的前身 - 自強學堂算不算大學。關於這個問題,1990年我曾谘詢過武漢大學解放初期的曆史係係主任、改革開放後的武漢大學圖書館館長方衡先生。(方衡先生,原名王正,燕京大學畢業,參加過一二九運動,曾經擔任過《人民日報》的前身《晉察冀邊區日報》的主編。方衡先生,分別是我祖母和我外祖父的二代表弟(second cousin),也是先驅者LDZ的表侄,他的曾祖母是LDZ的姑祖母)。

方衡先生說,按辦學標準,自強學堂已經達到了大學標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