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way1

從歲月的足跡,感悟人生,若有所思。。。。。。
正文

誰是“上山下鄉”曆史事件的真正受益者?

(2016-05-04 03:48:47) 下一個

毛澤東說:“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這一句話,就掀起影響了幾百萬家庭,上千萬青年的運動。但這一句話裏,我們必須要首先搞清楚一個根本詞匯的含意,那就是什麽是“教育”?

從詞匯意義看,“教育”的定義應該是所有轉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的行為。這當中,“文明”二字尤其重要。因為傳播和學習是全方位的,包括傳播和學習人類的惡習,犯罪,以及落後的技能和經驗。那就絕不是人類文明的成果,那樣的傳播和學習也絕對稱不上是“教育”。能稱得上“教育”的,必須是正麵的,先進的,科學的,對人類發展能起到積極向上作用的文化知識,技能和社會經驗。

我們一起插隊到一個山寨的知識青年有六個人,隻有市某局局長的大公子戴眼鏡。當天,所有的貧下中農都好奇這兩個放在眼睛前的圓框框是個啥東東。此公子性頑劣,騙農民說是照相機,說著就摘下眼鏡比劃著要給農民“拍照”。

人說,無知者無畏,可不知道無知者其實是大畏。他們不僅相信了眼鏡是照相機,還根據當地傳聞說拍照會把人的靈魂吸走,都不敢拍照,紛紛躲避那副眼鏡。愚昧程度,可見一斑。

大家都爭取積極,要求第二天就跟農民出工,希望向貧下中農學習,不知第二天碰上他們是進山開荒。工具是砍刀和大鋤。進了山,滿目荒野,荊棘野藤,布滿山崗。駱老武一聲令下,大家就揮刀砍樹,斬除野草。樹根,就用大鋤挖出來。然後把所有樹木雜草堆放一起,放一把火燒起來,說等火燃盡後,就是上好的肥料。

這不是傳說中的刀耕火種,山頂洞人的營生嗎?

山地缺水,全靠下雨積滿水塘。十天半月不下雨,就得進山洞裏的陰河裏去挑水。那個山洞,是一個典型的溶洞,彎彎曲曲,上上下下,有大半裏遠。放在現實,進去參觀得收門票。可我們要進去的時候,就像是要入鬼門關。洞子深了吸光,手電筒在裏麵就像螢火蟲,完全不管用,一定要用鬆油木點的火把。一手拿火把,一手把住水桶,到了哪個轉角需要換哪一個肩都有定規,否則就通不過去。那個艱難,不是能想見的。

整個生產隊兩百來人,一共隻有三個初小生,分別做了會計,出納和記分員。其他人,包括隊長駱老武,統統大字不識一個。

雖然沒有文化,順流的話說不出兩句,但罵起架來,髒話不帶重複能吼一個時辰。那時知青都是不滿二十的小子,沒到半年功夫,都學得呱呱叫,土話加官話,罵起髒話來能讓當地最潑辣的農婦臉紅。

這樣的地方去受“教育”?現代人接受原始教育?先進人接受落後教育?文明人接受野蠻教育?說實話,下鄉不到三天,就知道毛主席這個玩笑和我們小哥小姐們開大了!

相反,沒有多久,農民就知道了原來世上還有眼鏡這種玩意兒,原來眼鏡不是照相機,原來係褲子還有皮帶,竟可以不是一定要用麻繩係,原來中國還有各種方言,原來還有電話,電影,電車。。。。。。

知青晚上在糧倉給農民掃盲的時候,他們開始認識了“大”“小”“多”“少”。給他們講了化肥的作用後,才知道催肥出來的莊稼不是白給你的,才知道土地越來越板是使用化肥的代價。給他們看懂了地圖,才知道毛主席住在哪裏,才知道原來他們心中是一個世界的公社,在中國隻是一粒芝麻。。。。。。

這些,當然都不是毛澤東的計劃,更不是毛澤東的目的,但是,這是事實!上千萬的知識青年,給千百年隔離的農村帶去了現代意識,帶去了新鮮血液,帶去了先進文明,讓中國的農村潛意識的前進了一大步,給後來的農業現代化,農村的文化發展,奠定了不可否定的基礎。

而這些代價,是知識青年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和他們真正被剝奪的受教育的權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孫山 回複 悄悄話 毛澤東的偉大在於:他讓你為他幹一件事,你會拚命的去幹,而且堅信幹了是為自己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