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袖裏的“苛政猛於虎”

(2016-10-20 13:33:27) 下一個

記得小時候,語文課本裏有一篇苛政猛於虎。其時以童稚之心,囫圇吞棗,未解其中味。

《禮記·檀弓下》中的《苛政猛於虎》原文如下:

孔子過泰山之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軾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文中記述了孔子和弟子子路路過泰山時,遇到一名身世淒慘的婦女的故事。當地虎患嚴重,可就是因為其他地方有國君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親人寧願一直住在這裏,以至於後來竟有多人連同她的親人也被老虎咬死,隻剩下她一人對著親人的墳墓哭泣。全文以敘事來說理,深刻揭露了暴政對人民的殘害。後來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於虎”的成語,意思就是反動統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那麽什麽樣的統治算得上是“苛政”呢?古時候,人們不太在意什麽言論自由之類的玩意兒。民以食為天,隻要能吃飽穿暖也就知足了。所以,古代最大的苛政,莫過於橫征暴斂的苛捐雜稅了。

其實,曆史學家們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縱觀漢唐兩朝的“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以及其後的“開元盛世”,無不是建立在“與民休戚”,“修生養息”的大政方針之上的。而當時所謂的“與民休戚”,“修生養息”,說白了,就是輕徭薄賦,大力減稅。

相反的,當一個王朝行將滅亡之際,往往是民怨載道,盜匪四起。人民不堪重負,隻有鋌而走險,揭竿起義造反。當政者為了平定四方叛亂,唯有用兵一途。而打仗是要花錢的吆。錢從哪裏來? 錢從稅賦裏來。於是乎,隻好變本加厲的橫征暴斂。如此惡性循環,直至廟堂坍塌。明亡於此,清亦亡於此。概莫能外。

京劇裏有一出戲,叫《荒山淚》,說的就是明亡時的苛捐雜稅,逼得一個五口之家,家破人亡的悲慘故事。農民高良敏因付不出捐稅,父子倆被抓入獄,兒媳張慧珠日夜織絹才將父子二人贖回。剛回到家,公差又來抽取新稅,高良敏父子連夜去采藥被老虎吃了,慧珠的獨子寶蓮又被抓去充軍,年老婆婆一氣之下暈倒身亡。索稅公差仍向她要稅,慧珠一人逃進深山荒野,公差跟蹤而至,慧珠自刎而死。

下麵這段唱,表現的就是慧珠一人逃進王屋山,神情恍惚,仿佛看見了已亡命虎口的丈夫的身影。張大師的水袖做工到位,深刻的表現出張慧珠被逼於半瘋狀態的痛苦之情。令聽者觀者為之動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