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羅釋音
雨斤
犍陀羅,古代印度十六國之一。今阿富汗之喀布爾,坎大哈以東,和印度西北諸邦,悉為健陀羅故地。
犍陀羅雕塑和石刻,深受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藝術風格的影響。這是由於亞曆山大東征直達印度,造成了希臘文化和藝術的東傳。至貴霜王朝統治時期,立體感強烈的佛教造像得以發展和完善。犍陀羅造像若和古希臘雕塑相比,藝術風格的上的相互關係非常明顯。
古漢語裏的“犍陀羅”一詞,其譯名來自梵文??????。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西文裏,一般記作 Gandhara、Gandhāra。從音韻學的角度來看,這又是一例“同位輔音轉換原理”的體現。
事實上,漢語的乾字既讀乾(qian),也讀幹(gan)。
犍 g->k->j
gan -> jian
陀 d -> t
dha -> ta -> tuo
羅 r-> l
ra -> la -> luo
犍陀羅,又作健馱邏、乾陀羅、乾陀、乾陀衛、乾陀越。據《慧苑音義》記載,“乾陀是香,羅謂陀羅,此雲遍也。言遍此國內多生香氣之花,故名香遍國。其國在中印度北,北印度南,二界中間也。”那麽,犍陀羅就是“香遍國”的意思。《玄應音義》則翻譯為“香林國”、“香淨國”、“香風國”。《阿闍世王女經》又稱它為“香潔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