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區分京劇的散板和搖板

(2016-04-15 15:23:34) 下一個

常常有人抱怨,分不清京劇裏搖板和散板的區別。的確,這兩種板式,無論是節奏的快慢,

還是拖腔的長短,都在一定程度上由演員自由發揮,鼓師和琴師會根據眼演員的手勢和身段,

臨場隨機應變,包住演員。一般聽眾,很難分辨出到底唱的是散板還是搖板

 

簡單的說,搖板是有板無眼,而散板則是無板無眼。就是說,如果你嚐試用手拍膝蓋打拍子,

如節奏合拍,那就是搖板。如果你再怎麽嚐試,也合不了拍,那就是散板。另外,搖板的伴奏裏一般

不帶銅器,過門永遠為“弄個力格龍”。而散板在過門裏和句中的伴奏裏,總有大量的銅器。

 

比如,《鴛鴦塚》裏“隻見那少年人低頭下拜”的四句戲,就是搖板。而《紅燈記》李鐵梅的

“聽罷奶奶說紅燈”唱段,即是西皮散板。《 鴛鴦塚》裏的那段反二黃“為癡情閃得我柔腸百轉”的後半段,

從“眼睜睜紅粉女要入黃泉”開始,直到結束,全部是二黃散板。

 

如果演出時,有現場樂隊伴奏, 你就會看到,演員唱搖板時,鼓師是一手摔板,一手用鼓簽單擊幹鼓。

反之,如果鼓師放下摔板(又稱牙子),而是雙手用鼓簽敲擊幹鼓,那演員唱的一定是散板。

 

從專業的角度而言,搖板在京劇界又稱之為“緊拉慢唱”或“緊打慢唱”。即伴奏的鼓板和胡琴,

拉和打是緊的(快的),而唱則是慢的。從演唱上分析,搖板與散板的唱腔唱法基本相同,都是自由節奏。

但伴奏上的區別十分明顯。二黃搖板是有板無眼的音樂伴奏自由節奏的演唱。各行當的二黃搖板,

過門相同,唱腔有別。二黃搖板的開唱鑼經與過門不同於二黃散板,二黃搖板的開唱鑼經是

“上板鳳點頭”或“抽頭”,過門是十三至十五板的旋律。唱句與唱句之間不用加鑼。

從樂隊的角度講,伴奏散板比伴奏上板的板式要難,伴奏搖板比伴奏散板要更難。伴奏搖板時的要領是:

拉弦和彈撥樂的左手,要隨演唱奏出演唱旋律(不可超前也不可拖後),右手的運弓、彈挑的節奏1/4節拍與

板同步。每句和每個小分句由唱腔轉入過門旋律時,胡琴“交待”得要清楚、領奏要到位,全體樂隊要整齊劃一。

行裏的規矩是,琴師二黃搖板的起始過門開奏後,演員可隨時入唱,各分句之間要不要過門,

也完全根據演唱停頓的時間長短由琴師靈活決定。要求全體伴奏員做到嚴謹、靈活、整齊。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7RNbEvPuYmbPYrLbc-5Og/videos

海外原創, 版權所有, 未經作者同意 請勿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