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的板式主要分為“西皮”與“二黃”兩大類。所以京劇又叫皮黃戲。
據專家考證,西皮基本全部源自陝西關中地區的秦腔,而二黃則主要來自陝南的漢調和安徽的徽調。
西皮與二黃最顯著的區別就在音律。西皮主要表現明快亮麗,跳躍式音階,而二黃主要表現低沉悲婉,為漸進式音階。用西洋音樂那一套名詞說,就是西皮是大調(Major),二黃是小調(Minor)。另外,西皮是[眼起板落],即敲鼓開唱,打板收音,二黃則大都是[板起板落],開唱與收音都在打板上。這也是西皮與二黃板式上的一點重要區別。
京胡的定弦,西皮為6?3(裏弦為低音6,外弦為3),二黃為5?2(裏弦為低音5,外弦為2)。反二黃為1?5(裏弦為低低音1,外弦為低音5)。所以,二黃比西皮地一度,反二黃比二黃低四度,比西皮低五度。
西皮以節奏來劃分,可以分為“西皮慢板”,“西皮原板”,“西皮導板”,“西皮二六”和“西皮流水”。
西皮慢板,又叫“西皮三眼”,顧名思義,是甩一板,鼓師要用一定的節奏在鼓上敲三次再收板,以此為一個小段落,用西洋樂律的名詞,就是4/4拍。也就是“一板三眼”。這三眼按次序分為“頭眼”、“中眼”和“末眼”。演唱者的開唱在第二次敲鼓開始,也就是“中眼”。(例:老生《空城計》,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青衣《坐宮》裏,“猜一猜駙馬爺袖內機關”等。)典型的西皮慢板,可去聽《荒山淚》裏的那一大段“譙樓上二更鼓聲聲送聽”。這段唱幾乎包含了青衣西皮的所有板式:以西皮慢板開始,轉西皮原板,再轉西皮二六,最後以西皮搖板結束。
西皮原板,則為2/4拍,是“一板一眼”,演唱者的開唱就在眼上。但唯獨青衣的西皮原板依然是一板三眼,開唱仍要找中眼,這一點要特別注意。(例:老生《失街亭》“兩國交峰龍虎鬥”,青衣《鳳還巢》“本應該隨母親鎬京僻難等”。)造成此一現象的原因是,旦角的西皮原板比生角的西皮原板要慢許多。
西皮導板,則主要用來起唱或轉板,一般隻唱一句,就轉為慢板,原版等其他板式。常見劇目中,有《四郎探母》,楊延輝唱的“未開言不由人淚流滿麵”就是老生的“西皮導板”,鐵鏡公主唱的“夫妻們打坐在皇宮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導板”。還有該劇中楊宗保唱的“楊宗保在馬上傳將令”是小生的西皮導板,《鍘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是淨行的西皮導板,《打龍袍》中國太唱的“龍駒鳳輦進皇城”則是老旦的西皮導板。
西皮導板種類雖然繁多,可過門基本類似,隻要聽熟了過門就知道演員要開唱什麽板式了。如果同一出戲中導板太多,琴師會用不同的琴花過門來伴奏。
還有一種悶簾導板,與一般導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員沒有上場的情況下先在幕後唱的,如《消遙津》中的劉協(漢獻帝)在幕內有一大段唱“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就是簾簾導板,唱完後人物才出場。但這一段是二黃導板,不是西皮導板。
比慢板,原版和導板快一點的是“西皮流水”。因為節奏加快,所以在打擊中省略了“眼”,隻流下“板”。但這並不是沒有眼,眼就在兩次響板的中間,要憑演唱者自己體會。(例:老生《三家店》“將身兒來至在大街口”,青衣《女起解》“蘇三離了洪洞縣”等。)
還有更快的“西皮快板”,如《鍘美案》中淨行的“駙馬爺進前看端祥”,《四郎探母》裏的坐宮,夫妻對唱“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淺”等。
節奏位於原板與流水板之間的,有一種板式叫“西皮二六”,節奏比原板稍快(有的幾乎一樣),但也是有板無眼。常見的有《空城計》中“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的老生戲,還有《武家坡》中的“指著西涼高聲罵”,《荒山淚》裏“勤織紡助兒夫奉養雙親”(這段從西皮二六的下句開始),和《火焰駒》中的“隻為我父把婚變”等青衣戲。那段“挽翠袖近前來金盆扶定”也是西皮二六。
在這些正規西皮板式間,還有板式互換過渡用的“西皮搖板”和“西皮散板”。搖板的過門與流水與快板類似,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弄個裏個龍”,但唱腔有所不同,如《坐宮》中楊延輝的“我本是楊四郎把名姓改換”幾句就是搖板,《回令》中他又唱的“我哭一聲老太後”等一大串都是散板。散板和搖板的區分,我將另文專述。
另外,西皮中還有“反西皮”,不過使用較少,一般也隻有搖板和散板,如刁德一唱的“這個女人不尋常”就是反西皮搖板,伍子胥唱的“子胥筏閱門楣第”就是反西皮散板。
西皮中常見的板式基本上就有這些。但少見的,如“西皮小導板”“西皮回龍”,就在《見母》一折中楊延輝的“老娘親請上受兒拜”中全用到了。導板結束後隻有上句,“拜”字用回龍接了下句,方便後麵的演唱。因為京劇的唱段一般都遵守上下句的原則,如果沒有,則要用鑼鼓經中的“掃頭”墊底。但如果打了掃頭就表示結束,所以還有唱段就會用到“回龍”。“回龍”、“散板”容易和“導板”相混淆,所以初學者應該要注意。因為版麵有限,所以西皮類唱腔就先介紹到這裏。
二黃唱腔與西皮類似,也有“二黃原板”、“二黃導板”、“二黃慢板(三眼)”、“二黃搖板”、“二黃散板”和“二黃回龍”等,用法也幾乎相同。但因為二黃為“板起板落”的原因,所以沒有省略“眼”的流水和快板,多了個“二黃快原板”。二黃會把“回龍”作為起板,也叫“二黃碰板”,還有“二黃跺板”。但二黃的回龍同西皮有所分別,有時會有一大段唱,叫做“回龍腔”,不同於“回龍板”隻唱最後一個字。
二黃原板,是所有二黃板路的基礎,其他二黃板式均有二黃原版變化而來。二黃原板為2/4拍,但不同於西皮原板弱拍起唱,二黃原板是強拍起唱,也就是俗稱的“板起板落”。比如,老生的《二進宮》 “千歲爺進寒宮休要慌忙”,青衣的《太真外傳》“我這裏輕移步把那溫泉進”,都是二黃原板。
二黃慢板,為4/4拍,節奏比二黃原板要慢。一般三眼,中眼起唱,這點和西皮慢板相同。比如,老生的《洪羊洞》“歎楊家投宋主心血用盡”,青衣的《鴛鴦塚》“對景容光驚瘦減”,《梅妃》的別院中等。
二黃搖板,是1/4拍,俗稱有板無眼。比如,《二進宮》裏的那段生淨對唱“歎罷皇陵到朝陽”,就是二黃搖板。
二黃碰板,是一種起唱的方式,也就是俗稱的“回龍”。比如,《太真外傳》“聽宮娥在殿上一聲啟請”,就是二黃碰板。當然,頭三字是散板,從“在殿上一聲啟請”開始,直到“我隻得解羅帶且換衣襟。在頭上忙把金釵摘定,轉身來脫鳳衣解下羅裙,啊!六幅湘紋。”全部為二黃碰板。
反二黃是把二黃弦再降一度的板式,其中的反二黃慢板,非常動聽。《鴛鴦塚》裏的那段著名的“為癡情閃得我柔腸百轉”,和蘇三起解裏的“崇老伯她說是冤枉能辯”等,都是反二黃慢板的代表。
還有,像“南梆子”(西皮類),“四平調”(二黃類),“反二黃”(反二黃類,板式幾乎與正二黃一樣齊全),“漢調二黃”(二黃類),“高撥子”(反二黃類,主要由“導板”、“跺板”、“原板”、“搖板”和“散板”構成)都是京劇的板式。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7RNbEvPuYmbPYrLbc-5Og/videos
海外原創, 版權所有, 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