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從習特會後剛開始透露的協議條款看,似乎中國贏了。因為光是取消芬太尼10%關稅,對中國就是大利好。特朗普說這隻是把中國的關稅由57%減到47%, 還是所有國家內除了印度和巴西外最高的,因此他好像沒失去什麽,而所得甚豐!但這純粹是糊弄人的說辭。
特朗普是把5月份決定的給中國的30%(10%基本關稅,20%芬太尼), 加上他上一個任期留下的關稅,以及拜登期間加上的關稅平均成27%,算出來中國目前的總關稅為57%。但那27%的說法是有疑問的。因為2018年美國給中國2000億產品加征最高25%關稅,這裏是最高,而且2000億外還有很多商品沒有關稅,平均遠不到25%。以後拜登加了些關稅,但許多是無效的,如電動車100%關稅,而中國根本沒電車出口到美國。有專業機構測算過,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平均有效關稅為11%,2025年5月後,有效平均關稅為27%(有很多產品得到豁免)。如果這次去掉10%芬太尼關稅,則中國的有效關稅率降到17%。
根據Trade War Tracker的測算,目前美國對印度,瑞士,孟加拉的有效關稅分別為45.4%, 39.2%,35.1%, 對柬埔寨,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的有效關稅分別為26.7%,23.7%,18.5%,16.8%。中國的17%,相比之下有很大的優勢。就是對歐盟,日本,加拿大這些美國的盟國,中國也差不到哪裏去。而且,這個芬太尼減免,是永久性的,不是維持一年,特朗普還說了,如果芬太尼情況有極大好轉,他可以完全減免剩下的10%芬太尼關稅!
不但中國的媒體,就是美國的媒體,也稱特朗普喪權辱國。忙了這麽大半年,得罪了全世界的人,不但回到原點,還讓中國測試了壓力,找到了稀土這樣的美國的痛點,得不償失!
於是,白宮昨天刊出了協議細則,這又大跌眼鏡,中國媒體一概噤聲,但中國官方並未駁斥,看來是真的。
中國承諾 :暫停自2025年3月4日以來宣布的所有報複性關稅,包括對農產品(大豆、豬肉、玉米等)的關稅。大豆采購:承諾在2025年最後兩個月購買至少 1200萬噸 美國大豆,並在接下來的三年中,每年購買至少 2500萬噸。稀土:事實上取消了先前宣布的對稀土和關鍵礦物(如镓、鍺、銻、石墨等)的出口管製,將為美國最終用戶及其供應商頒發通用許可證,為期一年。芬太尼采取“重大措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包括停止向北美運輸某些指定化學品。中國將采取適當措施,確保安世半導體在中國境內的工廠能夠恢複貿易運作,允許關鍵的傳統芯片(legacy chips)生產流向世界其他地區。
美國承諾:降低與芬太尼相關的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稅率10個百分點。技術管製:暫停執行一項將擴大商務部實體清單範圍的新出口管製規定(該規定針對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國企業占有率高於50%的附屬公司),暫停期為一年。美國將暫停收取自2025年10月14日起生效的新港口費用,這些費用針對中國製造、中國擁有或懸掛中國國旗的船隻。中國也暫停報複措施。
從這一細則可見,中國的讓步也不小,在稀土方麵,不但是四月份的製裁措施要取消,以前在拜登任上實施的對镓、鍺的禁運也要取消,而且不得使用準許證製度,而是發放通用準許,隨便買。大豆的購買量也提出了要求,特別是今年內,這對已經大量購買了南美的大豆的中國商家,也是一個負擔。對沒收了中國產業的荷蘭,不得報複,立即恢複供應。
原來預測的特朗普可能在台灣問題作出讓步,換取中國在稀土方麵的讓步,似乎沒有任何體現,特朗普自己也說台灣問題在會議中完全沒有提及。
而原來預測的中國會要求美國在芯片供應方麵解禁的要求,也未被提及。可能中國關於芯片方麵作出了新的決策,決心和美國脫鉤,建立完全自力更生的芯片以及AI產業。黃仁勳關於誰主導了產業的生態(ecosystem), 誰就是勝者的遊說美國政府的說辭,中國也聽進去了。中國的芯片以及AI產業方麵的進展,使得中國政府作出了禁止Nvidia芯片的決定。
從以上信息看,這次習特會,很難說誰贏了,應該說各有所得。中國的稀土,起到了作用,這是美國同意放鬆關稅的一個主要原因。但其作用,還是有限的。總體上,美國的市場力量,和在地緣政治方麵的優勢,還是明顯的,這使得中國不得不有所收斂,比如在荷蘭問題上,還有在全麵的稀土管控方麵,中國都作出了讓步。
但美國遏製中國的努力並未停息,這隻是一個停戰,也很難說在一年之內不會有起伏。現在雙方都在調整部署,重整旗鼓。中共四中全會決議,及其五年計劃綱要,明確中國不會放棄國家資本主義政策,將繼續那種由國家主導的產業政策,占據各個科技產業的自主甚至壟斷地位。特朗普上個任期的貿易戰的目標,就是要中國改變這種產業政策,但反而促使中國在這條道路走得更快。
美國已經無法用貿易來遏製中國了,反而自己麵臨中國的遏製。稀土隻是其中之一,也是中國武庫裏最有效的武器,美國財長說能在24個月內解決,這恐怕有點自估太高了,但可能在最敏感的軍事領域實現。而兩國在AI方麵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美國掌握著芯片,但中國有人材,兩國也走著不同的方向,目前還看不出勝負,但願不會發展成你死我活的境地,而是兩個平行世界。
人性決定著一山不容二虎,也許更聰明的AI,能找到一條讓世界更理性的道路!
問題在於,本來中國是計劃用巴西大豆代替美國大豆,所以今年九月份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數額降至零。可是巴西的無良豆農們卻以為,中國除了巴西大豆沒有其他選擇,於是坐地起價,比去年的出口價上漲了70%。中國榨油廠家斷然不能接受這種惡意要價,於是選擇從世界上其它生產大豆的國家,例如阿根廷、烏拉圭、俄羅斯等國進口。
現在,正好可以借著中美談判,把本來需要從巴西進口的部分數額,轉送給美國。即滿足了美方的要求,又起到了懲戒巴西豆農的作用。我倒是希望,中國今年能從美國進口三千萬噸大豆,把從巴西進口數量減少50%以上,讓巴西豆農學個教訓。
至於放鬆稀土出口的管控,中國隻答應對民用稀土製品出口放鬆一年。對於軍用稀土,中國仍然對於美國實施嚴控,並不在這次談判的議題中。即使是民用的出口,也並非是放開限量的任意供給。中國政府不是傻子,美國各公司從中國進口稀土數量,中國都有曆年的記錄在那裏存著呢,怎麽可能容許它們借機天量采購囤積呢?和民用稀土相比較,美國對稀土的軍用才是大頭。 另外中國對美國網開一麵一年時間,並不等於對歐洲也一樣對待。對歐美的不同對待,也是分裂歐美同盟的一種手段。川普才不會為歐洲說話呢。
至於安世中國分部對國外出口一案,至少今天中國官方仍然堅持“荷蘭必須恢複中國對安世股權和管理權,並賠償損失”之後,才能考慮恢複出口。我不認為,中國在荷蘭方麵未作出實質改正之前,就會首先回複出口。
按照老朱所述美方公布的內容,第一,兩國還沒有正式簽署,第二,中國官方還沒有表示任何認同或者否認。即使簽署了,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推翻,或者在執行的細節上,自說自話的行事。所以,現在隻能把美方公布的內容,當成美方希望得到的東西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