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打這場世界貿易戰,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在他的上個任期,那就是他的目的,但因為在上屆政府中,主要還是建製派共和黨人當家,他的很多想法沒有得到落實,甚至最後,國防部長親自給中國打電話,別擔心,就算特朗普下令發動戰爭,我們也不會遵守的,請不要理睬他!
這個任期,那是完全不同了。他的內閣全是他的迷弟,每次開會,就像金正恩走入會場,部長們長時間地鼓掌,每個人發言,第一句話就是因為特朗普總統的英明領導,我們......。美國政府就成了他的隨意肌,而國會由於共和黨在兩院占優,也無法對他形成有效製約。法院的製約比較間接,還需要大法官判決,特朗普似乎找到怎麽對付的方法。總之,他算是在美國的體製中,最有行動自由權的總統,可以充分放飛自己了。
就像最近反特朗普的示威中的一句口號,特朗普隻有被rival power 所阻止。特朗普最近發動的對世界,特別是對中國的貿易戰,算是棋逢對手,碰上了一個強有力的 rival power 了。特朗普的想法形成很久了也充分透露,但上屆他落選了,民主黨的美國政府不可能繼續執行他的政策。但中國的政府沒變,對這場戰鬥已經作了充分的準備。
三板斧下來,特朗普慫了,已經提出了談和的意願。在他的眼裏,中國會像2018年那樣,那時美國一發難,中國就慫了,談成了個對於中國來說喪權辱國的協定,要在兩年之內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貨,不管實際需不需要,而已經加的關稅在沒完成購買之前,繼續實施。可是這以後,就來了疫情,然後,特朗普下台了,拜登也沒堅持,中國當然也沒有執行。特朗普的想法,那就繼續在那個協定的基礎上談,可以把關稅從145%降到20%,但中國得至少額外購買美國的xxxx億美元的貨物,這樣美國的裏子麵子都過得去!
這一次,中國卻不接招。雖然美國那邊頻繁發出緩和信號;中國這邊的反應卻不鹹不淡,擺明了要特朗普先取消關稅再談。中國為什麽不見好就收呢?畢竟中美商品貿易可是有高達3600億美元的順差——這真的不是一筆小數目,事關大量企業和打工人的生計。為了不蒸饅頭爭口氣,就願意付出中美硬脫鉤的代價?這明顯不符合中國一直以來重裏子大於重麵子的務實外交風格。
當然,特朗普的反複多變,確實是一個阻礙因素——這廝今天達成的協議明天就可以翻臉不認,這種毫無信用之人,確實也沒法好好交流。但即便如此,按照能拖一天是一天,硬脫鉤晚來一天賺一天的基本邏輯,哪怕是虛以為蛇,也沒必要把事情做絕。
中國這麽做可能有另一套邏輯。這場關稅戰,很有可能是中國布的一個局——表麵上看。關稅戰是特朗普先挑起來的,但實際上,很可能中國等的就是他來打,並且早就做好了口袋陣,要在這裏因勢利導,跟美國打一場超大規模的圍殲戰。
這個猜測可能有些聳人聽聞。但如果不是中國自己想打,完全無法解釋為什麽這次中國出手會這麽快,這麽堅決;更無法解釋為什麽最想好好做生意,最想盡可能多爭取發展時間的中國,在特朗普服軟後卻依然不依不饒,硬把他架在上麵,一點台階都不給。
那麽,中國到底圖的是什麽?是什麽樣的好處,能讓中國願意承擔中美硬脫鉤,每年高達3600億美元順差化為烏有的巨大代價?
在我看來,能讓中國下如此大注的誘惑隻有一個——就是擊潰美元信用,奪取美元的部分市場份額。
為什麽會有這個判斷?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想明白:為什麽我們要跟美國做生意?為什麽我們要把辛辛苦苦生產的商品,廉價賣給美國人?
答案很直接,是為了賺錢。
可是,什麽是錢?
擱在當前大環境下,國家之間的交易,隻有一種東西可以稱之為錢——那就是美元。其他國家的貨幣,要麽是美元的影子貨幣,要麽隻能在內部流通,隻有美元才是被全世界普遍認可,唯一可以通行全球的世界貨幣。
我們辛辛苦苦996,任勞任怨生產出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所換回的,其實不過就是這一堆美國印刷的綠紙而已。而我們之所以要用勞動成果換綠紙,隻是因為它是唯一的世界貨幣。隻有拿了這玩意,我們才能在全世界買到資源,買到其他國家所生產的商品。我們如此,其他所有國家,也同樣如此。
這看起來很荒謬,但這就是這個世界的運行邏輯,是全球化的規則。
那麽,問題就來了,既然都是賣紙,那你美國的綠紙賣得,別的國家的紙就賣不得?
答案是,其他國家確實賣不得。因為美元能成為唯一的世界貨幣,背後是靠的是美國國家信用,再具體一點,靠的是美國的科技霸權、軍事霸權,經濟霸權和建立在三者之上的金融霸權。
別的國家沒有這個本事,既不能吸引,更不能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貨幣,所以他們隻能接受美國製定的規則,隻能認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那麽中國想不想當這個世界貨幣呢,回答竟然是,想享有世界貨幣的權利,但不願意付世界貨幣的義務!
要當世界貨幣,可不是想印多少就多少,這樣馬上就不值錢了,而且美國雖然是霸主,也沒這個能力和意願強迫人家接受自己的廢紙。美元是有錨的,簡單的說,就是賣出了多少國債,才能印多少錢,當然可以加點杠杆;美元是自由兌換的,得允許市場上唱多唱空,匯率是由市場決定的;美聯儲是獨立於美國政府的,得控製美國通脹率低於2%。而且這個過程都是透明的。因為很多國家都把美元當儲備貨幣,不拿來流通,為了保證流動性,美元總是超發的,這就要求美國不斷賣出國債,而國債是要支付利息的。美國國債現在已達37萬億,利息一年就需付一萬億,已經超過了軍費開支,美國政府的開支中一大塊得僅僅支付利息。
有人提出美國國債這麽多沒關係,因為中國整個的國債地方債水平比美國高得多,也沒垮嘛。對於中國這不是問題,中國的貨幣不是以國債為錨的,但對美國就是致命的。如果美國國債的利息上升(發生在擠兌的情況下),或國債無人認領,而通貨膨脹高企,美元的合法性就存在問題,麵臨崩潰。有個叫特裏芬的人提出,如果當世界貨幣,永遠麵臨一個悖論,就是沒法既滿足國際流通的需要,又保持國家財政的穩定。要提供世界的流動性,就必須超發,繼續允許逆差,否則別的國家怎麽擁有美元?因此,中國既沒能力,也沒意願來擔當這種世界貨幣。
當然,當世界貨幣也有很爽的地方,如果當人民幣也成為了世界貨幣,直接拿中國印鈔廠印的紅紙,就能在國際貿易中換到資源、商品乃至於黃金,那我們還有必要辛辛苦苦去拿生產的商品去換美元嗎?當我們拿到了全球鑄幣權——哪怕隻是部分性的,全球各國都大大增加了人民幣計價結算甚至儲備份額,中國就可以通過直接印鈔來刺激經濟,在推動良性通脹的同時,達到增加國民收入,拉動內需的目的。到那時,別說補上3600億美元的需求缺口了,再多兩三個3600億美元的需求,我都能給你創造出來——或者說,從美元信用那裏轉移過來。
以前中國要推人民幣國際化,其實是很困難的。畢竟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已經通行了大幾十年,已經形成了曆史慣性;這時候貿然出現一個人民幣——雖然這玩意背後有全球最大工業國背書,確實可以用它買到幾乎所有自己想要的工業品,但問題是這些用美元同樣可以買到,這種情況下,完全沒必要拋棄一個熟悉的,也受到全球廣泛認可的美元,去接受人民幣這樣一個新興貨幣。
更重要的是,大家對人民幣的信用,對中國的信用,存在極大的疑慮。雖然中國這些年確實發展的很快,也隱隱顯露出了趕超美國的勢頭,但也因此被美國戰略鎖定。
總而言之,鑒於大家對中國在中美博弈中最後結果普遍不看好,所以人民幣在全球資本眼中的不確定性無法消除,國際化自然也就十分困難,隻能見縫插針,通過對金融暴雷國提供債務置換,或者某些國家別無選擇(比如俄羅斯,沒法用美元)時,才能擠占一些原屬於美元的市場份額。當然,這兩年中國大量展示科技突破和軍工爆發的成果,這使得全球對中國的信心有所增強。但畢竟曆史慣性還在,加上中國又始終沒有改變其在中美博弈中的被動地位,所以美強中弱的固有印象短期內還無法消除。如果按照這個路徑繼續下去,人民幣國際化依然隻能徐徐圖之,在達到那個質變臨界點前,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依然得向美國交鑄幣稅,依然得麵臨被美國訛詐,勒索甚至收割的威脅。
但對等關稅一出,鑒於特朗普要價太高,大家被逼的直接沒得選了。如果不想被收割,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生產的資源和商品被美國廉價掠奪,在國際貿易中盡量多用人民幣的機會就出現了。而當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甚至被各國央行充作儲備貨幣——也就是人民幣需求量大增,中國印鈔放水的條件就會成熟,放出來的水被日趨龐大的人民幣世界共同分攤,這樣不僅不會搞出惡性通脹,還會會帶動國民收入水平提升,催生內需繁榮。那比自己去發錢製造內需要可靠得多,你以為美國的旺盛內需全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嗎,印美元至少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中國也能印人民幣,那中國也會成為一個大的需求國!
這就是中國很想和特朗普繼續打貿易戰的原因。你不搞對等關稅,大家沒動力改換門庭啊;你搞對等關稅,搞的越高,大家越走投無路,隻能加快速度棄美元、投入人民幣懷抱。
中國既想要世界貨幣的好處,又不想承擔義務,因此並不想去取代美元。本來做世界貨幣就得有逆差,否則其他人怎麽積蓄美元?但現在美國不願意給逆差了,而這些國家又需要買中國的東西,就可能用東西換中國的人民幣,再用人民幣購買中國的貨物。相比之下,中國是供貨最全的國家,因此人民幣是非美元貨幣外最有用的貨幣,量大了用的人多了,就可能成為一種事實上的通用貨幣。如果美元正常的話,人民幣的機會不多,而現在美國不正常了,人民幣的機會很大,量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像美元那樣賺好處了。而中國又不承擔世界貨幣的義務,愛用不用,在沒選擇的情況下,其它國家也隻能用了,就像當下的俄羅斯一樣。
這就是我們贏下這一輪關稅戰的邏輯。隻不過,很多人依然擔心,覺得這種勝利是暫時的。畢竟現在特朗普政府隻是按下暫停鍵,給了非報複國90天關稅寬限期。在此期間,他肯定會威逼利誘,對這些國家各個擊破,逼他們站隊自己。
鑒於美國依然是世界霸主,是全球經濟秩序主導者,全球影響力也遠高於中國。所以可以預期,這些國家——包括參與反製的歐盟,最後還是大概率會對特朗普屈服。至於中國這邊,雖然咱們已經表態,不允許其他國家拿中國利益跟美國做交換。但一旦大家都屈服,甚至被迫購買了所謂百年美債,被美國強行綁上了賊船,就算現在不直接出賣中國利益,後麵特朗普再次發動進攻時,咱們已經淪為孤家寡人,到時候又該如何應對呢?
因此,中國應當考慮一種長久的,戰略性的安排。否則形勢變化了,如果美國搞成了所謂的海湖莊園協定,美債變成長期低息債了,那美元真的可能長治久安。而出於權益之計的各國,就會紛紛拋棄人民幣。
這裏,又要提提曆史上的金本位製度。在傳統的金本位製度下,貨幣與黃金之間存在官方確定的、固定的兌換率。這意味著持有該國貨幣的個人或機構,原則上可以按照這個固定的比率將貨幣兌換成等值的黃金,反之亦然。
金本位製度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固定匯率:國內層麵: 政府或中央銀行承諾以一個固定的價格(即每單位貨幣對應多少重量的黃金)買賣黃金。例如,曆史上美國曾規定每盎司黃金兌換多少美元。國際層麵: 由於每個參與金本位國家的貨幣都與黃金掛鉤,它們之間的匯率也就固定下來。例如,如果一美元的含金量是X,一英鎊的含金量是Y,那麽美元和英鎊的匯率Y/X也就固定了。
金本位所以維持不下去了,是因為世界經濟的發展超過了黃金的固有量,難以為繼了。但是,如果黃金是采用非固定匯率呢?需求高的時候,黃金價格就漲,這樣,有限的黃金就能滿足不斷增長的經濟的需求了。其實美元的匯率也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行就市的!
對中國而言,隨著投資者逃離美國股市、債券和美元,轉而投向避險資產,不斷升級的全球貿易戰令經濟前景蒙上陰影。全球金融體係正在發生轉變,舊秩序正在開始崩潰,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不再是那麽不容置疑的了。中國在美國國債擁有7000多億的財產,其它以非主權名義或其它投資方式也重置美元資產,據估計總值在5萬億美元左右,鑒於美元的風險增大,還有中美未來可能發生重大衝突,這些資產的風險大增。
如果將這些資產都變換為黃金,加上中國已經擁有的約2000噸黃金,這就構成了很堅固的貨幣支持。人民幣的發行將以黃金儲備的當時匯率決定,擁有人民幣的人,隨時可以在金市以當時匯率兌換成黃金。這樣,人民幣的錨就很堅固了,而且也可以避免特裏芬困境。
這次貿易戰,雖然美國打不垮中國,中國也沒這個實力一舉擊垮美國,我認為中國不久也會讓步,但一定是要在關稅戰出現了對美國危害時才發生。現在美國的物價還沒上升,市場上還有存貨。但一兩個月後,物價大漲,那時特朗普可能不得不再壓低他的要價。而人民幣的國際化,應該也走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很有可能,貿易戰以協議的形式出現,中國做出一些象征性的讓步,讓特朗普保住麵子。(第一次特朗普對華貿易戰就是這樣緩和的。)但中國可能不會那麽快地為特朗普提供一個簡單的出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投降可能會以一係列針對不同行業的關稅豁免的形式出現,直到豁免的範圍超過實際關稅。無論哪種情況,結果都是一樣的:美國在沒有得到太多回報的情況下,對自己造成了相當大的經濟痛苦。
然而,中國會獲得很多。特別是,在人民幣國際化中會漫出重要一步!
中國在貿易戰中的勝利也會在非經濟問題上壯大北京的膽量。中國的鷹派長期以來堅持認為,阻止中國侵略(如入侵台灣)的最重要威懾之一是經濟封鎖的威脅。但如果北京證明它能夠承受這樣的打擊,這種威脅就會失去可信度。中國將更有可能采取侵略性行動,而美國政客將失去利用經濟脅迫阻止它的興趣。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場失敗的貿易戰可能會增加實際戰爭的可能性。你甚至可以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聽起來有點像他經常批評的“災難性”的美國軍事冒險。隻不過這一次,是他自己帶頭衝鋒。
如果隻對中國, 川的初衷破產;如果對全世界,美國能斂錢,但會動搖美元根基,產業不會回歸。 Tariff 是下策和臭棋, 但川不試哪能死心。 如果之後的總統能繼續這個策略,堅持,且看世界變成什麽樣。 美國下坡趨勢能否改變。
但是中共硬剛的原因不複雜,中美有結構化矛盾,肯定終有一戰,如果確認這個前提,那麽你可以想想看,有沒有比在金毛對全世界宣戰的時候,更好的時機了。在這個時間點,我們有了道義的製高點,有了捍衛全世界的自由貿易的敘事,如果終有一戰,為啥不是現在打?
世界各國現在都在與中國眉來眼去, 就是做給川普看;你要是把我們逼急了, 我們就不帶你玩了, 我們去找中國玩. 宋江之所以能成為梁山泊的盟主, 就是因為他仗義疏財, 象川普這樣的勢力小人, 是不可能成為盟主的.
“他的內閣全是他的迷弟,每次開會,就像金正恩走入會場,部長們長時間地鼓掌,每個人發言,第一句話就是因為特朗普總統的英明領導,” , 這話說得倒不錯。 所以川總喜歡習總啊。 :)
中共這麽多年靠什麽贏麻的?除了靠給人家打螺絲還靠啥?
用關稅手段就能讓其他國家都屈服,這本身就證明了川普的領袖能力,中共哪個領袖敢做並能做得到?所謂得贏麻了是不是可以理解暫時為美國代管財富,最後還得都倒賠回去?別忘了病毒疫情早晚要算總賬。
別說美國內閣成員了,就連北約秘書長 Mark Rutte,到白宮見川普,都是一口一個“under your leadership(在您的領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