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的對華技術封鎖把自己鎖了!

(2024-11-02 12:39:42) 下一個

隨著華盛頓加倍對中國實施半導體禁運,一個令人不安的悖論出現了:為了阻止中國的技術進步,美國可能會把自己圍起來。每一輪新的限製措施都旨在扼殺中國的進步,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芯片領域。然而,這些措施存在將美國孤立於全球科技供應鏈之外的風險,從而損害其自身產業和盟友。

2025年1月生效的美國財政部新規收緊了對美國投資中國半導體和量子計算的限製。盡管拜登政府的目標明確——削弱中國的半導體崛起——但這種策略不太可能奏效。當今科技領域的複雜性,其糾纏不清的供應鏈和非官方貿易的“灰色渠道”,凸顯了孤立中國的徒勞。中國企業在本土創新和對科技替代品的持續需求的支持下,繼續向前發展。

盡管不斷升級的製裁旨在扼殺中國的芯片產業,但為這些措施付出代價的遠遠超出了北京。美國的盟友發現自己被孤立,美國公司感受到收入損失的刺痛。以英偉達為例。這家美國人工智能芯片巨頭在3月份推出了其突破性的Blackwell架構,但為了維持與中國市場的聯係,提供了一個降級版本,這是對複雜相互依存關係的一種不情願的承認,盡管華盛頓抱有斬斷這種聯係的願望,這種相互依存關係仍然存在!

這些遏製中國進步的努力,既反映了美國對競爭的焦慮,也反映了北京在推動發展、創新和應對地緣政治雷區方麵的韌性。即使是像Semianalysis這樣的倡導最嚴厲製裁的美國公司也承認,中國現在正在超越美國實現智能計算能力。“牆”的設計是為了把中國關在外麵,但漏洞百出。中國的機智利用了這些漏洞。中國擁有大量的清潔能源,可以為龐大的計算集群提供動力,而美國經常麵臨短缺,因此中國對美國的芯片武器庫的依賴較小。盡管其H20芯片不如英偉達的H200,但本土創新型企業正在迅速縮小差距。與此同時,美國試圖通過限製實體名單來監管全球貿易的做法,已被證明不過是“打地鼠”的遊戲,新渠道的出現速度快於關閉的速度。

或許華盛頓戰略中最重要的差距是美國和中國國內製造先進芯片的能力。半導體巨頭中芯國際和台積電說明了這種不斷縮小的技術差距,迄今中國落後美國估計有五年。到2024年,隨著華為和長鑫存儲等本土巨頭的加入,中國對晶圓設備的投資將使其成為全球第二大買家,超過所有美國公司。美國可以加強控製,但創新仍在從其手中溜走。

在美國國內,呼籲不僅限製先進設備的出口,而且要限製支持這些技術製造的組件的出口。然而,這需要盟友加入美國,共同建造更高更厚的牆。但這樣的戰略最終將要求華盛頓補償其盟友,為一項孤立多於保障的政策付出高昂的外交代價。

雖然美國在先進半導體技術方麵占據主導地位,但中國在供應鏈的其他部分,特別是芯片生產必不可少的稀土元素方麵,擁有關鍵的杠杆作用。中國供應了全球60%的稀土礦物,控製著超過85%的稀土加工。為應對美國的出口管製,中國限製了镓和鍺的出口——這兩種材料是芯片製造的關鍵材料——並暗示如果壓力持續,將采取進一步行動。

盡管這些控製措施旨在阻礙中國的技術野心,但它們也可能對美國產生重大影響。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國芯片公司麵臨著巨大的財務損失。美國公司可能損失高達83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和124,000個工作崗位,其中半導體設備公司尤其容易受到影響,因為他們的30-40%的銷售額依賴於中國。與此同時,中國公司如中芯國際已經急劇轉向,現在80%的產品用於國內,而五年前僅為40%。長期限製可能會削弱美國的研發,削弱其在不斷變化的聯盟和日益相互依存的市場中的競爭力。

越來越多的人談論正在形成的“美國孤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追求主導地位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被其他國家轉向中國供應鏈所包圍。這種趨勢已經在聯網汽車中可見,並正在向半導體行業滲透。自2018年以來,中國巧妙地繞過了這些限製,使用“設計剔除”(用中國或第三國替代品替代美國技術)和“設計繞過”(創新以完全繞過受控技術)等策略。

美國遏製中國科技產業的戰略引發了意想不到的轉變。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國公司更積極地選擇本地供應商,旨在減少對不穩定供應鏈的依賴。這種轉變正在中國創造一個強大的本地市場和一個堅固的科技生態係統。與此同時,擔心失去進入中國龐大市場的外國公司正在遠離美國技術和組件。第三方國家及其公司不受這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束縛,正在填補受限製的美國公司留下的空白。

隨著收入和研發投資轉向非美國公司,美國的領導地位岌岌可危。美國公司可能會麵臨市場份額減少,因為他們被不受華盛頓限製性政策約束的敏捷競爭對手超越。曾經專注於複製的中國公司現在強調原創技術進步。憑借在封裝技術方麵的專業知識和與全球供應鏈的緊密整合,中國增加了對混合鍵合和先進基板的投資,而這些領域是美國公司落後的領域。

今年上半年數據凸顯了中國令人印象深刻的進步。雖然全球半導體設備收入保持穩定,但中國頂級設備製造商的收入同比增長50%,與全球巨頭的差距從24倍縮小到15倍。隨著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競爭加深,第三方參與者將繼續利用這種不斷變化的動態,在競爭中優化自己的利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長得像暴龍 回複 悄悄話 樓主文章寫的真好,今晚改造完可以加雞腿了
太愛北京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aoning' 的評論 : 老米被邊緣化好像是因為他那本關於遊說集團的書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他雖主張聯鵝製中認為東大不會和平崛起但他還是挺有水平挺專業挺現實主義的,他去過中國很多次,剛從清華人大交流回來。
Iknowno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沒有創新,隻是個緊跟者。把緊跟的間距拉大就是封鎖的目的。現代的世界裏,技術的代差就足夠有優勢了。
朱頭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xiao雨' 的評論 : 蘇聯是計劃經濟模式,內部缺乏競爭,沒有盈利,完全靠國家投資。中國現在的模式,雖然有國家資助,但有強烈的競爭,本質還是來自市場,在市場上站住腳的是不可能造假的,而且其利潤也能支撐其進一步發展,如華為。如何封堵中國這種市場模式的對手,而且在政治上不像日德那樣受美國控製,美國還沒有經驗。
朱頭山 回複 悄悄話 本篇編譯自美國“國家利益” 雜誌,是美國專家在探討封鎖中國戰略的利弊。麵對中國這樣的以市場導向的後起之秀,封堵是否明智,是值得討論的。俄日都是通過模仿崛起的後起之秀,以後都出席了創新,二戰中日本的海空武器都是自製的,蘇聯的太空技術也是自創的。中國在芯片也出現創新和突破並非不可能。如果封堵不了,讓對方依賴自己可能的更好的方法。如果中國的芯片還是100%依賴美國技術,一旦衝突起來,光這點就能讓中國屈服。現在還沒打呢,先讓中國有個準備,實現了自力更生,是不是很蠢?
xiaoxiao雨 回複 悄悄話 it takes a long long way. it is more like competition between Soviet Union and US.
shaoning 回複 悄悄話 剛看了一點米爾斯海默的訪談,他也主張零和博弈遏製中國的,不過聽說他在美國學術界受排擠,不知道為啥。反而在中國大學裏很受歡迎。
諸葛就是不亮 回複 悄悄話 豬頭邏輯!
老天真 回複 悄悄話 在過去三十年裏,“全球化經濟”“國際產業分工和供應鏈”等概念的影響下,中國人和中國政府也在相當程度上,放棄了對高端核心技術的開發和探索,隻集中精力在能夠馬上賺錢的應用技術。中國在高端芯片製造技術的相對落後,就是這種思維模式的後果。當然,如果國際市場永遠是互相開放和自由流動的,這麽做也沒錯,因為這畢竟是成本低見效快的路子。

感謝川普搭建起“小院高牆”,對中國發起了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讓中國人終於夢醒,意識到這個世界根本不是“互相開放和自由流動的”。好在川普上台之前,中國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現代工業產業鏈,具有了“從一到一百”的快速發展能力,積累了足夠的資金和人才。接下來,就要向“從零到一”的方向努力奮鬥了。有些人總是把今天的中國和四十年前的蘇聯相類比,夢想著中國和九十年代的蘇聯一樣一夜崩潰,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懂,中國強大的製造業能力已經滲透到全世界經濟的每個角落。中國絕非四十年前那個自我封閉,對世界經濟沒有什麽大影響的蘇聯。
注冊怎麽這麽難 回複 悄悄話 好事啊,你應該更支持美國對華技術封鎖、讓美國自己把自己鎖死,這不正如了你和你主子願嗎
有方 回複 悄悄話 “將美國孤立於全球科技供應鏈之外的風險,從而損害其自身產業和盟友”; 你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說你高興怎麽寫得氣哼哼的,說你不高興吧,那你也站錯隊了
小好人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是大市場大買家,美國政府和議員卻強令美國和盟友的企業退出,企業失去巨額利潤和就業崗位。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的對華技術封鎖短期內有效,但也逼著中國補齊了自己的短板。長期的效果等三五年評論更清楚一點。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封鎖和限製,是一種另類的激勵和刺激,是典型的壞事變好事的辯證法實例。
haohao88 回複 悄悄話 為了限製中國,美國在2011年通過了《沃爾夫條款》的法案,這個法案禁止了NASA(美國宇航局)和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與中國進行任何太空合作。法案的目的很明顯:美國不想讓中國在太空領域有太多發展,希望中國在麵對技術封鎖時放棄自己的太空探索。嫦娥6號從月球背麵“挖土”返回後,NASA主動伸手向中國租借月壤
modems 回複 悄悄話 中宣部肉喇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