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幾周內,美國在三個方向上,麵對三個主要的敵人:中國,俄國,伊朗,進行了同時的退卻。這充分顯示她的力量達到了極限,預示了這個偉大的國家正在走向衰亡!
菲律賓方向上,中國和菲律賓發生了嚴重的衝突,中國海警舉著刀斧殺向菲軍,還砍斷了一個菲軍的手指,捅破了他們的橡皮艇,繳了他們的槍。雖然隻是拿著冷兵器,但後麵有武裝到牙齒的海軍護著,要是菲軍開第一槍,他們別想活下去。菲律賓總統曾說如果直接或間接死人了,就是紅線,美國就要介入。中國這麽幹,就算是冷兵器,也是很可能死人的,上次用狼牙棍不是打死了20個印度兵。這說明,中國明擺著朝紅線撞!
但結果卻很戲劇性,菲總統出麵,表示不會請求美國引用條約參戰,希望和中國和平解決爭端。要知道,美國正在和日本,菲律賓,加拿大在附近舉行聯合軍演習,要介入是分分鍾的事, 易如反掌!
中東方向,黎巴嫩真主黨從去年十月就不斷在以色列北部邊境襲擊,最近變本加厲,用上了燃燒火箭彈,以色列被迫在邊境撤出了上萬居民,縱深25公裏成了無人區。要知道,以色列國土一共就2萬平方公裏,其中還有巴勒斯坦的兩塊地,以黎邊境占以色列國土很大的一部分了,以色列雖然采取了斬首和轟炸行動,但以軍九個月擺不平拖鞋黨哈馬斯,讓實力超過哈馬斯十倍,背靠無數阿拉伯兄弟和伊朗的真主黨對以色列不懼了。以色列九個月也沒拿下甕中之鱉的辛瓦爾,也讓真主黨不鳥以色列的所謂情報能力。以色列決定對黎巴嫩發動大規模進攻,希望對真主黨斬草除根。
1980年以色列總理沙龍對駐紮在黎巴嫩的巴解組織發動突然進攻,一舉消滅了巴解的主力,基本解決了其對以色列的威脅。這種舊日的輝煌能否重現?美國曾信誓旦旦表示,如果發生黎以戰爭,美國將堅定不移地站在以色列一邊。但過了一天,美國軍方就發話,說如果以色列主動進攻的話,就別指望美國想上次抵抗伊朗導彈無人機襲擊一樣保護它,因為美國缺乏必要的資源。沒了美國的支持,以色列也隻能說不能幹了,像極了以前國人一直諷刺中國政府對美國的行為,這可不像是有人狠話少之稱的以色列的一概行為啊!
烏克蘭對克裏米亞的軍事目標發動了用美國ATACMS導彈的攻擊,據俄羅斯的報道,5顆導彈中四顆被俄國防空係統攔截,一顆被電子戰係統幹擾偏轉方向,在城市上空爆炸,導彈攜帶的集束炸彈造成數人死亡(包括兒童),近百人受傷。俄國從總統到外交部發言人都目標指向美國,揚言報複!
美國似乎被嚇住了,俄羅斯還是有手段可以給美國造成傷害的,它的訪問過古巴的核潛艇現在還在加勒比海,上麵攜帶了幾十顆導彈,就算在美國的無人島上放一顆,對美國社會的震撼都是不可想象的。美國防長不得不掂著臉主動要求和俄國防長談話,估計讓步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自己也明白,其力量即使全力對付一方的威脅都夠嗆,更不要說同時應戰了。這不是50年代,美國艦隊一到,中國根本不敢對台灣怎麽樣,根本不是什麽毛澤東的錦囊妙計,留著金門故意不打,而是根本不敢打;這不是60年代,美國能讓蘇聯艦隊乖乖地在古巴接受搜查;更不是美國獨大的冷戰後時代,美國想幹什麽,全世界加起來也打不過他,而且全世界麵對美國,也根本組織不起來一個聯盟。
現在,顯然不是這樣了。美國人民自己也是這樣想的,美國地大物博,和歐亞大陸隔著兩個大洋,周圍無強國,就算沒貿易,隻要管好了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何必去管別人的事,搞得不好還要吃核彈。
美國人又要回到他們的孤立主義的傳統了。其實孤立主義也不是美國所特有的,中國的明清就是如此,覺得自己地大物博,自給自足,何必和外麵糾纏。美國革命的聖經《常識》一書中,作者潘恩明確提出,美利堅沒有歐洲國家的關照也同樣會繁榮,也許會更加繁榮。他這樣寫道:“對不列顛的任何屈從或依附,都會立刻把這個大陸卷入歐洲的各種戰爭和爭執中,使我們同一些國家發生衝突。”在他看來,歐洲是北美的貿易市場,“我們就應當同歐洲的任何部分保持不偏不倚的關係”,北美的真正利益是避開歐洲的各種紛爭。
建國之初,孤立主義便成為美國對外政策的主要指導思想,喬治·華盛頓、約翰·亞當斯、托馬斯·傑斐遜等開國領導人無不具有這一觀念。正是本著孤立主義思想,亞當斯等人起草了《1776年條約計劃》,確定了日後美國與外國交往的基本準則。1780年亞當斯又告誡國會不要把美國和歐洲列強糾纏在一起,雙方的往來僅限於商業,而不是政治,更不是戰爭,因為美洲長久以來一直是歐洲戰爭和政治的玩物。1793年4月英法戰爭爆發後,華盛頓發表《中立宣言》,宣稱美國將堅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禁止美國人以任何形式參與、幫助支持交戰雙方的活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伊始,圍繞著《凡爾賽和約》和是否加入“國聯”等問題,美國國會及社會各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結果,美國孤立主義思想大勝。以參議員威廉·博拉和海勒姆·約翰遜為代表的孤立主義者堅稱,加入“國聯”將會使美國卷入國際紛爭的泥潭,完全違背了美國的外交傳統。在1920年的總統選舉中,候選人哈丁提出了“恢複常態”的口號,承諾將限製外來移民,減少美國所承擔的國際義務,以此贏得了68%的選票。他在就職演說中說,“我們不尋求領導舊世界的命運,我們不想卷入其中”。美國倡導建立國聯,其國會卻否決了美國加入國聯,成為一個國際笑話。
如果不是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不會參加二次大戰。而支援反法西斯國家的《租借條約》,以微弱優勢通過,一直受到強大的反對。“美國第一委員會”的領導人林白等人仍竭盡全力反對美國政府對盟國的援助,阻止美國卷入戰爭。他們宣稱,隻有保持中立才能使美國置身戰爭之外,對歐洲國家的援助隻能給美國造成傷害,隻要美國製定一項加強海防和空中力量的強有力計劃,任何國家都不能對美國實施攻擊。海勒姆·約翰遜甚至危言聳聽地警告說,一旦參戰,美國的金融體係不僅會崩潰,而且還有可能導致獨裁。
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再次打出了“美國第一”的旗號,力主美國應將主要精力和資源轉移到發展美國經濟,把解決國內問題放在首位,減少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並在對外關係、經貿、移民等領域推出了一係列具有“孤立主義”色彩的政策。而拜登顯然更傾向於國際主義,如果他能取得像裏根那樣的成就,不站而勝美國的政治和意識形態敵人蘇聯,經濟敵人日本,那他肯定能得到連任。但問題是,現在美國四麵樹敵,軍事上無法壓住俄國,而且頻頻陷入美國選民最害怕的核大戰風險;經濟和技術上無法壓製中國,甚至要靠貿易保護主義;而自己的睾丸以色列,竟然被小小的伊朗捏住了,進沒這個力量,退有賣爹的犯罪感。如果再國際主義下去,美國可能小命不保。
無論拜登還是川普當選,美國步入某種程度的孤立主義是難免了。走國際主義還是孤立主義,這是美國的權力,也要由美國人民決定。孤立主義也並不盡是壞事,比如在一二戰之間,就算美國介入,就能保證德國日本蘇聯不崛起?還不如孤立主義的美國,悶聲發大財,積蓄了實力。到勝負有眉頭了,再加入戰爭,或兩頭發財,才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如果1939年介入戰爭,那就得和英法對陣德,日,蘇聯盟,有了蘇聯在軸心國一方,同盟國勝率可能要小點。
最近,美國教育委員會提出,在科技領域不鼓勵接受中國學生,而是印度學生,中國學生應該鼓勵學文科。這也算是孤立主義的一種表現吧!對此,我們這一代真的要感到慶幸,在美國實行國際主義的這個時間段,得以來到美國。中國的現代化,是奧威爾式的社會,話都不讓講,人就像個機器。失去了思想的自由,不知道最後是否也會失去技術先進性?但隻要是人,都會喜歡呆在美國這樣自由的國家,這就是美國的力量!
夢幻般的美帝國主義時代可能就要落幕了,她管不動了。就讓子彈飛一會,讓世界亂一會吧。但落幕不等於完蛋,一旦失去,可能更多人要懷念,任由習近平,普京,金正恩這等人管理的世界,會比美國好?也許要不了幾年,美國會王者重歸,失去了才知道珍貴,那時的世界,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在國內見到很多同學朋友, 很多人麵臨退休,都在考慮怎樣最大程度讓退休生活有保障:
- 有些人在考慮移民國外,作為分散資金風險/狡兔三窟的一種手段;
- 還有一些人說他們就賭, 或者說隻能賭, 中國的國運會繼續向好。
我感覺靠賭的這些同學, 勝算應該還是很明顯的。
當然被中國全麵趕超並不意味著美國的生活質量就會全麵下滑, 隻是說明中國的國力會超過美國, 中國國民的生活質量會逐步跟美國拉平。
從競爭的角度看, 美國的國家政策需要關注的, 是未來在跟中國在世界範圍內分享利益的前提下, 怎樣保持自己的繼續強大和生活水平。
美國也不應該將中國當做假想敵。中國不可能打美國的。
================================================================
確實是毛故意留著金門,這是暗中支持蔣。蔣也反對一中一台。 留著金門就是內戰沒結束。以後想什麽時候恢複內戰就什麽時候恢複內戰。
美國海外軍事基地數目:625 個。
中國海外軍事基地數目:1 個。(在 Djibouti,值不提,也許應該叫“不值提”?)
中國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這個“值不提”又是在索馬裏旁邊。中國這個唯一的海外軍事基地是不是主要是針對索馬裏海盜的?
美國應該適當調整自己心態,平等跟中國相處就可以了。中美適當"脫鉤"也不是不可以,走太近了也可能互生齷齪,但脫鉤沒必要對抗或冷戰,那樣對誰都不好。中美冷戰的話,最倒黴和尷尬的就是老海華們,這和個體的政治態度或意識形態無關。
———-
modems 發表評論於 2024-06-27 00:14:55
普特勒,習特勒不請豬頭山作軍師,真是瞎眼了!
老朱算是說了句大實話,這就是人性:)所以由此及彼到了最後,免簽15天還是給了美帝的歐洲老牌盟友還有澳洲新西蘭這些盎撒弟兄,反倒巴鐵朝鮮越南古巴伊朗俄羅斯這些老朋友連門都沒有,還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啊。
我希望美國繼續作為一個健康、良性的富國存在。
有兩個建議幫助達到這個目標:
(一) 少去世界各國搞政變和打仗。
伊拉克戰爭打了20年,美國花了 $2.4 trillion。
阿富汗戰爭打了20年,美國花了 $2 trillion。
正如拜登自己所說:“After more than $2 trillion spent in Afghanistan — a cost that researchers at Brown University estimated would be over $300 million a day for 20 years in Afghanistan”
整整20年,美國每天花 $300 million 在阿富汗戰爭上。
這些都大傷美國元氣。 而且不是效果為零(如阿富汗),就是負效果(如伊拉克,幫了伊朗)。
烏克蘭戰爭打了2年,美國花了 $0.2 trillion。跟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花錢速率幾乎一模一樣。
(二)少借點國債。
裏根任期內,國債 $1 trillion。
克林頓任期內,國債 $5 trillion。
拜登任期內,國債 $33 trillion。
照這個趨勢下去,美國聯邦稅收的一大部分將要用來還利息。
采納這兩個建議,都會很痛苦,像戒癮一樣。
靠借國債發福利哄選民高興,去世界各國搞政變和打仗,這美國已經上癮了,戒起來很難。
但還是要忍痛戒這兩個癮,才能讓美國不走向衰敗。
中國是一個修長城的國家,文化中就沒有侵略性。美國同中國搞好關係,是互贏的。
很巧。今天看一個台灣軍事分析人士邱世卿的視頻,他居然說了一句跟以上這句話幾乎一模一樣的話。
他是在評論阿桑奇。
他說,從阿桑奇揭露美國在世界各國秘密行動那個時候開始,很多人對美國的宣傳開始動搖。
然後他說:阿桑奇推倒了第一塊骨牌,是美國帝國走向衰敗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