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2025 (6)
烏克蘭在和軍事巨人俄羅斯的作戰中取得很多勝利,把這些全歸功於西方的支援是不公正的。雖然,美國和西方支援了烏克蘭很多的武器,但總體而言,烏克蘭80%的武器都還是蘇製的,來源於自己生產或庫存的,戰場繳獲的和原東歐集團的庫存或新生產的。比如阿爾巴尼亞就提供了很多以前中國援助的彈藥,一度被人當作中國援俄的證據,但看了生產日期是60年代,就不說話了。
戰場從去年年底以後就變成一戰式的肉搏,但飛機,坦克,精確製導炸彈,攻擊性無人機都不頂用了,原因還是巨大的消耗。當雙方進入巴赫穆特遍布瓦礫的市區,坦克失去了效用,雙方部隊犬牙交錯,飛機航彈和火箭彈容易引起誤傷,因此最有用的武器還是相對精確,殺傷力大而炮彈便宜的榴彈炮。戰法也很簡單,雙方步兵發現對方據點,就報告方位指導己方炮群轟擊,然後再對據點發動步兵突擊。但榴彈炮雙方都有,發動攻擊的炮很容易被對方的火炮雷達定位(炮彈也會反射雷達波), 引發對方炮群追殲,這是一出無休止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遊戲,也是目前俄烏戰爭前線的routine, 雙方傷亡的80% 是炮戰引起的,俄烏戰爭成了典型的炮兵戰。
據統計,俄軍一天平均消耗炮彈5萬發,烏軍約7千發,大約是俄軍的7分之一,但殺傷率大致相當,也就是說烏軍的效率大約高於俄軍7倍。原因是,俄軍依然采用傳統的覆蓋式作戰方式,比如一旦雷達定位了對方炮位,由於很多炮都是自行火炮,打完就跑,不太可能還在原位,因此就在方圓多少公裏廣泛炮火覆蓋。這樣就非常浪費,效率不高。
但烏軍發展出了新的打法,就是充分利用無人機。烏克蘭自主開發了軟件,將無人機得到的信息和便攜式電腦甚至手機上的應用連接,無人機發現目標後,不斷將目標信息傳達給炮手的電腦,迅速算出炮兵諸元,當即調整係數發射。這樣,無人機和手機應用,將每台炮都變成了精確製導武器,而並沒有增加什麽成本。
俄軍也有無人機和這類軟件,但多是專用製式的。比如Orlan 10, 算便宜了,也需要十萬美元左右,也不是每台炮都有軟件。而烏軍用的就是中國大疆無人機,最多1000美元一台,被打下來也不心疼,而軟件多在炮手的手機上,人手一台。當然,烏軍有星鏈網絡連接,也是能這樣做的前提,這樣,烏軍就擁有了數量優勢。 通過大疆無人機和手機應用的組合,烏軍將其每門炮都變成了精確製導發射器,每顆炮彈都變成了導彈,大大提高了殺傷率。
反觀原來寄以厚望的美國彈簧刀無人攻擊機,效果反而不太好,原因其實還是成本。一台彈簧刀起碼20萬美元,而一顆炮彈最多幾百美元。 俄烏戰爭再次證明了Mass matters這個真理。
美國和西方老是抓俄國武器中有沒有中國製的,抓到有用大疆無人機的俄國武器就大做文章,但卻不提其實烏克蘭得益於中國產品的機會更多。如果大疆宣布對俄烏雙方都禁售無人機的話,可能還是烏克蘭緊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