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了軍用班組新槍,將以使用6.8x51mm槍彈的XM5(步槍),XM250(機槍)取代使用5.56x45mm的M4+M249係列班組槍械,2023年將首先在戰鬥部隊開始換裝。
雖然現代軍隊有各種高精尖的先進武器,可上天可入海,但步兵的單兵武器,還是戰場的最後終結者,俄軍就算用坦克攻下基輔,也得靠士兵用步槍攻入澤連斯基的老巢。但最近由於防彈衣帽的進步,單兵武器已經很難對敵人一槍斃命,警匪片裏也經常出現被擊中,也就胸部有點疼的現象。單兵武器的改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火器在宋元時代就廣泛被應用,其殺傷力是弓箭和冷兵器所無法比擬的,原來可以有效防禦冷兵器的盔甲,對火器毫無用處。火器的發展,幾百年來隻是在逐步提高其射程,精度及裝彈和射擊的可靠性,連續性上,而作戰各方在這幾百年中,因應火器技術的變化,發展出不同的戰術。但火器可以輕易擊穿個人防護裝備的現實,則一直未能改變。
拿破侖式戰爭形式,大家可能在電影中見到過,一排士兵就著鼓點整齊地,慢慢地齊步向敵人前進,隨時有人倒下,擊中沒擊中完全是概率。那種歐式行刑式戰法,是鑒於燧發槍的特點設計的。燧發槍是從前膛先裝入彈藥,然後彈丸,用個工具頂實,然後瞄準射擊。裝藥需要5分鍾左右,射擊精度不高,滑膛槍在50米內隻有一半的擊中率。雖然如此,燧發槍的殺傷力比弓箭大好多,對付騎兵衝擊,隻要在步槍射程內安一些障礙物,對方騎兵減速時,一個齊射,就能報銷掉大部。那時的炮,射程不遠,都是實心炮彈,沒有榴彈,主要用來攻城或阻止敵人進攻,在己方的進攻作戰中用處不大。拿破侖發明了這種線列步兵進攻的方法,在1000米左右開始列隊前進,這時對方的步槍準確度低,難以造成重大傷亡,而這樣的陣勢,可以壯自己的軍威,對對方產生心理震撼。等到大量線列步兵進入射程後,敵軍的首層線列往往開始動搖,這時的一波齊射就會大量的殺傷敵軍,隨即吹起衝鋒號向敵軍發起白刃戰。這樣的戰法勝率很高,歐洲各國紛紛仿效,一直到美國內戰為止。
以後,出現一種叫米尼彈的,槍有了膛線,彈藥包在一個紙袋子裏,裝藥時撕開紙袋裝入槍膛,再將米尼彈塞入。旋轉的米尼彈有更高的精度。太平天國大量購入該種槍械,反而守舊的清軍依然使用冷兵器,這是太平軍前期取得重大勝利的原因之一。電影“投名狀”中,清軍舉著盾牌冒著太平軍的彈雨以散兵線衝鋒,到達約距敵一百步左右,一部分士兵在盾牌掩護下向敵人放箭壓製,另一部分士兵極速衝鋒,和敵人展開白刃戰。這種戰法比當時的歐洲人先進,是因應武器變化而改變了的戰術。
美國內戰後期出現了後麵裝彈的步槍,射擊速度提高到每分鍾數發,後來北方又造出了連發的步槍(卡賓槍),甚至出現了最早的機關槍(轉槍管的卡特琳機槍)。滑膛槍也變成帶膛線的槍,射程提高到800-900米,準確性大大提高。大炮也改進了,重量減輕,便於快速布置,炮彈威力加大,可在空中爆炸,殺傷力大增。而且射程更遠,其功能也從殺傷衝鋒的步兵擴展到摧毀敵方陣地、殺傷工事後麵的敵人。
武器殺傷力的顯著提高使衝鋒一方的危險遠遠超出防守的一方。到內戰後期,在每十次衝鋒中隻有一次能夠衝到對方防線,其餘的都被防守火力大量殺傷而挫敗,這使肉搏戰的機會大大減少。防禦工事也顯著改進,從胸牆(石塊木頭築起的齊胸高的牆)發展到戰壕,並出現了複雜的戰壕防禦係統。鐵鍬成了士兵必備的武器。戰爭後期,尤其是南軍,常常以防禦陣地來抵消北軍的數量優勢。而北軍則盡量用運動戰和圍困戰來對付南軍。雙方在戰壕中對峙的作戰形式首次出現。這次戰爭後,行刑式戰法正式走出曆史。
從日俄戰爭開始到一戰,隨著有效的機關槍的出現和交叉火力戰術的實施,使得集團衝鋒成了自殺。一戰完全成了戰壕戰。直到二戰德軍的閃電戰戰術的發明,才又打破了戰場的平衡。但防禦火器殺傷,還是依靠坦克,工事和地形。頭盔可以防禦一些彈片和流彈,但身體的其它部位,對火器基本上是不設防的,不受傷純粹靠運氣。
但個人防護裝備一直在發展,70年代,美國發明了一種叫凱夫特的材料,才使個人防彈裝置出現了突破性的進展。而中國也在防護裝備發展中起了一個決定性的作用,就是使得這種防護材料價廉物美。而且中國並不限製出口,現在不但那些和美國為敵的國家和組織裝備有中國產的防彈衣帽,就是美軍的多數個人防彈裝置,也是中國生產的。
從材料看,防彈衣可分為軟質、硬質和軟硬複合式三種,軟質防彈衣防彈層主要采用高強度,拉伸性好的化纖或聚合物拉成細絲,再編織成布料一層一層疊加,來消耗槍彈的能量。硬質防彈衣防彈層則是采用金屬材料,高強度高模量纖維,用樹脂基複合材料加溫加壓而成的,也是通過材料的變形、碎裂來消耗彈體能量,軟硬複合式防彈衣的柔軟性介於上述兩種類型之間,麵層采用硬質防彈材料,內襯采用軟質防彈材料,槍彈破片擊中防彈衣麵層時,槍彈破片與麵層硬質材料都發生形變或斷裂,消耗槍彈破片的大部分能量。
近年來,中國更是憑借高端的軍工科技,推出了眾多效用強悍的防彈裝備,我國以碳化矽、碳化硼陶瓷材料為核心的新一代防彈插板有著超強抗擊能力,用5.8毫米(中國製式)鋼芯彈,對以碳化矽、碳化硼陶瓷和纖維複合材料層壓而成的15毫米厚插板進行多次射擊。不光中彈處凹陷深度均不超過25毫米,同一區域內連續射擊也僅出現微裂紋,不影響其他區域的正常使用,同時還能根據不同複雜環境,選擇不同的防護芯片,防刺、防割、放高溫全防護防彈衣成為了全球爭先購買的“神器”。
如今,全球70%的防彈衣都是中國製造的,在對外出口方麵,雖然是以伊拉克、以色列等中東國家為主,但同時在美國、英國、意大利等國家銷售額也相當亮眼。近年來,中國防彈衣之所以這麽暢銷,很大原因就是憑實力做到了物美價廉,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在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中,能獨立完成從防彈衣研發到製作生產完工,全套流程的製作國隻有3個,分別是美國、中國和荷蘭。
中國研製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凱夫特)的強度,已經接近荷蘭水平,但價格卻大大低於其他國家。舉個例子,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中國製造的一塊軍用III級防彈插板,零售價隻需要100美元,即使是軍用IV級的防彈衣,零售價格也不過200美元,同等防護性能的要求下,西方製造的防彈衣要價至少500美元。這樣一來,質量好、價格又低的中國防彈衣自然是暢銷全球,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武裝力量,就有財力為自己的戰區部隊人手配備一件防彈衣,大大降低己方部隊在戰場上的傷亡。
防彈衣真能防住槍彈?這也是個相對的問題,穿上防彈衣被子彈命中喪命的人也很多,這就要提到防彈標準,它的評定主要看動能,而動能是由使用彈藥規格決定的,受彈頭種類、槍管長度等因素影響,防彈衣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中,子彈的威力也在不斷加強。
子彈強大的動能讓它在命中防彈衣後,會透過防彈層繼續前進,強大的衝擊波雖然不會將人的骨骼震斷,卻會讓內髒受到傷害,而內髒出血點非常多,即便能第一時間搶救,也會因為無法找到全部出血點而導致死亡。
從6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的軍用槍支開始采用小口徑槍彈,是基於槍彈進入人體後會出現翻滾,從而造成更大的創傷。如此小口徑槍彈具有能減輕武器重量和增加單兵攜帶量,並有更好的殺傷力。美國(北約),蘇聯(華約)和中國分別發展出了5.56,5.44,5.8毫米的小口徑槍。隨著防彈衣的廣泛裝備,小口徑槍彈很容易被防住,很多又回到7.62毫米的槍彈,就是傳統AK47使用的那種,反恐戰爭中也出現了美軍士兵寧可使用繳獲的AK47,而不用M4的情況。越南戰爭中美軍願用AK47而不是M16 ,是因為可靠性問題,而現在是殺傷力問題。
但AK47畢竟老掉牙了,讓堂堂美軍使用,也不體麵。所以美軍就招標開發了新的槍械。這就是MX係列出台的背景。除了口徑提高,彈重提高,彈藥爆破力也提高了,動能=1/2mv^2, 提高v2 ,就要提高彈藥爆炸力和加速距離(槍管長度)。但這一來,會提高槍的重量,後座力,也會影響精度。一個好的槍械,是否真正好用,還是需要時間和實戰的考驗。這也就是中國那麽多先進武器展出,很多人寧可買俄國的,盡管這次俄烏戰爭中俄國武器表現不佳,但買不到美國貨的,第一選擇依然是俄國貨,那畢竟有實戰檢驗過的。因此,MX係列能否好用,還需要時間的驗證,但現有的槍不頂用了(相對於防彈衣),是個不爭的事實!
軍用槍支開始改革,要推廣到民用,還需要很長時間。對於美國這樣槍支泛濫的國家,如果能化200美元去買套中國產防彈衣,恐怕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在這次中印衝突中,中國後來進行的軍事演習,表明在高原大風環境下,5.8彈受到風力的影響太大,因此要求恢複7.62彈,這是中國在輕機槍上還在使用的口徑。
美軍在阿富汗山區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步兵與塔利班的AK對陣不占火力優勢。中國發展了一種槍管可以很容易戰場互換的步槍,來適應不同口徑子彈的要求,但估計不會是主流,畢竟成本會相對高。
從步槍來講,美國的主戰步槍M4(繼承越戰時的M16,其民用版AR15大大有名),其裝彈和退殼機製的設計很成問題,所以有容易卡殼的說法。曾經與一個專門在美軍裏驗證槍支的人聊過,他把責任推在子彈上,美國的子彈質量在世界上屬於比較差的,遠不能與歐洲第三世界國家比,甚至比不上菲律賓生產的,在美國喜歡玩槍的人都知道。
據說M4克服了這個缺陷,但我看並沒有改變機械結構,我是不相信的。反過來看AK47,其相應機製不僅簡單,而且可靠(大部分手槍使用這種機製,中國也是繼承這種機製),缺點是聲音相對大,不利於隱秘戰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