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我第一次理解權力鬥爭是在小學時代。我和同一個巷子的三位同學搞了一場結義的鬧劇,我有一套三國演義連環畫,在那個時代是稀缺品。那三位為了有機會看小人書,就不得不拜我為大哥,我也根據小人書裏的故事,搞了一場結義的儀式。巷子裏真有棵桃樹,我們就在那個“桃園”裏結義,發誓“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一時間,我們義薄雲天,誰被人欺負,四兄弟一起上,被人稱四人幫。但好景不長,不久就發生了內鬥,我被兄弟們指責想利用他們,謀求“篡黨奪權”,哪裏是哪裏啊,我哪有那麽深遠的野心?委屈之時,我理解到,人和人是很難合作的,哪怕就是做個名義上的大哥,都不太可能風平浪靜!
在冷戰後,世界進入了一個全球化時代,有個西方作家寫了本叫“世界是平的”書,一時洛陽紙貴,是個人都去讀讀。全球化的大致意思,就是把世界當一個機器,每個國家都是其中的一個螺絲釘,各取所需,各奉其長。中國人多,勤快,人權要求不高,社會也沒什麽環境要求,發達國家就把勞動密集的行業轉移到中國來做。中國人得到了就業,而發達國家的老板付出較少的工資和福利卻得到較高的利潤,而他們的環境也得到了保護。WTO是個規則,要求以性價比而不是地域決定商業的規程,比如造一架飛機的進貨,必須是性價比最高的的東西,發動機是美國的,電子設備是日本的,裝配是中國的.....如此,世界經濟以最高的效益,最經濟的形式,也相對比較公平的方式進行著,多麽理想的社會!
但就像我的那個桃園結義一樣,人總是利己高於利人,總覺得在合作中自己吃虧了,於是就會做點手腳。比如中國在入世時一套承諾,到時候又不兌現,占了便宜還覺得自己吃虧。另外,全球村裏的成員,不可能完全平等,有的比別的更重要點,占有更大的資源,一旦衝突,必然仗著優勢要挾,就被對方認為是卡脖子,就發誓“一萬年也要搞出來”,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東西多了,WTO的原則也無法遵守了。
其實,在一戰以前,就有過一個全球化時代,但有點不一樣:像英國這樣的日不落帝國,擁有三千萬平方公裏土地和幾億人民,在其帝國內就實現了全球化,印度提供農產品,加拿大提供石油,澳大利亞提供鐵礦石......就算殖民地不多的國家,如德國,也可以很容易通過商業,來得到它需要的東西。但一戰過程中,更依賴外界的同盟國戰敗了。各國從戰爭中,得到了必須要有自己的一整套體係,才能保護自己的安全這個教訓。一戰後,是個去全球化時代,每個強國都想建立自己的一套獨立的殖民地,或生存空間,都不想被對方卡脖子。但這比建立在和平的商業基礎上的全球化更具有排他性,侵略性,二戰就是在這個去全球化的環境下爆發了!
二戰的爆發不是一個瞬間的過程,是有個長期的醞釀過程的。首先是崛起的日本,需要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間,占領了滿洲,和英美蘇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國聯發表了一個中性的報告,日本就憤而退出國連。德國不滿在凡爾賽條約中被剝奪過多,也要它的生存空間。那時各國各掃門前雪,商業不多,影響力也不大。德國並不靠英國的貿易活下去,它自幹自的,英國除了戰爭,也沒什麽辦法來製約德國。在30-40年代的醞釀過程中,除了日本占領滿洲,進攻中國,南京大屠殺外,還有意大利侵略北非,德國占領捷克,奧地利,蘇聯吞並波羅的海三國,侵略芬蘭,蘇德介入西班牙內戰......矛盾逐漸升級,最後釀成世界大戰!
現在,在全球化條件下,中國崛起成了大國。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美國和大多數西方國家都是得益的,但在得益的過程中,發現中國控製了產業鏈。而中國在生產的過程中,也必然學會了一些東西,並且不滿足於永遠當打工仔,也要掌握吃飯的手藝,甚至要超過西方國家。這是西方不能容忍的,於是就開始了打擊。脫鉤是相互的,現在看來有了必然性。雙方都意識到,必須在開戰前完成脫鉤,否則代價不可承受。但脫鉤完成了,戰爭可能就開始了!
現在其實像極了30年代,俄烏戰爭完成著西方和俄國的脫鉤,也迫使中俄形成軸心。俄國需要原蘇聯地區作為其勢力範圍,中國需要包括台灣在內的西太平洋地區作為其勢力範圍。而美國與西方不允許中俄得到這些勢力範圍,其結果必然走向戰爭。
其實利益並不是決定曆史最重要的一環。全球化符合每一個的利益,但不符合人性。人類最後會毀滅於自己罪惡的人性中!
哈哈哈哈哈!
2 thumbs up!
--------------------------------------------------------------------
看來老朱相信了黨國的宣傳。奧巴馬當初天真的提出中美共治是真心地拉中國入夥,完全是對中國崛起是開放心態的,是國際資本家之間的和解。但在不忘初心的老忠誠看來,這是和平演變。
從目前的成果看,習總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為了自己的權力,應該沒那膽量和資本打第三次世界大戰。
不要被國內的宣傳蒙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