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曾經的兄弟俄羅斯和烏克蘭大打出手。70餘年前,烏克蘭也讓俄羅斯流盡了血。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1941年在烏克蘭重創蘇軍,基輔戰役蘇軍被殲滅60萬,創下迄今為止的記錄(不要拿三國演義中的數字來比較)。而1944年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即解放烏克蘭的“第聶伯河進攻戰役”和“右岸烏克蘭戰役”,紅軍三個月內傷亡300萬,兩次相加,俄羅斯為了烏克蘭,光軍人就傷亡500萬,這個氣怎麽咽得下?下麵詳細介紹以下二戰中的解放烏克蘭戰役!
為了突破納粹德國的“東方堡壘”,蘇軍在第聶伯河戰役付出了170萬人的傷亡,在緊接著爆發的右岸烏克蘭戰役,蘇軍又付出110多萬人的傷亡,直接終結了德國在南線的戰術防守企圖。
右岸烏克蘭戰役由一連串局部戰役組成,曼施坦因和朱可夫這對名將再次交手,朱可夫帶領蘇軍奪回了幾十萬平方公裏的國土,曼施坦因則以劣勢兵力,打出了誇張的交換比,用20萬人換來蘇軍110萬傷亡。最終,曼施坦因為了把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救出包圍,不惜得罪納粹元首,慘遭撤職。
作為1944年最慘烈的戰役之一,烏克蘭戰役是怎樣部署的?德軍為什麽能打出如此誇張的交換比?德軍僅傷亡20萬人,為什麽科涅夫就敢稱德國人“被踹下了懸崖”?
1944年1月,蘇軍統帥部的元帥和大將們得到了領袖斯大林的命令,在1944年開始對德軍的全麵反擊,必須在年內將德國人趕出蘇聯,爭取在1945年結束這場邪惡的戰爭。
這一目標是蘇共領袖下達的強硬命令,朱可夫曾對這一規劃表示懷疑,但是也不得不聽命。領袖斯大林如此著急的原因很簡單,他剛剛在11月28日和美國的羅斯福以及英國的丘吉爾在德黑蘭開會,英美兩國赤裸裸的“摘桃子”企圖讓他非常不滿。
德黑蘭會議基本決定了二戰的結局,敲定了未來戰爭的走向。英美盟軍將在1944年夏天於法國登陸,“支援”蘇軍作戰。德國將在戰後被分割,每個國家占領一塊地方,德國侵占的土地原則上得到解放,但是誰來解放誰就擁有主動權。
這等於是“三巨頭”達成共識,現在的歐洲大陸,誰先占領哪裏就是誰的勢力範圍。在這一條件下,蘇聯必須主動出擊,無論付出多大的傷亡,都要在英美之前拿下東歐,並消滅納粹德國。
蘇軍在1944年的綜合戰鬥力已經超過德軍,美國的大量援助更讓蘇聯如虎添翼。截止1944年,美國援蘇物資高達100多億美元,僅飛機就有15000多架,蘇聯工業全心全意投放到武器製造上來,解放了大量工廠的生產力,直接投入軍隊。其次,德軍在烏克蘭兩次大敗,損失100多萬軍隊,核心戰鬥力無法補充,軍隊人數和武器裝備都嚴重不足,戰鬥力大不如前。
1944年1月,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爆發,蘇聯120萬人打退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德軍首尾難顧,無法支援,退往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這是第一次“斯大林突擊”,在這場戰役後半段時,蘇軍在第聶伯河右岸集結240萬人,發起解放烏克蘭的全麵攻勢,蘇聯稱為“第二次斯大林突擊”。
烏克蘭右岸戰役在第聶伯河戰役之後爆發,前兩個月裏蘇軍用170萬傷亡的代價,打穿了德國在第聶伯河沿岸的堡壘。此時在烏克蘭,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盤踞在喀爾巴阡山脈以東,守護著烏克蘭的礦場、農田和羅馬尼亞的石油。
蘇軍統帥部決定用4個方麵軍,把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穿插分裂,計劃將南方集團軍群趕到“烏克蘭-波蘭”邊境,將A集團軍群趕到羅馬尼亞境內,解放烏克蘭西部。蘇軍高度重視這次進攻,烏克蘭第1、第2、第3、第4方麵軍協同作戰,統帥部派遣朱可夫元帥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去一線督戰。
這場“右岸烏克蘭戰役”全稱為“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戰役”,它是由一係列戰役組成的。因為其機械化部隊大縱深穿插、包圍的戰術,也被軍迷稱為“蘇聯版巴巴羅薩行動”。
蘇聯四大方麵軍共240萬大軍,各型火炮3萬門,坦克、自行炮2000多輛,戰機3000多架。對手德軍兩個集團軍群人數80多萬,有各型火炮1萬門,坦克、殲擊車600多輛,戰機1000架。如果僅僅用雙方軍力對比,德軍輸得不冤枉。
了擴大第聶伯河岸的登陸場,瓦圖京將軍率領烏第1方麵軍跟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在基輔血戰,成功解放了基輔。並且在之後的“日托尼爾-別爾基切夫戰役”裏消滅德國第48裝甲軍,打垮黨衛軍帝國師和元首師,拱衛了基輔和第聶伯河登陸場。德軍此戰傷亡4萬多人,損失坦克200多輛。
1944年1月,日托尼爾-別爾基切夫戰役勝利,蘇軍在第聶伯河彎曲部北側形成前凸。科涅夫將軍的烏第2方麵軍在南部的“基洛夫格勒”發起進攻,成功解放這座城市,並渡河追擊德軍。第聶伯河彎曲部的科爾鬆一帶有十萬德軍盤踞,因為納粹元首“不許後退”的命令,這些德軍在蘇軍進攻後處在被烏克蘭第1、第2方麵軍包圍的危機之中。
緊接著,蘇軍在1944年1月發起“科爾鬆-舍普琴夫斯基戰役”,德軍稱為“齊克塞戰役”這是一次小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將10萬德軍死死圍住,德軍最後發起突圍,損失6萬人才得以逃脫,炮兵上將施特莫爾曼戰死沙場。
在瓦圖京和科涅夫鏖戰科爾鬆時,南部的烏克蘭第3、第4方麵軍也發起了尼克波爾-克裏沃羅格戰役。在2月下旬打敗德軍,切斷了德軍和克裏米亞半島的聯係,讓守衛克裏米亞的德國第17軍成為“孤兒”。至此蘇軍全部越過第聶伯河,從基輔-切爾卡瑟-尼克波爾1000多公裏的戰線上全麵進攻。
1944年3月,蘇軍開始組織春季攻勢,此時瓦圖京將軍不幸在1月被烏克蘭遊擊隊偷襲,2月末傷重而死,朱可夫接手了烏克蘭第1方麵軍。這裏要提一下烏克蘭反蘇武裝,這隻武裝反德,反蘇,反波蘭,其代表人物是現在被譽為烏克蘭民族英雄的斯捷潘·班傑拉。1941年6月德軍入侵蘇聯後,班傑拉於6月30日在受到德軍圍攻的利沃夫發表《烏克蘭獨立宣言》,但隨即被德軍逮捕,並加以軟禁。
1942年初,反抗軍調整策略,轉入地下,盡量避免與德國發生衝突,而將蘇聯作為主要敵人,加速建立武裝組織,於1942年10月14日正式建立了烏克蘭反抗軍,以班傑拉為政治領袖,在德國占領下的烏克蘭各地展開活動,其主要作戰對象是蘇軍遊擊隊,但在1943年2月後也同德軍作戰。反抗軍的成員多數來自德國在占領區組建的烏克蘭輔助警察,根據德國情報部門估計,反抗軍在1943年11月達到20000人的規模,到1944年夏季約有30000人,也有資料顯示最多時達20萬人!
盡管烏克蘭反抗軍對外強調其反納粹德國的立場,但在戰爭中他們與德軍的勾結遠多於對抗,其很多成員本來就是德國扶持的烏克蘭輔助警察,還有部分人員在1943年加入了黨衛軍第14“加利西亞”師。相比德國人,烏克蘭反抗軍對蘇聯和波蘭的態度則是勢不兩立,你死我活,被蘇聯遊擊隊視為除德軍之外最為窮凶極惡的敵人,特別在戰爭後期,烏克蘭反抗軍直接淪為德軍的幫凶,不斷對蘇軍進行襲擾,還意外地抓住了一個大人物。1944年2月29日夜間,蘇軍烏克蘭第1方麵軍司令員瓦圖京大將在轉移途中因為能見度差,與警衛部隊失去聯係,在一處岔路與烏克蘭反抗軍遭遇,在交火中瓦圖京腿部中彈,隨後被送往基輔治療。由於前線醫療條件較差,瓦圖京的傷勢惡化,嚴重感染,即便進行了截肢手術,仍於4月15日去世。此外,烏克蘭反抗軍還堅持其極端民族主義立場,在加利西亞地區對波蘭人實施種族清洗,製造了多起屠殺事件,造成10萬波蘭人喪生。二戰後,反抗軍繼續活動,在1947年3月伏擊並射殺了時任波蘭國防部副部長的波蘭裔蘇軍將領卡羅爾·希維爾切夫斯基。
再回到蘇軍戰役進程。蘇軍開春後組織了4次大規模進攻,分別是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夫策戰役,著名的“胡貝口袋”就發生在這一戰役中;此外,烏曼-博托沙尼戰役,消滅德國烏曼集團;別列茲涅戈瓦-斯尼吉廖夫戰役、敖德薩戰役則解放了烏克蘭南部。
在這四次戰役中,德軍和蘇軍都暴露了相當嚴重的問題,德軍前線部隊重火力不到蘇軍一半,而且在泥濘的春泥裏步履蹣跚,被蘇軍坦克部隊分割圍殲。而蘇軍因為輕敵冒進,以及步坦協同、步炮協同不善等問題,導致大量士兵傷亡。
在切爾諾維策攻勢中,剛接手烏第1方麵軍的朱可夫就因為不了解軍隊情況,輕敵冒進,差點被德國坦克部隊反推回來。蘇聯在整個戰場上出動了6個坦克集團軍,但是此時蘇軍指揮官不熟悉大軍團的坦克作戰,讓坦克軍充當“尖刀”的角色,讓大量坦克失去步兵協同,被德軍成批擊毀。
曼施坦因看著數倍於自己的蘇軍殺來,他的戰術跟莫德爾1942年死守勒熱夫突出部相似,即用彈性防禦誘敵深入,放蘇軍前鋒進入縱深,然後用精銳裝甲師分割消滅敵人前鋒,然後防守反擊。但是和德軍士兵死一個少一個,坦克毀一輛少一輛不同,蘇軍的預備隊仿佛源源不斷,德國人耗不起。
納粹元首此時不聽前線將領的任何意見,他的命令隻有“堅守”兩個字,一些前線的將領受到威脅,無故撤退會被撤職,撤退而且軍隊覆滅,將領則會被軍事法庭審判。
德國將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改名為南、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在切爾諾夫策攻勢和斯尼吉廖夫戰役裏被蘇軍分割,逃往波蘭和羅馬尼亞。與蘇軍氣吞萬裏如虎的進攻相比,德軍可以用“疲於奔命”來形容,在胡貝口袋突圍成功後,納粹元首免去了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集團軍群司令職務,讓自己的愛將——“納粹救火隊員”莫德爾元帥來接任這一職位。
東線戰場南翼的塌方式失敗,讓納粹元首最為緊張。畢竟烏克蘭西部和羅馬尼亞是德國重要的工業原料來源,按照1944年4月的局勢,蘇軍在夏天就會打進羅馬尼亞,羅馬尼亞政府的立場已經開始鬆動,羅馬尼亞的投降隻是時間問題。
直到1944年4月17日,蘇軍取得戰略勝利,右岸烏克蘭戰役宣告結束。
蘇軍在前後長達4個多月的戰鬥裏傷亡110萬人,這個巨大的傷亡在二戰中位列第二。蘇軍的傷亡以步兵為主,因為戰術不當,蘇軍“步兵攻堅”的傳統還未改變,很多士兵死在了德軍的工事前。雖然在大規模戰役中德軍難以取勝,但是小規模遭遇戰都是德軍處於上風,戰後蘇軍一線的編製虧空很大,步兵師的缺額達到一半。
德軍和羅馬尼亞仆從軍傷亡25萬人,400多輛坦克被毀,2000多輛汽車被拋棄。德軍在劣勢中打出1:4的戰損比,這是很多德國軍迷和蘇軍軍迷爭論不休的話題。但是若從東線戰略上看,德國正式從此戰開始跌落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