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美爭霸和百年前的英俄爭霸

(2021-04-29 06:27:41) 下一個

有很多人認為,中美之間之所以會走到今天這一步,都是因為有川普這個特立獨行的家夥出現,所以才把這個世界鬧得雞犬不寧,那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有沒有川普的出現,中美之間,遲早都會爆發衝突。因為如果你把中美關係放到曆史的維度上去看,你就會發現,現在發生的一切,都隻不過是一場注定會上演的大戲,而川普也隻不過是一個必然會出現的演員,既不新奇,也不例外,因為在曆史上,這一切都無數次的發生過。

 

大國爭霸,在人類的曆史上,像這樣的故事,一直都在輪番上演,無論是離我們很久遠的羅馬打迦太基,漢帝國鬥匈奴,還是近代的英法爭霸,英俄爭霸,甚至到不久之前的美蘇爭霸,雖然演員換來換去,但是內容都大致相同,該上演的情節,早晚都會出現,該冒出的角色,也早晚一定會登上舞台,雖然細節有所不同,但都遵循類似的規律,不會有什麽太大的驚喜。

 

這個結論,很多人可能並不相信!

 

但是在我們接下來的故事中,我們要講講發生在19世紀中後期的英俄爭霸,然後你就會發現,今天中美關係的發展曆程,似乎就是英俄爭霸的再次上演,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不過當這場大戲開演的時候,俄國人並不起眼,主角另有它人,而且個個都光芒萬丈,從某種角度來說,俄羅斯甚至連當提鞋的小弟都不配。第一個登場的耀眼巨星,是大名鼎鼎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當時擁有從非洲到加拿大,從澳大利亞一直到印度,人類有史以來,麵積最大的帝國,環繞整個地球。不僅僅如此,在這個時候,英國人還有了牛頓,有了工業革命,有了大憲章,在各個方麵,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翹楚。

 

而另一個登場的主角,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天驕,戰神的化身——拿破侖!這時他剛剛入主法蘭西,讓這個通過史無前例的大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勢,打垮了舊有的封建統治,高舉著平等,自由,博愛的大旗,四處輸出革命,戰無不勝的法國,揭開了人類新時代的序幕。

這兩個國家才是當時世界舞台上,公認的絕對主角,他們都是如此的熠熠生輝,與眾不同,以至於所有的人都認為,未來的世界霸主,一定會在這兩個國家中誕生,其他的國家,都隻不過是吃瓜群眾。

至於我們要談到的俄國,在當時也隻不過是一個配角,是歐洲大陸上,眾多腐朽沒落的封建國家之一,沒有絲毫出彩之處。如果非要說它有什麽不同,那就是第一它比較大,人口是歐洲各國中最多的,第二就是它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恰好處在歐亞之間的十字路口之上,除此之外,別無特色。但是恰恰是因為這兩個特點,讓它變成了英法爭霸中,那個關鍵的配角,如果它和法國結盟,就能擊敗英國,如果它和英國結盟,那法國就沒有戲。

可能有人對此就表示懷疑了,法國和俄國結盟,為什麽能對英國構成威脅?英國人不是都是在海上嗎?俄國人再能打,也不過是旱鴨子,在海上也幫不了法國人什麽忙,怎麽會成為關鍵配角呢?

不錯,英倫三島確實是孤懸海外,英國的絕大多數殖民地,也都在遠隔重洋之外,但是對英國至關重要的有一塊地方,卻是在俄國人的威脅之下,那就是印度。印度被稱作英帝國皇冠上的寶石,對英國的重要性,也是獨一無二的,雖然英國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但是在19世紀初期,無論是加拿大,澳大利亞還是新西蘭,那些地方都無足輕重,還遠遠沒有發展起來,基本上都是荒蠻之地。唯有印度,自古就是高度發達的農業社會,自從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以後,就變成了它的錢袋子,糧袋子,英國人在印度的整體收入,接近大清帝國一年的財政收入,而大清帝國的GDP,占當時世界的1/3。

 

因此對於大英帝國來說,所有的殖民地都可以不要,唯有印度不能丟失。

 

比如後來獨立的北美十三州,也就是今天的美國,丟了也就丟了,其實英國人在當時,也沒有好痛心,但如果類似的暴亂發生在印度,英國人一定會血戰到底的,不論會付出多麽高昂的代價,後來的曆史,也證明了這一點。因為當時英國人在美國的財政收入,還不到印度的一個零頭,所以不想在那裏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因為至少在當時,他們看不出那裏,有多大的必要,值得他們留更多的血,去守住北美那塊荒蠻之地,隻要印度在他們的手裏,他們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可是這樣一塊地方,當時大家都認為它有一個軟肋,就是離俄國太近,如果俄國和法國結盟的話,理論上,俄國的哥薩克騎兵,可以越過中亞草原,直接進攻印度,這種事在曆史上,其他的遊牧部落是曾經做到過的,而且還不止發生了一次。

所以,英國的這個弱點,法國人看得清清楚楚,1801年的時候,拿破侖就鼓動俄國皇帝保羅一世,去進攻印度,他聲稱要把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當做禮物送給沙皇保羅一世,盡管這個地方和他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但是曆史沒有按這個方向走,新繼位的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決定和法國人斷交,和英國人站在一起。英國人出了一身冷汗,總算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這個危機,不過俄國人可以威脅到印度這個事實,卻在所有的英國人心裏,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記。當俄國人和英國人結盟以後,法國人就麵臨腹背受敵的危險局麵,即便拿破侖再雄才大略,“平等”,“博愛”,“自由”的口號再激動人心,他們離末日也不遠了。拿破侖要想取得這場爭霸戰的勝利,就必須擊敗英國,而要想擊敗英國,在海上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陸地去入侵印度。

 

而法國要占領印度,就必須要打敗俄國人,打開通往亞洲的道路,所以拿破侖最後終於決定,發動了入侵俄國的戰爭,內在的原因就是這個。所以最終決定英法爭霸的那個關鍵配角,就是當時站在東西方十字路口的俄羅斯,最終決定了這場爭霸的勝負。

如果說俄羅斯是一百多年前,英法爭霸戰中,那個關鍵的配角的話,那麽就在幾十年前的美蘇爭霸中,中國則是那個關鍵的配角。

恐怕很多人並不知道,美國人之所以能贏得冷戰的勝利,並不是因為美國人有多麽的強大,更不是什麽民主對專製的勝利,而是因為在關鍵時刻,中國倒向了西方陣營。中國在這場美蘇爭霸中,就是改變天平力量的那個關鍵砝碼,當中國在社會主義陣營的時候,蘇聯就一路高歌猛進,在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咄咄逼人的攻勢,而美國則節節敗退。

因為蘇中結盟,美國人就麵臨兩線作戰的風險,在歐洲蘇聯大兵壓境,在亞洲,它被迫先後在朝鮮和越南同中國人交手,美國人雖然有絕對的優勢,可以壓倒蘇中任何一個對手,但是美國沒有能力,同時擊敗這兩個對手,所以他在朝鮮沒有達到目的,在越南慘敗,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但是後來中蘇交惡,俄國人失去了中國這個最重要的戰略盟友,而美國人敏銳的抓住了這個機會,同中國改善關係,最後雙方走進了同一個戰壕,一舉改變了力量的對比。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蘇聯反而變成了兩線作戰,而美國則可以集中力量,在歐洲壓垮蘇聯,再加上蘇聯本來就比美國弱一點,更無力同時在歐洲和亞洲保持均勢。為了扭轉這個不利的局麵,俄羅斯想南下印度洋,威脅西方的命脈,從波斯灣運出的石油,重新掌握冷戰的主動權,所以他孤注一擲,入侵了阿富汗。而在阿富汗,它受到了來自中國和美國的雙重阻擊,被中國和美國武裝起來的阿富汗聖戰者,成了俄國人的夢魘,讓俄國人陷入了無法脫身的泥潭,最後終於在經濟上無法支撐,徹底崩潰,而這一切,僅僅發生在中國倒向西方的10多年以後。

所以事實上,決定美國最後在冷戰中勝出的,既不是什麽裏根的星球大戰計劃,也不是什麽民主自由的政治製度,最關鍵的一點,是中國加入了美國的陣營,改變了雙方的力量對比,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中國幫助美國贏得了冷戰的勝利。

西方的政治家,特別是地緣政治家們,比如基辛格,布熱津斯基等等,從來都不諱言這點,他們認為美蘇冷戰的關鍵轉折點,就是尼克鬆訪華的那一刻。不過後來,由於政治風向發生了變化,美國人開始貶低中國在冷戰中的作用,不承認中國是壓垮蘇聯的關鍵因素,特別是以福山為代表的這一派,強調階級鬥爭的作用,拒絕討論中國在冷戰中的作用,他們把冷戰美化成一場,民主戰勝專製的勝利,不承認是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勝利。

盡管福山等人的學說漏洞百出,無法解釋為什麽,在中國沒有倒向美國陣營之前,美國會在全球的各個方向上,到處節節敗退的原因,但是這種學說,西方人還是更愛聽一些。

回到19世紀最初的那10年裏,由於英俄結盟以後,他們分別從海上和陸上,兩線夾擊拿破侖的法國,所以無論拿破侖多麽的卓越,法國的政治製度又是如何的先進,但是拿破侖也無法在任何一個方向上,形成壓倒優勢,最後被迫孤注一擲,入侵俄羅斯,結果兵敗莫斯科。

法國失敗以後,英國成了當之無愧的世界老大,英俄進入了短暫的蜜月時期,俄國借機吸收了大量西方先進的科技和文化,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一個非常落後的農業國,漸漸的進入了工業文明時代。

這就好像蘇聯解體以後,美國也成了無可置疑的世界霸主,曾經的戰友,中美也進入了蜜月時期,依靠西方的科技和資本,中國也在改革開放的30年以後,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業製造國。

最初的時候,英國人雖然和俄國人是戰友,但也隻是一種互相利用的關係而已,他們打心眼裏瞧不起俄國人,覺得他們又窮又落後,而且政治製度極端反動,雙方並不是同路人,隻不過暫時擠上了同一條船而已。

但是戰後,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一晃10多年以後,英國人忽然驚訝的發現,俄國居然還活著,而且活得更好了。雖然在英國人看來,俄國社會危機重重,可是讓人意外的是,沙俄政府卻始終沒讓這個炸藥桶被點燃,相反俄國似乎正在脫胎換骨,甚至漸漸富強了起來。

不過雖然英國人有點驚訝,但是絕大多數的英國人並不在意,在他們看來,俄國的專製製度是如此的黑暗,它的崩潰,隻是時間問題而已,隨著西方思想大量的傳入俄國,革命已經是一把懸在沙皇頭上的刀,早晚都會把俄國切成四分五裂,所以俄國不足為慮。

就在大部分的英國人,依然充滿了樂觀情緒,等著看俄國人笑話的時候,有些英國人中的精英,已經開始杞人憂天了,比如英國將軍羅伯特.威爾遜,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通過觀察和研究發現,俄國不僅僅不會崩潰,而且是有史以來,所有的基督教國家裏,對英國威脅最大的國家,因為它有無與倫比的地理優勢和人口優勢,因此完全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越過中亞,攻入印度,摧毀大英帝國的根基,所以英國不能再漠視俄國的發展,必須立刻開始行動,主動遏製俄國的變強。但是當他提出這個觀點,並為之奔走呼籲的時候,他的這些想法,並不被主流社會認可,被當成了危言聳聽,嘩眾取寵。

因為在這個時候,通過一些勇敢的探險家,英國人已經大體搞清楚了,俄國人的邊界,實際上離印度有2千多公裏遠,中間隔著中亞三國,都是一些野蠻的穆斯林國家,而不是他們以前以為的,荒無人煙的幾百公裏的草原。

這就好像在十多年前,你在美國宣傳中國威脅論,聲稱中國會超過美國,成為美國的對手,大部分人都會對你嗤之以鼻,同樣會覺得你是一個為了出名,不惜胡言亂語的騙子。

因為那時中國的GDP,還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人均更隻有美國的幾十分之一,當時雖然也有一些人,寫了一些中國威脅論的書,但是基本上都被當做了跳梁小醜,美國人當時的心態,就像今天中國人看印度一樣,沒人會把後者當成一回事。

雖然美國人不把中國當成一回事,可是中國人卻從來都想成為世界老大。

而回到100多年前,雖然英國人希望,俄國一直是一個落後貧窮的國家,但是俄國人卻不喜歡,英國人給他們安排的這個角色,他們希望有一天,也能成為這個世界上的主角。對於俄國人來說,要想達到這個目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南方尋找一個永遠都不會被凍住的出海口,加入世界貿易之中,這是從彼得大帝開始,無數俄羅斯人最終的夢想。

於是俄國人開始不停的南下,狠揍當時的兩個沒落的伊斯蘭帝國,一個是土耳其,一個是今天的伊朗,當時叫做波斯,從他們的手中,奪走了今天的格魯吉亞,阿塞拜疆這些土地,把這兩個國家打的披頭散發,滿地找牙,俄國人試圖尋找一條,通向地中海或者印度洋的通路。

剛開始的時候,英國人對發生在遙遠近東的這群“野蠻人”之間的爭鬥,並不是很在意,可是俄國人的進攻,漸漸卻逼近了英國人的利益圈,也就是大海,讓英國人開始警惕了起來。對於19世紀的英國人來說,從倫敦通往印度的海上交通線,就是英國人的命脈,任何人不要說,試圖染指這條海上交通線,就是多盯兩眼,都會引起英國人的警惕。

這就好像對今天的美國人來說,任何你試圖動搖,美元作為世界基礎貨幣地位的舉動,都是在向美國的霸權地位挑戰。

而俄國人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要有一個南下的出海口,這樣才能發展全球貿易,而這個南下的出海口,必然會指向地中海或者是印度洋,而這恰恰是英國人所不允許的。所以在1829年,當俄國的軍隊,逼近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時候,英國上下,舉國震動,因為如果俄軍再向前進攻40公裏,就可以攻下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這一下就意味著俄軍從此可以不受限製的,從黑海進入地中海,威脅到英國途徑地中海到紅海,一直到印度的交通線。

於是英國立即向俄羅斯發出最後通牒,海軍也開始緊急出動,準備幹涉俄土之間的戰爭,在這個關鍵時刻,沙皇尼古拉一世,覺得俄國還沒有能力和英國對抗,於是他就叫停了俄軍,一場危機就此化解。雖然危機過去了,可是英國人和俄國人都很氣憤,英國人發現,俄國人居然敢打海洋的主意,實在是大逆不道,看來當初威爾遜等人的警告是正確的,俄國確實是英國最大的威脅,看來我們低估了北極熊這個大惡棍。

而俄國人更想不通,地中海上的港口多如牛毛,從西班牙法國一直到意大利,甚至土耳其都有港口在地中海,為什麽他們對你們英國人就沒有構成威脅,偏偏我們俄國人剛剛一靠近大海,你們就大呼小叫,這也太欺負人了一點是不是?

雙方的這種心理變化,如果放在今天來說,就好像當前中美之間,為了爭奪世界金融的控製權,所發生的一係列的衝突。中國最早開始挑戰美國人,始於當初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開始互換貨幣,因為這是在挖美元作為世界主要流通貨幣的牆角,但是由於規模有限,雖然引起了美國人的警惕,但尚不能對美國構成威脅。

可是忽然有一天,中國人宣布要成立亞投行了,美國人頓時惱羞成怒,怒不可遏!因為中國此舉,是很明顯的在挑戰美國的金融霸主地位,你要在美國人搞的世界銀行之外,又另立山頭,因此美國要問一問,你中國人到底安的是什麽心?為什麽美國人的反應如此劇烈呢?因為我們要知道,在今天的國際貿易之中,美元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們在中國和泰國之間匯一筆款,我們必須首先要把人民幣換成美元,然後再把美元匯到泰國,最後由泰國銀行,把美元換成泰銖,這樣雙方才能正常的交易。

因此國際貿易越發達,需要的美元就越多,而這些美元,都來自於美國和世界其他主要國家之間的貿易逆差,也就是說,美國人印了一大堆紙幣,然後換走了世界上生產的大部分財富,所以美國的對外貿易,一定是逆差的,也就是美國變相在向全世界征稅。

可是如果中國和泰國互換了貨幣,那麽人民幣匯到泰國,就可以直接用人民幣換成泰銖,不用經過美元這個媒介了。本來中泰之間,交易規模有多大,就需要多少美元,這些美元都是中泰兩國,用自己生產出來的東西,去從美國換回來的一堆綠紙,是雙方向美國交的保護費,或者說,是美國向雙方征的貿易稅。但是現在中泰互換貨幣,跳過了美元這個環節,本質上就是侵犯了美國的利益,可是之前為什麽美國人沒有憤怒呢?

因為中國雖然有意挑戰美國,可是泰國卻害怕得罪美國,所以對規模和渠道都做了限製,因此你今天在中國,除了中國銀行以外,你去其他銀行向泰國匯款,還是要先換成美元,把美元匯到對方銀行以後,然後才能再換成泰幣。

這就好像100多年前,俄羅斯在中亞的行動,雖然它在不斷的入侵土耳其和伊朗,可是每次英國人一出麵,它就不得不停下腳步,因為它還不敢和英國人撕破臉。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俄國人的憤怒情緒卻日益上升,憑什麽你英國人可以在海外到處建立殖民地,我們俄國人就不能夠劫掠家門口的鄰居,事事都要受到你們英國佬的限製?

這就好像今天的中國,對外貿易的規模越來越大,自然就不想再受製於美國,在很多中國人看來,憑什麽我們和其他人做生意,你美國人就非得要插上一杠子,偷走我們的血汗錢?!

所以在100多年前,終於有一天俄國人憤怒了,兵臨伊斯坦布爾城下,想奪得黑海的出海口,要擺脫英國人的束縛。

而在100多年後,中國人對於中國受製於美國控製的金融體係,也越來越感到不放心,同時也不甘心,於是開始建立了亞投行,想自己建立一套自己的交易體係,跳出美元的約束。

不過在世界霸主的壓力之下,雙方最後都退讓了,俄國人沒有敢拿下伊斯坦布爾,奪取黑海的出海口,中國人也沒有敢用人民幣作為亞投行的基本交易貨幣,最後還是選擇了美元,所以雙方暫時避免了全麵攤牌。

但是英俄之間的關係,從此再也無法逆轉了,所有的英國人現在都“清醒”的認識到,俄國在覬覦英國的海洋霸權,就像今天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在經曆了亞投行以後,都把中國當成了美國最大的威脅一樣,這也就意味著從此以後,無論雙方做什麽,都會被認為是針對對方。

從這一刻開始,俄國人在近東的每一個舉動,都被英國人認為,是在為了進攻印度做準備,而英國人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舉動,反過來又被俄國人認為,是在試圖遏製自己的發展。雖然雙方表麵上笑臉相迎,甚至俄國沙皇還到倫敦拜訪,但是雙方內在的較勁,已經開始了螺旋加速的過程。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由於輿論的引導,雙方都會慢慢進入被預設的角色,俄國人本來隻是想南下找一個出海口,可是現在他們覺得,進攻印度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英國人到了現在,也開始處處有意識的和俄國人作對,故意全方位的遏製俄國人。

接下來的,就是雙方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喊打喊殺的人越來越多,主張教訓一下英國佬,或者收拾一下北極熊的人,漸漸的都成為了兩國民意的主流。

到了1840年左右,英國人在國內反俄情緒的壓力之下,決定不能對俄“一味的忍讓”,要先發製人,拿下阿富汗,徹底封住俄羅斯南下印度洋之路。而俄國人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也“大驚失色”,決定立刻攻占希瓦汗國,就是今天的中亞五國的一部分,防止英國人“北上”。

這種互相猜疑的過程,用今天發生的事來做比較,就有點像今天的中國政府,在聽說美國企圖搞一個TPP協議,把中國排斥在朋友圈之外,不帶中國玩以後,立刻嗅出了美國試圖打壓中國的險惡用心,於是決定拋出了一個一帶一路計劃,自己另組一個朋友圈。而美國政界,聽說中國開始實施一帶一路以後,大家更加覺得,中國人已經蠢蠢欲動,要對美元動手,挑戰美國的世界霸權了,實在是不能再忍了。

因為在美國政客看來,中國通過按揭的方式,插手對方的基礎建設,就是企圖用貸款作為引誘,讓對方陷入債務陷阱,最後逼對方進行財政改革,最終達到控製這些國家的財政,實現把美元擠出這些國家的目的。以前美國就是通過這個方式,把美元推廣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把英鎊趕出了國際市場,現在中國依葫蘆畫瓢,又想重溫這個模式,這實在是太陰險了,必須立刻反擊。

於是就有了川普上台,開始和中國打起了貿易戰,試圖全麵遏製中國的發展這場大戲,事實上,即使川普不上台,希拉裏上台的話,對付中國的方式也沒有兩樣,希拉裏會利用TPP協議來孤立中國,雖然不會和中國立刻撕破臉,但是幹脆就不帶中國玩,手法可能比特朗普還更有效。

而在100多年前,英俄之間的互相猜疑,最終導致了兩場災難。

1840年,就在16,000名英軍,在3萬名後勤人員的支持下,浩浩蕩蕩開進阿富汗的同時,5000名俄軍也離開了俄國在中亞的軍事基地奧倫堡,開始奔向希瓦汗國,準備阻止英國“北上”,然後接下來,雙方都陷入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災難。

為什麽會發生災難呢?很簡單,雙方都已經陷入情緒化的對抗之中,不能理性的分析問題。

首先,英國人的目的是什麽?如果是要守住印度,不讓俄羅斯人摸到南邊的海洋的話,那英國就應該團結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以及中亞三國,讓他們成為對抗俄羅斯南下的屏障,這才是正道,可是他們現在做的是什麽?居然是入侵阿富汗,這完全是南轅北轍。

這就好像川普今天做的事情一樣,雖然高呼美國第一,事事都要損人利己,讓美國人感覺痛快淋漓,但是在戰略上卻完全是主次不分,沒有找對方向。美國人的目的是什麽?當然是為了遏製中國的發展,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團結西歐和日本,孤立中國,繼續搞奧巴馬那個TPP協議,逐步的把中國擠出世界的貿易圈。

可是川普做了些什麽呢?他卻是和幾乎所有的國家,包括自己的盟友在內,同時開始進行貿易戰,相當於把這些國家,全都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麵去,在這種情況下,他是不可能贏得這場貿易戰爭的。

同樣,英國人入侵阿富汗,隻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警惕,讓大家覺得,英國人不過是打著,防備俄羅斯人的幌子,其實是想要周圍鄰國的命,因此對於周邊的國家來說,最好的對抗英國的辦法,就是和俄羅斯人結盟。

對於自己的行動,最終造成了這個結果,英國人大概萬萬沒有想到,而且當時英國人習慣了做世界老大,覺得什麽事自己都能搞得定,所以根本就不把這些國家的反應當成一回事。

一步錯,步步錯,而且更重要的是,英國人居然在這個時候,選了一個他們最惹不起的國家——阿富汗,雖然這個國家,看起來既落後又貧窮,群龍無首,混亂的猶如一團散沙,但恰恰卻是一個不可征服的國家。

不要以為隻有英國人犯了這個錯誤,後來的蘇聯人,今天的美國人,大家一樣的重蹈覆轍,沒人能打敗阿富汗人,甚至沒人能搞得清楚,他們在阿富汗,到底在和誰作戰?

就像後來的蘇聯人和今天的美國人一樣,英國人輕鬆的就打到了阿富汗的首都喀布爾,扶植起了傀儡政權,但是接下來,他們也像所有的後來者一樣,這才發現,自己似乎打開了通往地獄的大門,噩夢從此開始……。

然後……然後就是和後來的蘇聯人,以及今天的美國人,所經曆的完全一樣,當地人永不停息的反抗。最後讓英國人再也待不下去了,就在他們企圖撤出喀布爾,返回印度的路上,一萬六千人的大軍,在聖戰者的圍攻之下,竟然全軍覆沒。

這是英國在整個19世紀裏,輸的最慘的一場戰爭,而且輸在一個,遠遠落後於自己的對手麵前。

而俄國人也沒有得到什麽好下場,他們在100年前的這個時候,和英國人之間的差距,甚至比今天中國人和美國人之間的差距還大。

但是他們依然沉浸在,曾經打敗拿破侖的幻覺之中,太把自己當成一棵蔥了,在根本沒有搞清楚中亞的情況之前,貿然的南進,和英國人進行時間的賽跑。

結果遠征軍被困在了沙漠裏,又遇到了一場大雪,1/3的人被凍死餓死,一個月以後,全軍未發一槍一彈,又灰溜溜的退回了奧倫堡。

雙方的意氣用事,最終導致彼此都輸的慘不忍睹,事實上,如果特朗普真的和中國開展全麵的貿易戰,美中兩國的下場,不會比英俄當年更好,因為看起來雖然很痛快,但是一開始方向就錯了。

事後,英國人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痛定思痛,發現關鍵還是應該多交朋友少栽刺,不要以為大英帝國就有什麽了不起了,拳頭大的不得了,其實在很多地方,它還是用不上力的,還是要靠朋友幫忙的。

從此以後,英國開始注意拉攏其他國家,不再單幹蠻幹,開始組織統一的反俄陣線,就像今天拜登所做的一樣。

而俄國人自然也要事後盤點,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俄國還不是一個真正的超級大國,俄國還沒有能力四處鋪攤子,和英國人處處較量,所以還是應該集中主要力量在地中海方向,重點搞土耳其人,衝出博斯普魯斯海峽。

雖然雙方都受了一點小挫折,但是雙方誰也沒有服對方,然後俄羅斯人又開始了繼續南下,英國人自然也要進行堵截,到了1853年,雙方終於撕破了臉,在克裏米亞全麵開戰。

戰爭打了三年,影響巨大,這是第一場現代化的世界大戰,最後的結果,雖然是俄國人大敗,可是英國人也損失不輕。但是從戰略的角度來說,英國人卻達到了目的,徹底堵住了俄羅斯人,從黑海進入地中海的夢想,實現了他們不準俄羅斯人靠近海洋的目標。

而俄羅斯在被打得鼻青臉腫以後,才發現自己遠遠不是什麽超級大國,不僅僅實力和英國人差的很遠很遠,最重要的是,他們幾乎沒有朋友,所有的國家都是勢利眼,他們隻想站在勝利者一邊。雖然俄國人在克裏米亞,被英國人打的滿頭是包,但是俄國人也不能不發展,沒有南邊的港口,俄國人就始終無法真正融入世界貿易體係。

既然在歐洲和中東混不下去了,於是俄國人決定避實就虛,幹脆到窮鄉僻壤的中亞,去尋找土地和市場,以及南方的港口。因此戰後不久,俄國人調整了主攻方向,放棄在土耳其和伊朗的冒險,把攻下中亞三國,獲得棉花產地,當做了脫貧致富的唯一出路。

但是讓俄國人鬱悶的是,他們又變成了英國人的目標,因為英國人懷疑,這又是俄國人企圖攻擊印度,挑戰大英帝國世界老大地位的又一次嚐試。但是和黑海邊上的克裏米亞不同,英國人在那裏可以找到眾多的同盟,比如法國人,奧斯曼土耳其人,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大小國家,和他們攜手共同對付俄國人,可是在遙遠的中亞,除了他們自己以外,再也沒有任何人有興趣,到這個他們聽都沒有聽說過的地方,來參加一場戰爭。

所以英國人必須獨自麵對俄國人的南下,1866年,當俄國人拿下塔什幹以後,英國人感到越來越焦慮,但是由於在克裏米亞戰爭中的巨大損失,英國社會的反戰情緒濃厚,英國人短期之內,也不會再支持英國政府,在遙遠的中亞,再和俄國人進行一場戰爭。所以英國人必須另尋出路,找到能幫助他們,擋住俄國人南下的人!

而就在這個時候,新疆的局勢再次發生了突變,熱西丁和他治下的伊斯蘭國,發生了激烈的內鬥,阿古柏決定乘機北上,而與此同時,英國的官方和民間的探險家,也開始紛紛的和阿古柏接觸,他們帶回的消息,讓英國駐印度當局,忽然發現阿古柏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那麽要不要支持阿古柏,讓他成為英國抗俄的緩衝地帶呢?

以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阿古柏最後還是成了俄國的棋子,而英國就轉而支持清國,這就是綿延十餘年的同治回亂,死人二千萬,最後以左宗棠的完勝,中國統一新疆(或收回)為結局。打太平軍都吃力的清軍,這次實力比俄軍還強?那是因為清國背後是當年的老大英國!在中亞碰壁後,俄國又轉師遠東,奪取海參崴等清國遠東領土。但海參崴不是不凍港,俄國又把眼睛定在了中國東北(滿洲)的旅順港和朝鮮的幾個不凍港,這和新崛起的日本發生了矛盾。日本能完勝實力強於它十倍的俄國,背後也是英國。

日俄戰爭結束後,德國成為主要矛盾,英俄變成了盟國,延續半個世紀的英俄爭霸戰告一段落。

迄今為止,中美爭霸的形式和內容都和英俄爭霸相似,學習這段曆史,可以預見接下去會發生的故事。曆史總是不斷重複的,大同小異,而人類從曆史中學不會什麽,這是一個可悲的事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ily 回複 悄悄話 有理有據, 強文 !
十分僵化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
朱頭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謝謝欣賞,你的文章寫得也很好,還請多指教!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頭山兄又一通古博今,天馬行空的好文!盡管篇幅太長,還可補充2點:
(1) 1840年英-阿戰爭,幾萬英-印大軍入侵,僅剩一人生還。阿是唯一一個徹底打敗英,俄/蘇,美的小國
(2) 1853克裏米亞戰爭後,俄國在黑海不允許保持任何海軍軍艦
朱頭山 回複 悄悄話 最後有個錯別字,“中俄”應該為中美。
拂曉天明 回複 悄悄話
拂曉天明 回複 悄悄話
Adarn 回複 悄悄話 認同!很多事情站在曆史的高度,就會看得更清楚!
jw2009 回複 悄悄話 拿破侖打俄國是為了打印度?
隻聽說拿破侖為了孤立英國要求他勢力範圍內的歐洲國家不許與英國貿易,而俄國卻偷偷與英國在貿易。。這樣拿破侖麵子過不去,才東征的。。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interesting...........
京工人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要頂!
qdcq1314 回複 悄悄話 難得的,清醒的,中肯的好文章
回複 悄悄話 Great game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