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財富到底是怎麽來的?這是個看起來簡單,但讓無數經濟學家傷透腦筋的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財富來自於人的勞動,勞動產生價值,有窮有富,那是因為富人剝削了窮人的勞動。這個似是而非的剩餘價值理論,導致了千萬人頭落地,但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殺光了富人也不會使社會的總價值增長,公有製的社會主義經濟也沒有什麽特別好的增值作用。
財富的來源是金銀嗎?西班牙奪了南美,那兒有流成河的金銀,但現在南美,連同其宗主國西班牙都是第三世界窮國。這說明,金銀隻是價值的交換貨幣,並非價值的本質。
人類社會幾千年社會總價值一直徘徊在一個較低的數值,直到工業革命後急劇上升,有一段時間呈指數上升,這說明工業革命使得世界價值發生了質變性的跳躍,為什麽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還是先從價值產生的原理理解起吧。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的價值規律還是被公認的(也非馬克思原創)。任何商品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並通過價格為表現形式。一句話,隻有有用的東西才有價值。我認為,那是因為新的使用價值被創造出來了。幾千年來人們一直用馬或馬車代步,汽車被發明出來後,產生新了的需求和價值,汽車相關產業如橡膠、鋼鐵、石油等都發展起來,那些本來無用的,因此沒有價值的東西,如橡膠樹,具有了經濟學意義上的價值。無數人在這些行業就業,他們賺的錢又引發新的需求.....正是因為創造了新的使用價值,才新創造出來價值。社會財富的增加,歸根結蒂歸功於新創的使用價值。不光是商品,具有使用價值的服務也產生價值,醫生能治病,藝人能讓人享受藝術,都是有價值的。
中國從那麽窮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背後肯定不是金銀積聚得多了,而是通過新的使用價值創造了真正的價值。現代中國人到1970年代文革舊居去參觀,會覺得太差了不可忍受,到了2010年代左右,私家汽車、家用電器設備,冰箱空調,電話,自來水和抽水馬桶......都進入了中國普通家庭,這本身就要新創造出多少價值?
因此,決定國家命運的最本質因素,是誰能建立新的價值鏈工業。創新如果沒有變成新價值鏈,並沒有決定性作用。比如蘇聯發明了衛星,但迄今航天業還是個耗錢的行業,無法像汽車一樣創造出新價值,增強國家的總體價值,因此無法提振國家的總體實力。
有文章回顧了美國創造石油價值鏈的曆史,總結出了三端理論:在生產端,洛克菲勒創辦了標準石油公司,通過改良設備、以及高效的冶煉技術,提高了煉化效益,繼而控製了美國95%的市場,又通過價格戰、雇文痞、收買黑幫等方式,一度控製了全球85%的市場;在運輸端,洛克菲勒放棄了當時廣泛流行的鐵路運輸,開創性地建立了龐大的輸油管道,大幅降低了石油成本;在消費端,亨利·福特開創了流水線的生產方式,搞出了廉價的T型車,把洛克菲勒的石油消化的幹幹淨淨。
“高效煉化技術-全新輸油管道-創新汽車生產線”,最終形成了“生產-傳輸-利用”的循環體係,成功取代了由英國主導的“煤炭體係”,大大加速了美國工業的發展。在1929年時,美國擁有全球78%的汽車,汽油和燃油料占石油總消費量85%[1],工業文明遙遙領先。
仿造美國建立石油價值鏈的路線,中國現在開始“矽能源”革命,即由光伏-特高壓-新能源車組成,對應一個新的“生產-傳輸-利用”循環體係,希望以此建立一個新的價值鏈,源源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價值。
過去20年裏,中國在多條戰線上同時規劃了空前規模的產業政策,在發電、傳電、用電各個環節的支出總計幾乎不下萬億。這些政策,在一些經濟學家眼裏,叫做“扭曲資源配置”,輿論也在“騙補、過熱”和“寒冬、遇冷”中搖擺。
但不可否認的是,“光伏、特高壓、新能源”這個循環體係,在2020年都相繼迎來了突破和發展,中國能源大三角正逐漸完備,也給了決策層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信心。在“清潔能源”政治正確的外衣之下,“碳中和”的本質,是一場矽能源取代碳能源的能源革命。
當然,價值鏈工程不光能源一個部門,其它部門都是如此。如果一個國家擁有了比另一個國家更多的正向價值鏈,那就意味著勝利,而且這種勝利,比軍事的勝利更有紮實的基礎,更有可持續性。
自工業革命以來源源不斷的科技革命引發了人類生活的巨變,也正是科技創新優勢奠定了西方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一係列領域領先的基礎。中國一組科學家曾早在2009年製定出一份旨在引領世界創新的路線圖。一份由300多名科學家曆時一年多研究形成的路線圖認為,當今世界正處在科技創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今後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發生一場以綠色和智能為特征的新的科技和產業革命,中國必須及早準備。
此後,中國又在這一路線圖的基礎上,確定了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三步走”戰略目標。
美國有創新的傳統,紮實的創新基礎,其尊重個人知識產權的傳統,和自由富裕的生活,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到美國安家創業。美國和西方世界自由競爭的市場,也是孕育價值鏈產業的最好的溫床。比如汽車技術,發明其實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以後福特將生產技術標準化,使汽車能達到普及並仍然可以盈利,日本對工業生產的進一步優化,各國在競爭中不斷的改善,才使得汽車行業最後成為一個重要的價值鏈支柱。
但中國利用其製度優勢,可以”集中能力幹大事“,並擁有中國本土14億人的大市場,可以形成規模效益。以光伏行業為例,中國大舉政府補貼,強行將這個行業催生成一個巨大的產業,從而產生了規模效益,擠走了競爭者,形成了壟斷。其實中國現在使用的技術並不是最先進的,但因其規模形成的價格優勢和市場優勢,新技術反而被壓跨了。在綠色能源價值鏈上,中國通過國家投入補貼方法,在光伏和風能設施,特高壓輸電,電池產業上都建立了壟斷,以後再在新能源汽車上形成突破,就可能壟斷這條價值鏈,從而得到穩定價值增量,升任這條食物鏈的頂端。
有人嘲笑中國在半導體芯片業上投入過大,發生了不少”騙補“的醜聞。騙補的問題,在以前光伏等產業中也出現過,被認為是前進道路上不可避免的插曲,但正因為有大量的投入,無數的創新者就有了機會,其中隻要有一個突破瓶頸,創出新路,即使做出的芯片不如西方的好,但隻要有可用性,中國可以采用與光伏一樣的方法增加規模,降低成本,也一樣可以取得成功,從而建立壟斷的價值鏈產業。
曾在克林頓、布什、奧巴馬和特朗普四屆政府中任職的阿特金森對美國之音說,縱觀工業革命以來的曆史,西方世界從來沒有在科技創新領域遇到過如此強大的對手。他說,麵對挑戰,歐美國家政府幾乎沒有作出有力的反擊,維持自身的創新優勢。他說:“如果我們繼續無所作為,我們將輸給中國。”
但中國也不能保證穩操勝券,以前有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之爭,計劃經濟一度還領先過,聽上去也比較理性,但最後還是敗給了市場經濟。中國的做法類似於計劃經濟,美國的則類似於市場經濟,鹿死誰手,還要拭目以待!
象形方塊字文化的國家是不可能有什麽創新的,但抄襲很有效,因為方塊字就象acronym...
到現在還沒搞明白, 美國是搞不死中國,64後那麽險惡的國際環境, 有了鄧小平中國也不怕, 能搞死中國的隻有處處效仿太祖的一尊。
。。。。。。。。。。。。。。。。。。。。。
iced91030 發表評論於 2021-03-19 11:04:49
你說的很對。美國這麽搞下去一定搞不過中國。美國隻能賭一把,和中國搞切割。不少人在兜售這個主意。可切割成本很大,搞不好美國會先死。 但不切割是肯定死。
看看Alaska的表演,看來Biden要幫習搞第三任,習估計要有所回報,應該是在幫Fed融資上。
....聯農業都自足不了,美國讓農民停工一年,補貼幾百億美元,大國就得餓的翻白眼"
+100,再同意不過,前世餓鬼的國家,除了吃吃吃就是抄抄抄
你說的很對。美國這麽搞下去一定搞不過中國。美國隻能賭一把,和中國搞切割。不少人在兜售這個主意。可切割成本很大,搞不好美國會先死。 但不切割是肯定死。
看看Alaska的表演,看來Biden要幫習搞第三任,習估計要有所回報,應該是在幫Fed融資上。
理論性的研究、可行性的研究,還是讓美國和西方去做吧。現在中國隻要集中力量做產品轉化和市場化的研究。任何一項技術研究,在中國按成本核算,都隻有美國的四分之一,而終產品的市場卻是美國的四倍。隻要中國的產品比美國的便宜10-20%,市場就可能是美國產品的二十倍。
日本歐洲馬上就要跟隨美國製裁中國了
甚至聯農業都自足不了,美國讓農民停工一年,補貼幾百億美元,大國就得餓的翻白眼
_______________
後工業化時代,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會越來越小。
當innovate 時,集中力量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