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2025 (6)
老聽人說起這部世界名著,好像沒看過這本書就不是個人似的。最近有點時間,就拿來翻了下,阿約個媽來,我有點像“皇帝的新裝"裏的路人了,怎麽看不懂呢?,但其他人都看得津津有味,還連聲說”beautiful clothes, magnificent!"呢!
但我立下過規矩,看過的小說,電影都要寫個閱後感。據說小說有結構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當然還有文字和表達方式等。就從這些角度,來勉強寫個“百年孤獨”的讀後感吧!
文字:我不知道我讀的這個譯本是誰翻譯的,太差了!有很多語句不通順,更別說能具有感染力了。但好歹懂英語,估計西班牙語和英語的表達方法應該接近,基本理解意思。估計在西語裏,本書的文字是很棒的,不然怎麽被評為世界名著呢?唐詩裏“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有人翻譯成英語是“If you want to see farther ,go upstairs",怎麽說呢?
表達方式:據說此書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我對魔幻現實主義的理解是采用極其誇張的手法進行寫作,同時用誇張的手法讓讀者對現實進行反思。達到“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效果。正如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亦是東方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這也說的過去,但和西遊記不同的是,本書的更接近現實點,可能和《聖經舊約》類似。聖經裏說有很多妻子幫丈夫打架,去抓對方男子的生殖器造成傷亡,就一點不魔幻。本書中講拉美有種風俗,送女兒和英雄配種,所以書中的奧雷裏亞諾上校有了十七個兒子,這個習俗恐怕是真的(毛主席肯定向往拉美),卡斯特羅就有很多私生子。另外,麗貝卡吃土,嚴重貧血就會產生一種叫”異食癖“的症狀,病人拿玻璃,瓦片當食物,還吃不死。至於失眠症,在美洲有種蟲子,真能造成這樣的病,還是致命的,我在微生物學上學到過。魔幻現實主義應該理解為有現實的模型,再誇張一點而已。
看了此書,覺得莫言的《豐乳肥臀》,陳忠實的《白鹿原》,都有百年孤獨的影子。豐乳肥臀裏日本軍官用指揮刀救活了兩嬰兒,白鹿原裏一上來就死了7個老婆,就很誇張,但也可以接受。
情節:本書有無數個情節,因為作者混用了倒敘,插序,順序,而且很多人物的名字都是相同的,雖然譯者用了第一,第二等表示區別,看起來還是非常眼花繚亂。但總體感覺,情節設計得很離奇,寫法有點類似“一千零一夜”,雖然這些故事發生在馬孔多,是和一個家族聯係起來的,但其實每個情節都有相對的獨立性。隻是可能情節太多,無法對每個故事作完好的發展,很多故事都是意外結束,戛然而止。
人物:本書的人物太多,名字有很多是相同的,相互間關係也很複雜。本書很難確定誰是男一號,女一號,更不用說男二號,女二號了......但在不多的篇幅裏,還是刻畫了一些性格複雜,難以在其它作品裏找到的人物,比如阿瑪蘭塔·布恩迪亞,烏爾蘇拉的小女兒就是一個。
這位麵容嬌俏的少女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壞表親麗貝卡與他的婚姻,直到無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賢淑的蕾梅黛絲。強烈的悔意與仇恨交織,扭曲了她的心理。她與皮埃特羅交往,但卻又拒絕與他結婚,使得皮埃特羅為此自殺。出於悔恨,她故意燒傷一隻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但內心的孤獨、苦悶讓她難以忍受,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即便如此她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環境: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本書的景色,人物外貌描寫一般,不能和“靜靜的頓河”那樣情景合一的描寫比比皆是。但社會背景的描寫還是出色的,我們這代中國人受的曆史教育都是官方核準的正確的曆史,對自己的近代史都了解不多,而且多是錯誤的,更不用說外國了。
以前對拉美的曆史,隻有模糊的影響,大致是西班牙殖民,滅絕了印第安人,然後紛紛獨立而已。但讀了本書,對拉美的曆史發展有了個更直觀的感受。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秘,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秘的土地經曆了百年的風雲變幻。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作者憑借其深刻的政治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拉丁美洲百餘年的曆史,並不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而隻是一個不斷重複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麽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複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裏麵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曆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曆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保守黨和自由黨,開始是因為對基督教教義的不同理解而征戰,打到後來,隻是為了權力,都忘了戰爭的起因了。革命領導人,開始還有點正義的動機,一拿到權就忘乎所以,個個變成萬惡的獨裁者,死了都沒人為他們惋惜。
其實看了本書,對中國也可以作同等推想。馬貢多村因為開放而繁榮,因為繁榮或引起外人垂涎,或內部爭權引起紛亂,然後又關閉,導致貧窮落後,後來隻能主動或被動地開發,開放-繁榮-動亂-封閉-開放...., 循環往返,如果那是拉美的命運,又何嚐不是中國的命運?
如果你看小說,隻是為了享受那種喚起深藏在自己記憶裏的東西,與它們發生共鳴的美妙感受,“百年孤獨”不是一本好書,你很難一遍讀懂它,很多時間隻是強迫自己讀完而已。但如果你想了解拉美的曆史,人文,了解高級的文學寫作,那是值得去啃這部名著的。所謂名著,肯定不是因為它容易讀,而是它很難讀!
一部名著,隻有能給人以多角度的解讀視野,多層次的豐富內涵,才能稱之為名著。所以,一個讀者,也大可以自己相應層次的閱曆、理解力去讀一部作品,哪怕品出的是與主流理解大相徑庭,甚至與作者本意相悖的滋味,那又何妨?必竟,你才是讀者
還記得書中的上校經曆了多次出生入死大風大浪的英雄人生之後,晚年躲在屋子裏專注於製作小金魚的情景,不禁讓人思考百年孤獨對每一個生命的含義。
至今還記得(也許記錯,見笑)一些細節。
一個是馬貢多村沒有一個人30歲以上。
一個是馬貢多沒死過一個人。
還有一個玩雜耍的,手拿一塊磁鐵,然後所有人家的飯盆, 桌椅和牆上的鐵釘都拚了命地跑出來跟在他後麵。
這個最後一個場景已經被好萊塢的多部大片引用了。
所以我沒有看完。
我不太愛看小說,但發現“日瓦格醫生”是個寫得非常好的書。
曾經這本書的英文家譜就費了我好多的時間去記,裏麵幾代人的名字太混了。
不說別的,作者寫故事的能力還是一流的,多謝樓主分享!
年輕時辛辛苦苦讀完這本書,為的是讓人家知道,我也是個有文化的人。
翻譯不給力,情節也雜亂,深刻吧,但閱讀不悅,我個人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