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新冠流行爆發後,就一直在突變,世界醫學界對此並沒怎麽在意,那為什麽這次英國變異病毒引起那麽大的恐慌,各國都與英國斷航,特別是鄰國法國,居然不允許滯留在英國的歐盟人員回去,有點翻臉不認人到無理的程度,怎麽了?
倒是中國的禦用專家終南山,吳尊友出來安慰民眾,還攻擊歐美的科學家的預測感染力增高70%是“胡說”。這變異病毒和中國有什麽利害關係,需要這些科學郭沫若出來粉飾太平?
我看了些資料,本人多少也算個科學人士,來對此作一番揣測。
生物的生產鏈是 基因(DNA)—轉錄— 信使(RNA)—翻譯— 功能物質(蛋白質)。如果從RNA到DNA,就叫逆轉錄。病毒有DNA病毒,也有RNA病毒。RNA病毒有兩種,直接翻譯病毒和逆轉錄病毒。HIV就是逆轉錄病毒,遺傳信息必須先逆轉錄到人體的基因裏,然後再循人體的生產鏈生產病毒的蛋白質。新冠是直接翻譯病毒,沒有了轉錄這一步。DNA複製過程中,有一種防誤讀機製(proofreading), 突變的基因容易被刪除,而RNA複製時,已知的任何生物,包括RNA病毒,都沒有防誤讀機製,因此RNA病毒的突變發生率是DNA病毒的幾萬倍。
但自從新冠爆發後,科學家驚喜地發現,新冠病毒似乎有防誤讀機製,因為其突變率明顯低於其它RNA病毒。這給用疫苗來消滅這個世紀疫情帶來了希望,畢竟基因突變是病毒對抗疫苗的主要機製,天花這個病毒所以被滅絕了,是因為它是個DNA病毒,突變率極低。
基因的組成成分是核酸(RNA)或脫氧核酸(DNA),蛋白質的組成成分是氨基酸,每三個核苷酸決定一個氨基酸,其中決定一個氨基酸的密碼的第三位可以變化。如果突變在密碼的第三位上,產生的氨基酸不變,叫無效突變;改變了一個氨基酸的突變,叫點突變;最可怕的是突變了幾個核苷酸,造成大麵積的移動(shift),改變了幾個到幾十個氨基酸,那就必然引起抗原的變化。如果發生突變的區域,剛好是中和抗體針對的地方,原來的免疫反應全沒用了,可能引起疫情重新爆發。
這次英國突變病毒的發生,所以引起科學家的警覺,一是這些突變針對了疫苗的目標區域,其次人們發現,以前認為新冠突變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測序率不高。核酸檢測和測序不是一回事,後者要麻煩得多,麵對如此廣泛的流行,廣泛測序在技術上是不可能的。英國是測序比最高的國家,美國幾乎不測序。如果廣泛開展測序,則可能新冠的突變率並不是那麽讓人安心。
科學家針對69-70缺失這一突變進行計算計模擬研究,發現該突變也可能發展成嚴重的抗原變化,突變可以進化到不被單個單克隆抗體、兩種抗體的混合物甚至是給予特定個體的康複期血清所識別。也就是說目前的突變可能使包括疫苗在內的治療手段失效。
進化是以量取勝的。無數的精子衝向一個卵子,如果在道路上設置了障礙,碰巧擁有可以越過這個障礙的突變的精子衝過去了,成功結合長成一個有特技的新生命,這個新生命還需要長得快,把這種功能不斷繁殖下去。人進化一個功能可能需要幾萬年,但病毒數量大,繁殖快,其進化速度可以以秒計。
跳躍式的進化往往發生在不同種類的基因交換上,那比個體積累突變要快得多。現在新冠蔓延到全球不同地區和人種,甚至到其它物種身上,客觀上為基因交換創造了條件。所以人類麵臨的形勢是嚴峻的!
但最近出現的mRNA疫苗,對付這類突變可能會有點優勢。如果發現病毒發生了影響免疫反應的突變,隻要有了新的基因程序,改變一下mRNA也隻是舉手之勞,應該不需要重新臨床試驗,就像每年的流感疫苗也不需要重複臨床試驗一樣。按輝瑞的說法,換個疫苗也就6周左右的事。
但對於中國的滅活疫苗,那就要麻煩多了,得換毒株,而且還得保證新毒株能引起針對新抗原的中和抗體。滅活疫苗不會引發細胞免疫,隻能依賴中和抗體,沒中和抗體就沒用。那估計不是6周的時間問題,而是all/none的問題,這可能是中國對此特別緊張的一個原因吧。
但願老天不要讓新冠病毒那麽聰明,我們萬能的主啊,阿門!
直接身處風暴中,應該啥種免疫都經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