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開始,微信又發起了一輪封鎖行動。但和今年64期間的那一輪,又有了不同。64 時,微信曾發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封群封號活動。但那次有個新情況,我的好幾個群變成僵屍群,特點是,群中的國外注冊的號,互相之間依然可以看到的,但國內賬號全部失聯,而群並沒有任何提示,如果不是國內群友告知,一點也看不出異常。
而這次,反過來了。某個群的國內號互相之間正常,國外號可以看到群中的言論,發出的信號在自己的微信中也可以看到,但任何其它群友,包括國外群友卻看不到你發的內容,你彷佛是這個群的隱身人。這樣更不容易察覺,特別是平常不太活躍的人,除非群友告知,根本看不出異常。
從監控角度,網頁,電郵等比較容易,把網站阻斷或入口監控就行,但微信對話屬於點對點,群也屬於點對點,如果沒有雲備份,你丟了手機,那些手機裏的對話信息就全丟了,並不因為在新手機上激活帳號而能找回來(朋友圈和公交號不一樣)。監控點對點通訊很難,也很難對通訊雙方區別對待,我講的你聽不到,你講的我聽得到。
騰訊本是家跨國上市公司,按股份算還是美國占比例高,嚴格說不是中國公司。相比華為這類非上市公司,和中興這類國企,國家對它的控製要難一點。監控是國家對它的要求,騰訊本身並無什麽強烈動機,但也必須應付,但以前有點消極應付了事。由於微信帳戶太多,全世界至少有十億個,每個人至少有十個群,而且是點對點通訊。要監控,就必然對帳戶有物理連接,要瞬間處理數以百億個連接,處理量比阿爾法GO都要大幾億倍,再是神奇的人工智能都沒有用。再說還要區分國內外帳號,國外運行要保證遵守外國法律,別吃上官司。因此,以前微信對國外帳戶基本是不管的,以前含有國外帳戶的群也是安全的。如果誰因為政治原因被封號,恭喜你了,你可以在當地狀告騰訊,索賠個百八十萬美元是保底的。而對國內帳號,微信也隻通常能做到一般性過濾,不可能全麵審查,量擺在那裏,隻能隨機抽查!
以前國家安全機關是依法可以使用微信的。一旦你被國安盯上了,那你這兩下子可能是逃不出它的掌心了。但國安的資源也是寶貴的,必須集中精力。在國安黑名単中,一百萬個目標都嫌多,而全國有上百億個群。人家注意的是間諜,謀反,你一個屁民,在群裏發個鬧騷,有個屁影響力?當然,如果你被小人盯上了,則另當別論了。
但微信的一信兩製政策,對中國政府的言論控製是個嚴重的漏洞。鑒於中國越來越把言論控製當作至關重要的的國家(黨派)安全步驟,而習近平更把網絡安全提到了首位,騰訊那種把本公司利益放在首位,對信息控製采取麻木不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做法,是政府不能忍受的。
國家從今年夏天起,加強了對互聯網企業的控製。馬雲,馬化騰和百度的李彥宏被紛紛解職,失去了對這些互聯網大鱷的實際控製。一旦國家著手了,這些企業就如同國企,那點兒國外營收的利益,與國家安全相比,隻是蠅頭小利了。
從這次的情況看,技術進步了。微信已經解決了在同一個群區別對待國內外賬戶的技術問題,同時可以隔離國內外賬戶的聯係。理論上,也可以監視和隔離國內外賬戶的點對點聯係了。另外,敢於對國外賬戶采取行動,雖然不明顯,但時間長了肯定能被覺察,進而會引發破壞當地法律的官司。但看來,國企騰訊也不太在乎這些了。
而國家安全機關,應該介入了這次大規模的微信瘋。對騰訊,當然不是什麽好事,這證明了騰訊是受中國國家控製的,為國外未來禁止微信的運營提供了依據。而這件事對華為,也不是什麽好事。別的國家會這樣想,連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中國都可以控製,更不用說華為這樣一家股權不透明的非上市“私營公司”了。
這種技術進步,必然是以國家巨額投入為前提的,也不會贏得什麽掌聲的。對海外華人來說,某種程度也將被動地受到了中國監控手段的影響。由於目前,微信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與國內聯係的方式,大多數人已經用微信代替了電話來和國內親友聯係了,為了保持其正常運行,不得不接受中國式的言論控製。而由於這種言論控製觸犯了外國的法律,並加深了外國對中國介入其國內政治的擔憂,微信被禁止在某些國家運營也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又到了諾貝爾獎頒獎期,看到一個個外國科學家獲獎,不禁為中國感到悲哀,我們的科技資源都被用到了這些鬼地方。也許很多人為中國在閱兵式上所顯示的強大,繁榮所振奮。當這個擁有核武器的強大國家,竟然怕被口水淹沒,它實際上是多麽地虛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