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最近,上海垃圾處理上了世界新聞頭條。開始沒在意,後來看了國內有關電視報道,也覺得有點奇葩了。
上海的垃圾分類和北美,歐洲的都不一樣,其中關於濕垃圾和幹垃圾的分類有點奇怪。似乎是立足於垃圾處理,濕垃圾是指那些易於消化,堆肥處理的肥料。大多數國家都允許將濕垃圾連同其包裝容器一同扔,但按此次上海的規定,濕垃圾必須裸扔。比如你叫了份快餐,扔垃圾時必須將飯餘掏出來扔進濕垃圾桶,將飯盒洗幹淨扔進幹垃圾桶,如果飯盒蓋子是幹淨的,還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裏。這裏主要的邏輯似乎是,為了方便濕垃圾的處理,避免在處理時還要分離包裝容器,因此需要民眾來做這一步。
馬上有些段子就出來了,比如早上吃包子,剩一口肉餡有點油膩,想扔了,路邊垃圾桶隻允許放幹垃圾,最後沒辦法,我又塞嘴裏了。而且這次上海出現大陣勢,警察大媽齊上陣,扔垃圾的現場,讓人有點害怕。
垃圾分類本來是個好事,但這麽搞,就有點過了。一個好的政策,因為過頭了,最後失敗了的事,例子可是舉不勝舉。古有王安石變法,外國有列寧戰時共產主義,中國以前的消滅麻雀,除四害運動,都是例子。再說垃圾分類,再嚴格也不能處以刑期,太麻煩了,人們就會消極抵抗,半夜裏扔到犄角嘎達,找也找不到的地方,以後現代化的大上海,到處發出隱臭,那也不是當政者的初衷。
除了執行上有點操之過急,科學上我也有些不解之處。按堆肥理論,是通過需氧的細菌,把垃圾分解成有機肥料,其中對於熟的廚餘,特別是葷菜,因為其中含有鹽類,脂肪等,會妨礙發酵,通常是不能置於堆肥中的。即使生的葷菜,由於有病菌汙染的可能,也是禁忌放在堆肥中的。濕垃圾的處理,應該可以更細分成可堆肥垃圾,葷食之類可製成生物燃料的,或者沒什麽用途,但可經消毒降解等無害化處理後直接排汙的。現在把它們都混在一起,加速了腐化,互相之間沒了隔離還會產生化學反應,惡臭無比可能還會有毒。這些桶還是要二次裝入垃圾車的,由於不是液體,難免有點殘餘,清理垃圾的人真是比拉糞的還要惡心。混合後,可能堆肥,製作生物燃料都不成了,也不適合焚燒,隻能填埋或降解了。
如果濕垃圾能用個容器裝著扔,而把拆解,分撿的工作放到處理地做,扔垃圾的能保持幹淨和體麵,運垃圾的也幹淨點,而最後的用途也更大點,何必這樣勞民傷財,激起眾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