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斯裏蘭卡最近發生了傷亡慘重的恐怖襲擊事件,令人唏噓的不僅有那些無辜的受害者,也包括那些恐怖主義加害者。其中伊爾哈姆·易卜拉欣及其為此喪命的的家人,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伊爾哈姆是當地最大的香料商的次子,已經30多歲,負責經營家族的一家企業,事業成功,生活美滿。他和哥哥不知咋的對宗教入了魔,同時受命執行人體炸彈使命。伊爾哈姆前一夜入住當地希爾頓大酒店,次日在餐廳引爆炸彈,炸死包括剛好在這裏度假的丹麥首富的三個孩子在內的30多人。他哥哥同時在另一家酒店引爆炸彈,炸死20多人。
由於伊爾哈姆是以真實身份入住酒店的,警察不久找到他家。有身孕的伊爾哈姆的妻子開門後,引爆炸彈,炸死了她本人,她的三個年幼的孩子,三個警察和她肚子裏的孩子。
以前的恐怖襲擊分子,大多是涉世不深的孩子,厭世的小人物,洗腦過甚的低教育者。也有像本。拉登這樣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富人,但通常不是擔任人彈。而像伊爾哈姆這樣,受過良好教育,吃喝不愁,在塵世就能享受充滿奶和蜜的生活,就算對宗教狂熱,一般也不會親自自爆。而她的妻子,並無必須自殺的理由,竟毫無對親生骨肉的眷念,一了百了,發生這樣的事,確實超出了正常的邏輯,讓人有點匪夷所思!
激情(Pansion)是個很難定義的東西,有首詩這樣描述激情:激情是伏羊節的一碗濃湯,臘月裏的雪頂咖啡,仲夏夜的麻辣小龍蝦,早晨醒來的一大口冰水....太抒情了,肯定不是伊爾哈姆生前的狀態。激情是一種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是強烈的,爆發式的。比如愛情熱戀期時感受到狂熱,看一場NBA總決賽時感受到的興奮,這些都是激情狀態。激情反映在生理層麵(多巴胺的分泌),還有行為層麵,比如一個人在消極的激情狀態下,行為可能會變得失控,做出魯莽衝動的行為。
每個人都有激情,但激情的程度和可能產生的後果是差別很大的。比如愛情,有的人會表現得匪夷所思。還有對宗教,意識形態,也是如此。我去過教會,覺得現代信教的人,大多數都不是那麽religious, 腦子裏很清楚,宗教是宗教,現實是現實。但每個教會都會碰到幾個人,信得讓人不可思議。
我相信激情程度在人群中是呈正態分布的,就是激情太強和太弱的人都不多,大多數都是不強不弱,有點激情,但讓我為了理想而拚命,對不起,我不幹。大多數都是屬於劉強東說的那種,不願拚或拚不動的。而組織,不管是黨,公司還是教會,總是鼓勵大家都成為愛拚的人。
我自己肯定屬於平庸的大多數,愛過,但從來沒有不計後果,有嗜好,但老婆一罵就收斂了。我現在覺得,為了自己的安全,還要加上一條,就是不和激情太強的人接觸!
我沒機會再談戀愛了,但諄諄教導孩子,遇到那些敢愛敢恨的人,趕快落荒而逃。遇到太愛國的, 拜拜吧。我的同學群裏有幾個愛國者,揚言如果他們的孩子不愛國,也格殺勿論,常人不信,從斯裏蘭卡的例子中,我寧可信其有,以後回國千萬別去見他們,敢殺自己的孩子還不敢殺你?至於那些循循善誘地引導別人為了某個主義,某個宗教,或某個業績奮不顧身的,就算不去頂撞,也別去理他們,並千方百計引導自己能影響的人,不去理睬這些混蛋!
遠離超級激情者,這是靜好人生的重要一環!
我曆來都怕太虔誠之人,對任何宗教都一樣。
你卻把它當作必要條件,這是邏輯錯誤。
就像恐怖分子也有很強的性欲(72個處女一般人可受不了),那是不是男人都要閹了當太監?
這些極端分子恐怖主義者, 殘害平民和家人的行為都是罪大惡極。 譴責!
走火入魔害人害己。同意朱兄,不論對人對事,過了,就走向反麵。
=== 是呀!謝謝好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