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剛值中美貿易談判在華盛頓開始之時,美國正式發出了對孟晚舟的引渡申請,而指控孟及華為的罪狀也升級到刑事級別。官方起訴書指控華為盜竊知識產權,阻礙司法,洗錢和違反對伊朗製裁禁令,而不是原來的僅限於違反(美國的)伊朗製裁禁令。一旦罪案成立,孟可能麵對終身監禁。
看來這已經不是貿易戰的問題了,而是冷戰了,或者說,是美國發動了對中國的科技戰。美國認為,中國對美國的威脅,主要不是軍事上的,也不是意識形態上,而是科技技術上的,中國已經具有了相當有威脅的科技發展和轉化能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常識,不是鄧小平發明的),如果中國掌握了以5G為代表的新科技的主導力,美國將不戰而敗。因此,美國必須出手,壓製甚至消滅中國的科技能力。
華為受到美國指控後,北京馬上作出反擊,說美國利用國家力量抹黑和打擊中國企業。這是對的,關於華為,美國已經不是就事論事,在商言商了,其證據中很多就來自美國國家情報部門的。本來關於情報,美國的立場是間諜可以有,但不可以用於商業,現在它自相矛盾了。美國反對中國用國家力量支持商業,現在它自己就是這樣做的。
如果說貿易戰中國還有點本錢的話,打科技戰,中國好像劣勢更加明顯了。美國擁有幾乎所有高科技的核心技術,擁有上百家的高科技巨型公司, 世界第一流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創新型的教育,自由思想和言論.....這好像會是一場一邊倒的屠殺,中國最好的選擇就是現在就投降。
是嗎?我的觀點是,恰恰相反,如果美國選擇以國家力量發動科技戰,中國勝利的可能性更大!
為什麽?中國的綜合實力不如美國,但國家比美國強。中國最強大的公司,資源掌握在國家手裏。華為,吉利之類,也許在初創時是私營企業,但做大後也被國家以這種或那種方式介入和控製了,這是勿庸質疑的。中石油買下來的公司,都由中國國家控製,華為買下來的技術,也在國家的控製下。在與美國的對決中,所有中國的技術資源,都受國家的調派,來對抗美國的進攻。
而美國呢?美國確實有一些國營企業,但都是些公利性質的,公車啦,高速公路啦,那些不太適合私營的行業。當然國家對軍工行業有很大的控製,但這次和中國打的,和與蘇聯打的不一樣,主要是民用技術。可以說,美國的民用高科技企業,完全是私營的。而全球化的發展,更催生了無數的跨國公司。比如說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公司,就有中國的股權,而有些公司的股權非常複雜,很難確定其國格。公司的宗旨,是保證股東權益最大化,因此,公司的忠誠對象,由對國家轉移到利益。雖然美國的科技實力雄厚,但那些公司並不一定聽國家的。
這好比中國的軍隊弱,但令行禁止,都是子弟兵,一致對外。而美國的軍隊雖強,但是是聯軍,甚至有中國控股的公司,心不齊,力不往一塊使。
公司和國家一樣,是一種組織。從經濟實力來說,全球前100名的經濟實體中,公司有51個,國家49個;沃爾瑪的經濟實力超過160個主權國家。以前有的公司就如同國家,如大英帝國的東印度公司,有軍隊有稅局,是英帝國擴張的主要工具。現代西方國家的公司雖不再擁有國家的職能,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公司卻越來越變成一種獨立的個體,與所在國家的關係反而淡薄了。公司的利益,與其國家的利益並不一定一致。
就像在這次中美貿易戰中,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舉措並不一定符合每個美國公司,反之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舉措也不一定符合每個中國公司。比如美國從國家利益著手,打壓華為,但這就損壞了很多美國小電信公司的利益,他們不能購買華為的價廉物美的設備了。有些市場主要依賴中國的美國公司,在權衡利弊以後,會寧可得罪美國而站在中國一邊,如通用汽車。反之亦然!
按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發展,就是跨國化,但這卻削弱了國家主義。美國的經濟政策,無疑是有利於其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的,但國家卻削弱了。而中國的經濟政策,無疑對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不利, 但國家卻被強化了。美國如果要用國家力量打經濟仗,它反而是以弱對強,緣木求魚了。況且,美國這次還使用了聯盟力量,要挾安格魯聯盟(五眼)和北約不許使用華為的技術。它在科技戰中想壓製中國的技術,很多偏偏自己還沒有。如5G,即使華為被滅了,興起的也不是美國公司,而是三星,愛立信之類的。這樣,更增添了麻煩,比如日本的5G, 不能用華為的了,但不是替上美國的,而是替上日本人最煩的韓國三星。得罪了中國,沒拍上美國,卻招來了韓國,對日本這肯定是很鬧心的事。
因此,對於美國這一輪以國家力量發動的經濟戰,中國的對策,絕不是報複美國的跨國公司,和參加美國聯盟的國家。相反,應該去利用美國公司,各個國家的矛盾,離間他們,分化他們。中國的市場那麽大,對有的公司是唯一的市場。技術,就像處女膜,不在該用的時候用就沒用了。不用強迫,很多公司是願意用技術交換市場的。而那些被迫放棄華為的國家,也會回來的。
美國挑起了一場完全出於自己利益的戰爭,采用了它以前一直譴責和反對的專斷的策略,對內會引起美國公司的反對,對外會引起盟國的反彈。
專製和民主,自古是一對孿生兄弟。應該說民主更符合更多人的利益,但讓二者對決,則專製往往勝利。民主要戰勝專製,隻有耐心,利用市場的,意識形態的,自由的方式,而不是用國家的,武斷的,強製的方式,否則,勝敗之勢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