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早在180萬年前,就有了西候度舊石器文化。這個舊石器時代曆史漫長,直到2萬年前的北京山頂洞人,還是舊石器時代。相比之下,現代文明隻是人類文明時間中的一瞬間。這個舊石器時代,是怎樣發展為新石器時代的呢?
山頂洞出土有40米厚的灰燼層,證明山頂洞人在洞裏邊長期保存了火種。山頂洞人以漁獵和采集為生﹐在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野兔和數百個北京斑鹿個體的骨骼﹐應是他們狩獵捕抓到的主要食物。在遺址裏還發現鯇魚﹑鯉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說明山頂洞人還能捕撈水生動物。火的使用是一個能源技術革命,熟食肉食,增加蛋白質攝入,腦容量逐漸增加,加速了人類大腦的進化。山頂洞遺址還發現了中華縞鬣狗遺骸的化石。這留給我們很多想像空間。
中國出土的眾多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不乏馴服了的家狗的骨頭化石,最早的可追朔到7000年前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i]。當然,狗的馴化也經曆了漫長的時間。我們可以想像,周口店山頂洞人的洞居也要講究衛生,山頂洞人漁獵燒熟的獵物,吃剩的骨頭,當然要扔到洞口外,中華縞鬣狗在洞口外吃山頂洞人吃剩的獵物骨頭,成為與人類相依存的洞口清潔工,久而久之,就和人類交上了朋友。中華縞鬣狗守在洞口,看到劍齒虎和拉氏豪豬等凶猛野獸來了,就會嚎叫,山頂洞人聽到狗嚎,就出來趕跑或捕獵這些動物。因此,中華縞鬣狗可能就被馴養成日後洞口警衛的看門狗。每逢山頂洞人捕獵多了,中華縞鬣狗能吃到的骨頭也就多了,這就形成了巴甫洛夫條件反射:中華縞鬣狗知道看到斑鹿多嚎叫,就有更多骨頭吃;去把野兔刁回來,也有更多骨頭吃。中華縞鬣狗可能因此就被馴養成獵狗了。
狗因此成為第一個被人類馴養的動物。這是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轉折點。舊石器時代人類吃的都是自然食物,靠漁獵采集。新石器時代人類有了實質的生產,就是畜牧業和農業。人類竟然吃上不是純自然的食品,吃上了經過人類畜牧業和農業生產的食品。農耕得益於犁田牲口的馴服,馴服動物的食料來源或許還是開啟農業的誘因。
豬大概是人類馴服的第二種動物。8千年前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遺址中,就有畜養家豬的證據[ii]。我們可以想像,山頂洞人捕獵到了拉氏豪豬和其它動物以後,先把其它大的動物吃了,活的野豬可以養幾天以備找不到獵物的時日才吃,久而久之,就成為馴養的家豬了。
江西大源仙人洞發現了8千年到2萬年前的陶片,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標記,陶器容器貯存也是農業的基礎技術。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陝西西安半坡、臨潼薑寨和浙江餘姚河姆渡等遺址中出土過豬、狗、雞、羊和水牛的骨骼,其中以豬骨為最多。
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還有馴養的牛的骨骼化石。即7千年前中國已經有了馴養的牛,這是農耕的畜牧業基礎,這是牲口動力的能源革命。馴養因此成為偉大的石器時代革命,翻開了新石器時代的篇章。
馴養了狗以後,亞歐大陸繼續馴養了豬、牛、和羊等。而美洲大陸則沒有,美洲大陸馴養出來的是豚鼠、駝羊和無峰駝。這就是人類文明進化的歧路亡羊。
美洲大陸馴養的狗很有用,愛斯基摩人用來拉雪橇,是很好的動力。但其後馴養的美洲無峰駝,駝羊,和豚鼠,卻對農業運輸豪無幫助,隻用於肉食和皮毛,豚鼠還用於祭祀和藥用。沒有牛,就無法耕地,就是使得南美文明停滯在新石器時代[iii]。直到歐洲殖民者發現新大陸的時候,他們還不會冶煉,沒有青銅時代也沒有鐵器時代。他們隻會用天然純金和純銀。他們甚至沒有發明車輪,沒有發明犁,因為他們馴化的動物既不能拉車也不能拉犁。
美州沒有可供馴服的野豬,石器美洲沒有豬肉吃。地處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種植玉米、土豆,瓜、豆、西紅柿。做為沒有畜牧業的農業帝國,蛋白質攝入僅靠捕獵兔、蛇、土狼、和犰狳。由於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阿茲特克的宗教崇拜用人做犧牲祭祀神,犧牲了的人成為其它人的蛋白質食品來源之一[iv]。美洲有野牛,但沒能被馴服。沒有農耕牲口動力,美洲農業文化與亞歐大陸農業文化大相徑庭。
馴服狗是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轉折點。馴服狗是一大技術發明。把馴服動物技術由此及彼的推廣,進而馴服了豬、羊、牛、馬等,使得人類文明在亞歐大陸迅速發展。而沒能或沒有條件推廣這個技術的美洲,則社會進步緩慢。舊大陸發展和新大陸文明發展從那時候起拉開了距離。
有一種說法認為,北美人類是冰川時期1萬2千年前才過去,新大陸人類曆史短,文明落後情有可原。但是,基因表明這些人就是亞歐大陸4萬到2萬年前的人,舊石器時代中勇敢智慧的人才有勇氣和力量走過白令海峽陸橋到達美洲。新大陸的人和舊大陸的人以前就是一家,1萬2千年不是美洲人類發展的全部曆史,美州舊石器文明就是亞洲舊石器文明一個分枝。為什麽美洲無峰駝被馴服了卻沒有馴服為運輸動力?為什麽美洲野牛沒能被馴養成牲口?這可能是馴養技術發揮不完全,也可能美洲缺乏可馴服的動物。並不是所有動物都能被人類馴服,也並不是所有馴服了的動物都對生產力發展有貢獻。人類就沒能馴服長頸鹿,如果人類馴服了長頸鹿,人類就有可能發展出森林糧食作物的產業。印度人可以馴服蛇在街邊娛樂,馬戲團可以馴服老虎獅子,但都不能形成新生產動力。
馴服了狗以後,歐亞大陸應用馴養技術不僅僅馴養出蛋白質豐富的肉用家豬,更重要的是馴養出牛馬等提高生產力的牲口,使得舊大陸很快進入了農耕文明。而美洲隻把馴養技術應用於末端消費產品,馴服出隻用於食用肉和皮毛的動物。所以,美洲雖然發展了非常發達的石器時代文明,但生產力終究是石器時代水平,最後被歐洲殖民者消滅。
技術發明固然重要,但技術的推廣應用也會左右文明進步。技術推廣應用於提高生產力還是僅僅創新消費市場,會導致文明演變走不同的路徑。把馴狗的技術應用於馴服豬牛羊產生了牲口動力的能源革命,而應用於馴服峰駝、羊駝和豚鼠隻增加了消費品種,這使得亞歐文明和美洲文明在新舊石器時代變革的節骨眼上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