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學了那麽多年的中共黨史也還是沒明白的一段曆史

(2018-02-02 16:36:06) 下一個

我們在中學和大學花了很長時間學習中國近代史和中共黨史,結果還是一筆糊塗賬。原因是有些重要的部分被歪曲或屏蔽了,有時側重在一些小節上,失去了對整個曆史大圖的掌握。

最胡塗的一段,就是從辛亥革命到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即1912-1929年,全景圖倒底是怎樣的?

現在台灣還在用以1912年為元年的民國紀元,今年應該是民國106年吧。但其實中華民國至少可以分四個部分:辛亥革命後的南京臨時政府期間;北洋政府期間;蔣介石國民政府期間;退守台灣期間。

辛亥革命成功後,成立了南京臨時政府,構建了仿照美國的政治體製,和邦聯+聯邦製的國體。邦聯指中國為五個大邦的鬆散聯合:中國本土,西藏,新疆,蒙古,滿州。聯邦指中國本土各省自治,省的領導(都督)和議會都由選舉產生,和現在美國各州體製類似。而大邦則根據其具體情況自行治理。

以後南北統一,袁世凱任大總統,首都遷到北京。袁一度想稱帝,其實他要做的是憲政皇帝,象當時的德皇一樣。自拿破侖以後,歐洲的帝國都是憲政的,皇帝是作為三權中的行政一支,權力是受到製約的。雖然可以世襲,但和中國古代一言九鼎的皇上是有區別的。

袁世凱死後,北京政府和整個政治框架並無改變。雖然選舉流於形式,地方自治也變成軍閥自治。但整個一十年代,中國還算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言論自由。其間發生了一戰,中國政府處理得當,趁機收權發展經濟,在大局已定時再參加勝利者一方,坐收漁利。那時期出現了很多科技文化大家,是思想自由和教育開明的證明。

這時期政治上的失意者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孫本質上不是個民主主義者,他渴望的是專權,不是通過選舉,而是通過武力。但他在國內不掌握軍隊,國外沒人願意支持他。孫向日本提出如果幫助他當權,可以把滿州和山東全割給日本,但日本人認為孫在開空頭支票。孫找到剛成立還沒站穩腳跟的蘇俄,但二者的要求相差太遠,蘇俄想建立一個無產階級的大同世界,而孫對共產主義不感興趣。

到1924年左右,孫和蘇俄因為各自遭到的挫折而調整了目標,終於達成了協議:蘇俄將幫助孫用武力統一中國,孫將與共產黨合作,建立一個三民主義,聯俄聯共的新中國。孫新組建了國民黨和廣州政府,黨政軍都仿照蘇俄模式,是一種“黨國體製”。

孫中山不久去世,而以武力統一中國為目的的北伐在他死後不久就打響了,蘇俄提供軍援,國共合作組織和指揮。北伐出奇順利,其中一個原因是武器優勢。當時因為中國陷入軍閥內戰,國聯決議對中國武器禁運。但蘇俄不是國聯成員,因此北伐軍相比對手,彈藥充足武器先進,一挺馬克沁重機槍就可對付掉對手一個團。勝利看來在望,而內部的緊張迅速升級了。

引起國共分裂的原因很多,第一是蘇俄因素(1924年後稱蘇聯)。那時的蘇聯仍然是托洛斯基占上風,托的主張可以概括為“國際主義”和“繼續革命”,前者是說無產階級革命隻有在全球勝利才能真正實現,共產黨隻有解放了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後者則和毛澤東文革中的繼續革命理論一脈相承。相比之下,斯大林算是溫和派,這也是斯最後在黨內鬥爭中勝出的原因。但當時,蘇聯是不滿足於僅僅幫助國民黨建立一個親蘇的民族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共產國際下達了奪權進行共產主義革命的指示。

其次是共產黨領導的在北伐占領區進行的土地革命激起了民憤。時任國民黨宣傳部長的毛澤東寫過一篇關於湖南革命運動的文章,經過文革的都能背出其中的段落“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也可以到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去滾一滾....”。事實上也發展到燒殺淫掠的程度了,國民黨很多幹部都是地主出身,再也不能忍受和有殺父奪妻之仇的共產黨人共事了。

最後則是國際勢力的介入。英美日見北伐進展神速,擔心中國進入蘇聯勢力範圍,紛紛與北伐領導層接觸,也給出了優厚的價碼。在種種因素的推動下,先是國民黨右派的蔣介石,然後是左派的汪精衛紛紛與共產黨翻臉,殺得血流成河。共產黨轉入武裝反抗或地下鬥爭階段,也成了我們曆史教科書的主角,那以後的事我們都清楚了。

但至少十年內,共產黨隻是中國曆史大圖裏的小角色了。國民黨的北伐仍在繼續,在英美日的支持下,蔣介石迅速統一(或名義上)了中國,北洋政府垮台,各國飛快承認南京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接納進入國聯。國名仍叫中華民國,但已經和1912年學習美國人建立起來的民主共和國完全不一樣了,在體製上和理念上。蔣介石的國家是一個領袖獨裁,一黨專製的蘇式政權,但蔣最討厭蘇俄,他堅決拒絕自己是在學蘇聯,他說我在學德國。在三十年代,黨國很時髦,在德國神奇般崛起的阿道夫.希特勒,給了世界一個新的榜樣。

這大體上是發生在1910-1930年的曆史,也是我們的曆史教科書最語亦不詳的曆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jianz 回複 悄悄話 寫得非常好,理清了這一段撲朔迷離的曆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