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發表於2003年10月24日。
台灣的外交部昨天通報,蔣介石夫人於周四在曼哈頓去世,享年105歲。她是20世紀曆史的一個宏偉篇章中的關鍵人物。那時候,國民黨與共產黨在日本侵華和“二戰”後的動蕩時期為取得後帝國時代中國的控製權而展開了爭鬥。
蔣夫人是一位耀眼而驕橫的政壇人物,曾對中華民國產生極大的影響。不過在共產黨獲勝之後,她隨丈夫被迫流亡台灣。在那裏,她作為黨內有名望的老夫人主導國民黨政治多年。蔣介石1975年去世後,她移居紐約城,並在那裏度過了餘生。
但與她早期的海外影響力旗鼓相當,甚至有超越之勢的,是她和丈夫在華盛頓進行的持續而老練的遊說努力。他們通過律所和公關公司散出不計其數的資金,用以推進台灣的議程,讓美國政府持續承認台灣的地位。
上世紀50年代,蔣夫人和她的丈夫將國民黨在中國的失利歸咎於美國,並持續開展活動,試圖讓華盛頓幫助台灣反攻大陸。盡管這個希望最終破滅,美國在多年裏一直大力支持台灣。直到共產黨上台30年後的1979年,華盛頓才承認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蔣夫人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信仰基督教,代表了許多美國人希望中國所成為的樣子。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蔣夫人便開始在全美周遊,她觸動了美國聽眾的心弦,為丈夫的政府募集到捐款,並遊說到支持。很多美國人都認為她代表了一個現代化、受過良好教育並且親美的中國,他們樂見這樣的中國崛起——然而很多中國人視她為舊時代充滿腐敗、渴望權力的象征,他們急於擺脫這樣的過去。
這兩種看法的差異或許是她最終離開日益民主的台灣的原因之一,在那裏有很多人抨擊她,而且隨著流亡的大陸人和台灣本地人此消彼長,她覺得待在台灣愈來愈不自在。
蔣夫人是宋氏家族中最著名的成員,這個家族是現代中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在20世紀上半葉控製著中國的政治與金融。然而在中國,令宋美齡(她的本名)與眾不同的,是她的美國背景與風格。
對於很多美國人來說,她最完美的時刻出現在1943年,當時她在美國巡回演講,為國民黨的抗日事業尋求支持,無數美國人被她的熱情、決心和驚人的美貌迷住,紛紛慷慨解囊。她在國會一次聯席會議上發表的演說震撼了華盛頓,為國民黨贏得了數十億美元的援助。
她還協助美國建立了戰時對華政策,主持國民黨政府的宣傳活動,成了政府最重要的外交家。但她也深入參與到丈夫不計其數的籌謀帷幄中,後者不斷地與不同的軍閥結盟,力爭控製這個當時極度支離破碎的國家。
蔣夫人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說一口略帶南方口音的英語,那是她在佐治亞州求學時習得的;她呈現出一個文明且富有人文關懷的形象,象征著一個勇敢的中國,正在與日本的侵略和共產主義的顛覆做鬥爭。然而在曆史學家的記載中,蔣介石在贏得權力、保持權力最終又失去權力過程中,走的是一條凶殘的道路。多年後,世人還發現,蔣氏家族將美國數億美元的戰爭援助占為己有。
眾所周知,蔣夫人與丈夫衝突不斷,後來與蔣經國的關係也是如此。後者是蔣介石與前妻的兒子,在父親去世後成為台灣的領導人。蔣夫人本人沒有生育。
作為政治家,她的手腕時而迷人,時而惡毒,令她頗難對付。1988年蔣經國去世後,她曾設試圖左右台灣的領導權,盡管當時她已經90歲,且身在紐約。
即使身患乳腺癌等多種疾病,她仍然比自己所有的對手活得都長久。據說她將自己能夠保持健康歸功於宗教信仰——她告訴朋友自己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做一個小時的祈禱。
戰爭期間,在華美軍的指揮約瑟夫·W·史迪威將軍(Gen. Joseph W. Stilwell)曾與她密切合作,他在日記中說蔣夫人是一位“聰明、有頭腦的女人”。
“直率、堅強、充滿活力,”他寫道。“迷戀權力,重名譽,喜奉承,對於她的過去滿不在乎。可以隨心所欲地施展魅力,她很清楚這一點。”
1927年,她和蔣介石在上海舉辦了盛大的婚禮。中國的明星軍人由此與全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聯姻,宋美齡也藉此獲得權力。
她的大姐宋靄齡執掌家族事務,並在丈夫孔祥熙的幫助下管理著賺取巨額利潤的企業,後者是中國另一個富有銀行家族的後裔。
蔣夫人的二姐宋慶齡是孫中山的夫人。1911年,中國末代皇帝被推翻後,孫中山成了中國的第一任總統。孫中山去世後,宋慶齡舉起他的旗幟,加入了共產主義陣營,導致了宋氏家族無可挽回的分裂。
1949年,一敗塗地的國民黨撤退到台灣,宋慶齡留在了大陸。共產黨領導人說她是宋氏家族中唯一的愛國者,並在1980年授予她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稱號,她於次年去世。
一首民謠
如今,中國人仍然用這樣一首民謠來評價她們三姐妹:“一個愛錢、一個愛權,一個愛國”,分別是指靄齡、美齡和慶齡。
蔣夫人的哥哥宋子文經常被稱為中華民國的財政行家,先後出任財政部長、行政院代院長和外交部長,在擔任外交部長期間,他的主要工作是從美國籌款。
盡管蔣夫人在美國公眾中成了明星般的人物,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總統和其他領導人對她和她丈夫專製腐敗的行為卻日益感到失望。在一次晚宴上,被問到中國政府會如何處理煤礦工人罷工時,蔣夫人一言不發,把尖利的指甲尖放到頸下一劃,令伊莉諾·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大為震驚。
“她可以優雅地說起民主,”羅斯福夫人事後說。“但她不知道如何實踐民主。”
戰爭快結束的時候,國民黨政府日益腐敗,在財政上背信棄義,大量印製鈔票,對美元的匯率達到了數百萬法幣兌換一美元,國民黨官員們的忠誠也隨之瓦解。許多國民黨士兵拿不到薪水,被迫乞討為生。美國外交官們發現,美國向中國提供的軍用物資有時會在運抵後不久就出現在黑市上。
20世紀50年代,蔣夫人和她的丈夫繼續向華盛頓尋求援助,以求反攻大陸,但這個希望最終破滅了。
在紐約,蔣夫人居住在曼哈頓格雷西廣場的一處公寓裏。1999年3月她年滿101歲之際,耳朵已經聾了,但仍然思維敏銳,她告訴來訪者,自己每天都要讀《聖經》和《紐約時報》。
宋氏家族的傳奇同現代中國曆史的諸多構成交織在一起,它始於蔣夫人的父親,12歲便坐船來到美國的宋耀如。他來自位於南中國海的海南島上一個商人家庭,在北卡羅萊納州,他被循道會接納,令他皈依基督教,希望他可以回到中國傳播福音。
1886年,宋耀如已經成為了一位友善又精明的商人,他回到上海,沒有成為傳教士,而是靠印刷《聖經》發了財。他還為計劃在中國推翻帝製的孫中山秘密印刷政治小冊子。1912年1月1日,孫中山成了中國第一任總統。
孫中山的總統生涯隻維持幾個月,他的同盟便告破裂,他逃往日本之後,雇了宋耀如的二女兒宋慶齡做秘書。兩人不顧年齡差異很快結婚:當時他50歲,她21歲。
在美國接受教育
1898年3月5日,宋美齡生於上海,盡管有資料說她是1897年出生的,因為中國人計算虛歲,出生時就是一歲。10歲那年,她跟隨兩個姐姐到佐治亞州梅肯市的威斯裏安女子學院(Wesleyan College for Women)就讀。
1913年,她進入波士頓附近的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讀書;哥哥宋子文進了哈佛。她主修英國文學,同學心目中的她是個娃娃臉、性格活潑、意誌堅強的學生。1917年她畢業回到上海時,英語已經說得比中文好。
1922年,她被介紹給自己未來的丈夫。當時她已經成長為一位纖細的美女,總是穿著貼身長旗袍。
蔣介石是個相貌嚴肅的軍人,曾幫助孫中山在中國南部創立軍校,他受宋家小女兒吸引的同時,可能也是看中宋家的經濟和政治關係。他對她最初的示愛遭到了拒絕,孫中山1925年去世後,蔣介石接受了總司令稱號,試圖接替孫中山的位置,成為國民黨領袖,他向孫中山年輕的遺孀宋慶齡求婚,結果遭拒。
蔣介石和中國南方與中部的軍閥及蘇聯取得聯盟,斯大林覺得國民黨比控製著北京和北部中國的軍閥要進步。當時尚未由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叛軍覺得他們更應該得到莫斯科的支持。但斯大林堅持支持國民黨。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對左翼人士進行大屠殺,令他的蘇聯支持者大為震驚。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估計,蔣介石的武裝力量大約殺死了5000多人。
大屠殺導致宋氏家族出現了永久的裂痕。孫中山的遺孀宋慶齡領導的一部分國民黨員,投票免去蔣介石的一切職務。宋子文辭去財政部長職位,但不久後經勸說又恢複了與蔣介石的聯盟。
1927年,蔣介石又重新開始向宋美齡獻殷勤,她告訴他,隻有得到母親的同意才能與他結婚,而宋母對於這個既不是基督徒,又不是單身的男人持保留態度。蔣介石當時已經有一個兒子,由14歲時包辦結婚的發妻所生,此外他還收養了一個兒子,並娶了第二任妻子陳潔如。蔣介石答應皈依基督教,後來又將陳送到美國,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
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禮於1927年12月1日在上海舉行。先是在西摩路的宋宅舉辦了一個小型的基督教儀式,之後又在大華酒店的孫中山畫像下舉辦了有政治意義的儀式。
作為丈夫的政治伴侶,蔣夫人發起了她所謂的“新生活運動”,這是通過社會規範、禮儀和服務來令中國走向現代化的一係列規則。她發起公共衛生運動,譴責傳統迷信。
很多普通中國人都抵製這項運動,但它在外國人當中卻很受歡迎,特別是《時代》(Time)雜誌的出版人亨利·盧斯(Henry Luce),他在中國出生於一個傳教士家庭。盧斯是蔣介石夫婦的長期支持者,1938年,他選擇這對夫婦作為雜誌的“年度人物”。
抗日戰爭期間,蔣夫人推動丈夫建立國民黨空軍力量,幫他雇來了陳納德(Claire Chennault)指揮一支空軍雇傭兵,後來他們以“飛虎隊”聞名。
“二戰”期間,史迪威將軍、蔣介石以及蔣夫人之間的關係頗具爭議。史迪威將軍批評蔣介石囤積資源,故意避開對日戰爭,把自己的人馬留著用來對付共產黨。
蔣夫人居中調停,為了抵禦史迪威將軍取消美國援助的威脅,她有時會替他說話。但她也在這位將軍背後搞小動作,告訴記者說他很不稱職。她和丈夫向華盛頓遊說,要求撤換他,1944年,他果然被換掉了。
1945年日本戰敗後,國共兩黨的內戰一觸即發,共產黨迅速將其控製範圍擴大到中國東北部。
執政的國民黨得到了大量美國援助,但是在華的美國官員發出警告,表示國民黨內部貪腐盛行。戰爭期間,有30多億美元撥往中國,其中大部分由宋子文經手,他當時擔任中國外交部長,駐紮華盛頓。後來表明,宋氏家族就這些被侵吞的贓款爆發了嚴重內訌。
1948年,蔣夫人再度來到華盛頓,為反共戰爭申請緊急援助。然而當時國會剛剛再次向中國撥款10億美元,杜魯門總統對蔣氏夫妻已經失去耐心,挽救國民黨政府的努力顯然已經成為無用之舉。此後蔣夫人再也沒有回過中國。
“我不能再向美國人民要求更多,”她說。“你們心裏若不是還愛著我們,就是已經開始厭惡我們了。”
失望之下,她公開稱美國政治“粗野又粗鄙”。經過多年慷慨的對華援助之後,這樣的批評激怒了杜魯門。
“他們是賊,每個人都是該死的賊,”杜魯門後來這樣說國民黨領導人。“他們從我們援助蔣介石的幾十億美元裏偷走了7.5億美元。他們偷走了錢,然後在聖保羅投資房地產,有的投資就在紐約。”
1949年1月,蔣介石辭去中華民國總統職務,並於5月飛往台灣,帶走了一批國寶藝術珍品,多年來它們一直存放在台灣,他本人從未放棄有朝一日將其帶回北京的期望。
數年後,蔣夫人的健康情況出現下降,1976年,她被診斷患有乳腺癌,接受了乳房切除術,不久後又做了第二次手術。
晚年歲月
雖然她搬到紐約長期居留,但仍然影響著國民黨政治。1988年1月,繼子去世後她回到台灣。當時她已經年近九旬,仍然試圖重整舊部。當時選擇李登輝當副總統,不僅是因為他在台灣出生,也因為覺得他容易被國民黨同僚控製,然而事實證明李登輝其實很擅長搞政治,他漸漸鞏固起自己的控製權。
蔣夫人在紐約度過了人生的最後歲月,她出入格雷西廣場的寓所之際,總會有一隊黑衣保鏢事先清空大堂。1995年,她最後一次在美國國會露麵。
直到今年之前,蔣夫人還保持著每年生日時在曼哈頓的公寓招待幾個朋友的習慣。但是這一年,當地的中文媒體報道,她患上了肺炎,無法這麽做。
據信,她最後一次在公眾麵前亮相是在2000年1月,她參加了紐約重要的中文報紙《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在位於皇後區總部舉辦的她所創作的中國傳統山水畫展。雖然坐著輪椅,但是報道說她精神不錯,她還告訴人們自己度過了快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