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作為一個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為何能以統治中國近300年,讓人口數量是其數百倍的漢人和其他各族俯首稱臣?是因為漢人文弱、愚蠢嗎?當然不是!論聰明才智漢族勝過當時滿族十倍百倍不止,論戰力一個袁崇煥+一幫遼東土著漢人就讓滿清兩位最傑出的領導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吃盡了苦頭,如果不是明朝自己“自毀長城”,不是李自成農民軍精蟲上腦逼反吳三桂,如果不是南明愚蠢地反農民軍不反滿清,滿族別說能一統中原,能否一直在遼東打獵捕魚都不一定。
但是為什麽滿清能一統中原還能長治久安將近300之久呢?我認為是這麽幾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團結!清朝是中國曆史上統治階級最團結的王朝,首先滿蒙(漠南)貴族聯盟固若金湯,三百年來滿蒙貴族世代通婚,直至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之前,蒙古都是死心塌地的跟隨清朝,真可謂忠心耿耿、可昭日月。2、滿族本民族的團結,縱觀中國曆史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從未見過像滿族這樣自努爾哈赤統一後滿族上下三百年未曾流血內鬥,清朝皇帝爭位雖然也驚心動魄,但都是背地裏搞陰謀算計,從不搞民族分裂或來一場漢族百姓喜聞樂見的狗咬狗式的流血衝突。而其他民族在這一點則遠遠不如滿族,漢族自己就不必說了,從成湯滅夏開始到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內戰一直是漢民族主流。。。當然別的什麽匈奴、鮮卑、沙坨、蒙古等等也沒有一個好鳥,這些少數民族建立政權後也一個比一個內戰打的歡,什麽“五單於爭位”,”東西魏(鮮卑)相愛相殺“、後唐(沙坨)更是三五年搞一場大規模內鬥決出一個當皇帝,沙陀族為這死的那叫一個慘,蒙古從忽必烈-阿裏不哥爭位開始也幾乎是換一個皇帝內鬥一場,其他西亞、中亞的幾個蒙古汗國也一個吊樣,一個號稱“無敵”的蒙古族硬生生自己把自己折騰的衰弱不堪。隻有滿族開國三百年一直緊密團結,一致對外、沒有內耗自然也成了清朝穩定統治,長治久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第二、進取!清朝統一中原後並沒有被中原花花世界晃花了雙眼,相反清朝統治階級非常冷靜,他們連續幾個統治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一方麵積極吸取明亡的教訓,廢除了明朝一係列陋法陳規,比如在政治方麵徹底禁絕“太監幹政”、廢除“二十四衙門”、取消“廠衛”、嚴厲打擊“黨政”、經濟方麵取消“三餉加派”。
一方麵積極開拓,比如將明朝的全部海禁政策改成局部開海政策(開放廣東成立十三洋行負責管理中國對海外貿易)。廢除了嫡長子繼承製,建立”秘儲“製度。防止了滿清出現西晉那種“白癡當皇帝”造成八王之亂而亡國這種囧事。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成立軍機處、為防止官員欺下瞞上建立”秘折奏事“製度,大小官員無論大事小情都可以秘密向皇帝造膝陳情,既避免了”奏章製度“的容易泄密被上級知曉打擊報複的弊端,又可以讓皇帝及時了解下情以正確的處理國事,可謂一舉兩得(但是也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徹底打破了明朝以長城為基本邊界線的國防體係,積極向四邊開拓先後征服了西藏、新疆、蒙古等少數民族政權,徹底解決了中國曆史上少數民族邊疆政權時叛時亂威脅中原,騷擾漢民生產,威脅邊地百姓生命財產的難題。(當漢族官員向康熙帝獻策要求修繕長城派兵駐守時,康熙皇帝下達“上諭”:“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敢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誌成城者是也。……今欲修之興工勞役,豈能無害百姓?且長城延袤數千裏,養兵幾何方能分守?”(《清聖祖實錄》卷一五一。)秦建長城而民死其半,不得不說清朝棄長城而拓邊守國的戰略思想既大大的擴充的中國的實際領土,為後世國人贏得了生存空間又大大減輕了當時中國老百姓的負擔,功德可謂大矣。
第三、妥協!滿清曆代統治者都深通妥協之道,跟明朝剛硬到底決不變通執政方針相比可謂”軟弱之極“,一為了穩定統治,擴大統治基礎,在民族政策上采取了妥協政策!拉攏蒙古,漢族,滿族不惜給蒙古、漢族一部分人滿族的身份證八旗資格,大搞“歸化政策”政治經濟上給予他們和滿族享受同等的待遇,另一邊覺得力度還不夠大搞“和親政策”滿清統治者連自己都可以當做和親對象,曆史上滿清皇帝迎娶蒙古貴女、漢族八旗子女當皇後、皇妃、滿族貴女嫁給蒙古貝勒、漢族八旗的現象真可謂比比皆是,曆史知名為滿清入關一統中原立下大功的孝莊皇太後就是滿蒙和親的產物,清康熙帝的母親 孝康章皇後就是漢族(八旗)官員子女,清初漢族旗人大臣佟國維、名將年羹堯等等,還有清末蒙古族名將僧格林沁帶領的蒙古馬隊都為滿清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戰功,幫助滿清穩定了統治立下大功,“歸化及和親政策”在清朝政治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也確實起到了幫助滿清加強統治延續政治生命的積極作用。
二、滿清統治階級為了降低漢地百姓的不滿,穩定統治基礎,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政治上采取妥協政策!由皇帝出麵(康熙親自出動),到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陵“明孝陵”不惜親自跪拜,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一生六次南下到南京去祭拜朱元璋,幫明太祖掃墓,每次祭拜必親行三跪九叩大禮,做出一副孝子賢孫的模樣,周圍大力歡迎漢族百姓前來觀瞻,以表示滿清是明朝正統繼承人的地位,和接班明朝好好治理天下的決心。結果漢族百姓士子一個個感動的五體投地,淚流不止(清史記載),至此一事大大化解了漢族百姓和知識分子心中的怨念,拉攏了漢人為其效力。
三、滿清統治階級經過思考,在文化上同樣采取了妥協政策!滿族在擁有滿文、滿語等本民族文化的情況下,承認漢族文明的先進性、滿族向漢族文化正統地位低頭,除了剃發易服外,一切禮儀、文字、度、量、衡、官製、科舉製度、等等製度全部依從漢製,,同時要求本民族人民努力學習先進漢族文化,甚至連名字都要求滿族采用漢名,滿族從由什麽甚努爾哈赤(野豬)、多爾袞(狗獾) 、阿濟格、多鐸、濟爾哈朗等一聽就與眾不同有點酷酷的滿名,變成玄燁、胤禛、弘曆、明珠、福康安這些寓意吉利的漢名。至後來漢字、漢語成為滿族學習的主流,滿語、滿文反而大部分滿族都不會說了。
四、軍事上的妥協!隨著後期滿蒙八旗的不堪戰,漢軍綠營漸漸成為主力,直至後期湘淮軍至漢族北洋新軍崛起,滿清自己本民族的武裝基本上已經徹底退出了軍事的舞台,清朝軍費幾乎都投給了漢族武裝力量,漢族軍官、大臣漸漸接管了國家命脈,掌握了國家實權在這個過程中滿清沒犯過一次漢族王朝猜忌武將、冤殺大臣的錯誤比如宋朝莫須有殺嶽飛、明朝冤殺袁崇煥的錯誤可謂善之善矣。
以史為鏡可知興亡,現在我們中華民族重新崛起,我們一定要吸取曆史的經驗教訓,這樣才能長治久安,才能複興中華!56個民族一定要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不能抱守殘缺一定要積極進取,用各種方式開拓我們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生存空間!積極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取長補短,淘汰不合時宜乃至落後腐朽封建思想製約,使我們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