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有篇“友論”,提出“八交九不交”的交友原則。“八交”:勝己者、盛德者、肯吃虧者、直言者、誌趣廣大者、趣味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九不交”:誌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好占便宜者、全無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曾公是大人物,選擇餘地大,大多數芸芸眾生無法按他的原則擇友,但他的見解,也是有一番道理的。隻是現實社會非常複雜,也有一類他未提到的例外。我曾有一友,在別人困難時傾心相助,屬“惠在當厄者”。但一旦受惠者境遇好轉就不再來往。開始時覺得他品德高尚,這樣的事多了感覺他有點問題:可以說,他隻願意扮演施惠者角色,通過幫助別人證明自身的價值,而不是誌在以平等的身份交朋友。這樣的人道德上當然無可指責,但指望交他就隻有自己老是倒黴了。曾公的說法還是太側重功利,其實交友更重要的是心靈誌趣的交流,也不能一廂情願。感覺是比任何理論都可行的交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