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
2016 (134)
2018 (376)
2019 (334)
2020 (189)
別忘了曾經為東方之珠作出貢獻的功臣“偷渡客”,
“香港”大英帝國戰利品,香港原先隻不過是中國廣東一個小漁村,靠出口香木為生,英國殖民香港島時,島上隻有村民三千多人,聚居於10多個村落,他們是最早期的香港原居民,大英帝國經過兩次向無能清庭“租借”土地才有今日的版圖,踏入20世紀初,全靠與中國貿易成為轉口港,從此香港人口穩步增加,市區麵積亦按此增大。
華南沿海地帶散落著很多偏僻小農村,鄉間農村生活非常窮苦,大多數男人都會選擇外出謀生遠至南洋近者港澳,特別是香港附近的農村解放前己有大量村民到香港謀生,這些農村幾乎家家戶屍都有人在外,農村人離開國門初到異地很多選擇就地生根,有去無回終老異國何其之多,出外謀生要想落葉歸根談何容易。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內地人為了逃避戰亂大量逃難進入香港,解放戰爭後期大量國軍蜂擁進入香港,新中國成立後,數以萬計的人從大陸移居香港,此後的三十年,大批大陸居民偷渡到香港,香港以每十年一百萬增長,我己得有兩次比較大的偷渡潮57年和62年,在經過幾次內地人大量進入後,香港才慢慢發展起來,當年香港居住環境非常差,山頭山尾到處都是自己搭建木屋居住,照明沒電用火水燈“煤油燈”,原是靠專口香木小漁村建設成為國標大都市,香港能有今日這些人貢獻最大。
60年代初香港客回鄉裝扮得油光滿麵,穿得整整齊齊打扮得漂漂亮亮,領帶白襯衫西裝把整個人包得嚴嚴實實,皮鞋踩在地上咯咯的響,不管夏天冬天都是這款打扮,妙齡少女少婦紅指甲高踭鞋打扮得妖媚妖氣,農村路穿高踭鞋適合嗎?那種擺譜那秤傲氣大有高人一等氣派,這些港客回鄉對農村人影響的確很大,農村人都以為香港是天堂,其實在香港住籠屋做苦力朝夕不保的大有人在,我親身體驗過。
中國人老觀念逢年過節要回家團聚,特別是春節羅湖海關人山人海,男女老少挑挑擔擔到處都是人群,回鄉客每次都會帶些物品回家,由於農村家裏窮香港帶回來的一切都是寶貝,穿的舊衣服舊鞋襪,食的茶樓餐廳不要丟棄的麵包皮(方包切出的邊邊角角)和飯焦(鍋巴)之類食物,還別說麵包皮煲糖水挺好食的,還有小孩吃的糖果餅幹,港客回鄉左鄰右居小孩都會走來看熱鬧,希望能得到一粒糖果一塊餅幹,高高興興離開。
六十年代初家鄉生活的確困難,受到(香港客)影響到處都在議論偷渡,想到香港去無其它可以選擇隻有偷渡一條路,人人都想去香港發財,香港是什麽樣有幾人知道?去香港做什麽,其實在香港怎樣相信沒有幾個人知道,偷渡都是出於跟風性質隨波逐流人去我也去。
六二年偷渡時期中國邊防不管甚至指點叫你怎樣走,港方某某處某某時有巡邏車經過,沙頭角公路至鐵絲網中間有條小溝,公路距離鐵絲網很近,這片空地野草很高,暗中裝置有三條暗鐵線每條相格兩、三公尺寬,由於野草很高這些暗鐵線看不見,如果一跑會給鐵線攔倒,所以不能跑隻能走,小溝邊上就是鐵絲網,爬過鐵絲網就是港境,有些地方其實不用爬鐵絲網,鐵絲網底部已經被水衝開,人一穿就能過。非常輕鬆過邊界。所以很隨便很輕鬆就可以過邊界,反而香港方麵到處抓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