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G20峰會在杭州召開,是近年來中國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多國領導人峰會。為此,張藝謀又弄了一場超豪華的晚會演出,那個豪華程度是可以和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的水平相媲美的。媒體叫好不絕,微信微博都在拚命刷屏。演出很精彩,畫麵很唯美,場麵非常壯觀,的確是美輪美奐。還是會有人在問,為什麽開個G20峰會,還得搞個如此大規模的專題晚會?其實,對中國領導人而言,麵子是很重要的。請幾個朋友過來玩幾天,政府買單買個舉國歡慶。G20峰會不能有任何閃失,損傷自己的麵子。至於大型文藝演出嘛,就是有點像以前大戶人家請貴客時辦的堂會,內容是其次的,主要是排場要大,要的就是這份麵子。
中國人曆來是非常講究麵子的。在中國麵子文化裏,麵子不僅是一種自尊意識,它還包含著社會名譽和社會地位。對中國人來說,麵子體現著人格價值。小到個人家庭,大到民族國家,喪失麵子首先激發的是強烈的恥辱感。連外國人都知道了,讓中國人丟麵子,是件很大的事,是“可能會引起報複”的。所以“麵子文化”其實是一種“恥感文化”。
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人們會對一些很小的事,做出極其激烈的反應。並不是因為這件事本身,而是因為他們強烈地感受到有損自己的麵子和尊嚴。所以,那就絕不是小事了。比如,別人的一個眼神或無意的忽視,便可能使人感覺“你瞧不起我”。看似奇怪的是,這種狂暴的防禦性攻擊,往往卻出自受害者的心態。一個敏感自卑的人,釋放攻擊時常常極其強烈,因為他們把攻擊僅僅看作是適度的自我防禦。
在恥感文化或麵子文化中,人們在交際中往往都要小心翼翼,可別什麽地方不注意,就惹人不快,或被人看作是“不把人放眼裏”。就算你內心對這些不以為然,但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畢竟也不願無意中與人結仇。
於是,人們極其在意交往中的細節,在人際交往中常采取一種有罪推定的態度,就是傾向於把一切無意的言語舉動都看作是有意的,或說不區分有意和無意。即使是無意的冒犯也常被看作是故意為之的惡意,而同時人們自己也深受這種心態的折磨。羞恥和“沒麵子”,說到底都是對他人行為的反應。但是對那些極敏感的人來說,很多未說出口的微妙之舉便已足夠感覺受辱了。
中國是個講究關係的社會,而這人際“關係”的深厚與否其實就是“麵子”的大小問題。可以說,隻要有人及關係存在,就存在麵子的問題。而麵子也隻有在於別人交往的時候才有意義。 為什麽中國人在辦任何事情的時候,無論大小,都習慣於找熟人,托關係,走後門,因為這涉及到麵子。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 一個人花錢雇人,去幹那些在傳統上可以是無償幫忙的活兒,將會是很尷尬的,因為那是在向他周圍的人們表明,他是很沒有麵子的,因為他的關係幾乎近於零。
本貓認為,中國人的“麵子”完全是屬於精神範疇,有時甚至是非理性的。過分的講究麵子,常常也會帶來一些實際利益上的不實惠。所謂的“死要麵子活受罪”,“打腫臉充胖子”,說的就是這種非理性。比如,如果鄰居家結婚,辦了二十桌酒席,到了我這裏,至少也要辦二十一桌。否則會讓鄰居看不起。盡管在收支平衡方麵,桌子越多可能越吃虧。又比如,本來你並不需要額外的西裝,但是為了彰顯國際友人送你的一根領帶,你還得花大錢去買套西裝。隻在正式場合穿過那麽一兩次,就此擱在櫥裏,任憑蟲蛀鼠啃,隨它去了。
其實,所謂的麵子,是存在於任何一個具有高度的觀念趨同性的社會環境裏。中國人長期以來的家族關係和社會關係的高度緊密感,就使得中國人重麵子是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凡是具有趨同現象的環境都會存在注重麵子的問題。如果有人說“我不看重麵子”,那恐怕不是因為你的超脫,而是因為你沒有能力或資格進入這種環境。就像金三胖在國際上可以不在乎任何麵子,因為他不屬於國際社會。
鋼琴家太油頭粉麵了 真是麵子
中國人受美學教育太少,大眾有機會欣賞高水準演出少,鑒賞沒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