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人民為什麽會被站起來了?美國國策:中國太窮

(2022-12-29 08:03:50) 下一個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時,伊朗和希臘跟中國一樣,俄國走狗很多。伊朗北部有蘇聯駐軍,成立了“阿塞拜疆民主自治政府”,跟中國當時的“東北民主政府、東北人民自治軍、蒙古人民共和國”何其相似?希臘共產黨對二次大戰的貢獻遠大於西方扶持的希臘國王。但為什麽希臘人民沒有被站起來,伊朗人民也沒有被站起來,獨獨中國慘遭肢解,中國人民被站起來了涅?   

  最近披露的蔣介石日記道出了真相:首先是美馬,其次是俄史(即美國馬邪耳和俄國史達林)。老蔣作為民族主義者不好意思說出來的潛台詞是:中國太窮太弱,是砧板上的肉而已。

   
   俄國是個侵略成性的國家,像中國伊朗希臘靠自己根本無法抵抗俄國侵略。俺轉抄過多篇權威文章,希臘在1945年後三年的抗俄戰爭中,得到的美國軍援比中國還多;而伊朗由於石油產量豐富,所以更得杜魯門撐腰,直接向斯大林發出“強硬語言”,使其縮手。中國“實在是太窮太弱,不值得美國花費資源”(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局局長凱南的看法)。
   
   由於拋棄中國,美軍有兩萬多人在韓國境內病死戰死於“誌願軍”參戰期間。這對美國是一項重大損失,導致麥卡錫“誰失去中國”的質問熱極一時。但從東方人蔑視蟻民性命的觀點來看,美國當時重日本輕中國的政策很正確,它使蘇聯解體,而中國確實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
   
   下麵抄錄亞利桑那大學曆史教授Michael Schaller在2002年由牛津出版社出版的新書《美中進入21世紀》的幾段話:
    
   在馬邪耳使命結束之時,美國正對其外交政策進行廣泛的重新審視。杜魯門政府認識到兩點:中國危機無法解決,中國的命運對美國安全沒有重大影響。在國務院政策規劃局局長凱南(賽注:此子享"冷戰策士"之號)影響下,杜魯門、馬邪耳和其他決策人物決定:在與蘇聯即將到來的冷戰中,有些地區比其他地區更重要。例如,西歐、西德和日本雖然暫時是廢墟,但卻有著軍事工業的巨大潛力。美國應該集中力量重建這些地方並使之與美國緊密聯合,這樣就能對蘇聯占有極大的優勢;否則平衡將倒向蘇聯一邊。
   
   凱南認為西歐和日本重建後所擁有的經濟力量和政治穩定,將有效地"遏製"蘇聯(原注:"遏製"是凱南首先使用的詞匯)。這比與蘇聯爭奪其他地域廣大但卻貧弱地區有效得多。中國實在是太窮太弱,不值得美國花費資源。在亞洲,日本雖然隻有中國人口和國土的十分之一,卻具有工業潛力,是控製亞洲的關鍵。海軍部長佛瑞斯托也說:"與蘇聯競賽,現在是重建德國、日本等原軸心國的時候了。"(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 … recognized that China's fate was not central to American security. China was simply too weak and too poor to justify a major commitment of American resources. In Asia, Japan, with a tenth China's population and territory but far more industrial potential, held the key to regional control.)


(2012/01/02 發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