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納言

閑暇時喜歡舞文弄墨。偶有所得,貼上網,自娛自樂。若能給網友一點兒樂趣,也不枉所勞。
正文

來者不拒為哪般

(2019-06-04 07:29:14) 下一個

最近看了一部紀實專題片,說的是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國女性,患上乳腺癌並已經轉移到肺部。象這種轉移病例,目前的醫療水平基本是束手無策, 不光是中國,全世界都一樣 !家裏湊了兩萬多美元到世界頂級的美國某癌症中心尋求希望,前後三十九天,見了兩次主治醫生,做了一次血常規檢查,一次肺穿刺活檢,由於口袋裏的美元告罄,後續資金無法跟進,隻得放棄 “治療”回國….

先說說這個著名癌症中心 , 類似的癌症中心在美國非常普遍,那些和大學掛勾的大醫院都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都有最接近新的癌症治療理念和方法的途徑,換句話說,為什麽該癌症中心在美國以外的名氣很大,實在是一件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的事情。用中心自己的話說,他們擁有一些尚沒有成為標準治療方法的 “新”手段。也許就是因為這個 “新”字,造就了該中心的輝煌。其一,因為擁有運用新方法的特權,該中心癌症治療獨樹一幟。其二,被其它醫院拒絕的癌症病人在該中心重新找回了希望。事實上,從癌症治療的角度看,這兩點並不能真正扛起“著名”這麵大旗。所謂新方法,無非就是試驗性治療 (Clinical trials), 和成熟的治療方法相比太不值得一提。癌症治療效果的關鍵就是一個字:早。 大多數醫院無能為力的病例,該中心敢接敢治。問題是敢接敢治不等於治療也有效果。象是上麵提到的那位女性,肺部已經轉移,在沒有奇跡發生的情況下,著名plus 恐怕也是一樣的無能為力,不管他們用什麽最 “新”的治療方法!

無意對該著名癌症中心說長論短,也沒有那個能力。美國的許多醫療中心就是這麽運作的,新的治療方法的成熟壯大也都是經曆這麽一個試驗過程。病人要看病醫院沒權力拒絕,尤其是那些國際病人。醫院不會因為有錢不賺,更不會因為賺了你的錢,又沒有把你的病治好而內疚 (就這一點來說,那些當初拒絕治療的醫院或醫生更有些 “良心”)。對於那些靠保險公司支付的病人,病人願意試用新方法,保險公司還不同意呢,美國保險公司支付醫療費用都是按事先約定好的項目 (code )執行的,  不是病人想怎麽治都行。那些標準都是成熟有效的治療方法。

病人不應該迷信著名的癌症治療中心,著名的癌症治療中心也應該擔起自己的責任。癌症的治療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社會道義。從那個角度講都不應該來者不拒!

臨終關懷醫院也是來者不拒,雖然他們的醫術不是頂級,但“關懷”是他們的目的。無奈中透著人性的光輝。真不希望某些著名癌症中心把自己淪為頂級關懷醫院。

臨了,我又想起那位乳腺癌患者:絕望-希望-再度絕望,她經曆了一種什麽樣的心理路程。湊錢-花錢-沒錢-放棄,她和她的家人又經曆了一種什麽樣的掙紮。這一切又是誰在推波助瀾 ?為的又是哪般 ?

網絡圖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西府納言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各位關注。
大榮確 回複 悄悄話 乳腺癌美國的治愈率還是很高的,包括一些轉移病例,至少可以顯著延長生存期。樓主講的例子說實話根本就沒有進入正式治療階段,隻是初步檢查一下而已。兩萬美元治癌症就是在國內也捉襟見肘,何況來美國?不準備個三五十萬美刀(也就賣套房)就別認真考慮來美治療。資金不足,怪罪人家癌症中心來者不拒就有失偏頗了。假如你一開始就跟人家說自己就兩萬,人家也許真就勸你別治了。
四則舊舍 回複 悄悄話 建議先生去讀Siddhartha Mukherjee,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2011

讀完此書,可能您自己對您“真不希望某些著名癌症中心把自己淪為頂級關懷醫院”的評論會有所修改。
風娉 回複 悄悄話 癌症治療是產業,是生意。來與不來都是病人自己的選擇,且每個病人對醫生都有不同的看法,譬如我母親她就不相信醫生,她的經典名言就是:

我不去醫院,我知道自己身上的毛病太多了,若是去了醫院,一定是豎著進去,橫著出來。

故我從來都不勸母親去醫院,因為勸不動,而是自己學著用中醫給她治病,因為與母親溝通充分,對病症的了解反而比醫生來的透徹,治療起來反而比較容易對症。醫生都太忙了,大都沒有時間與耐心去好好了解病人的病症,完全依賴數據與儀器設備,而這些冰冷的數字卻完全反映不出人身上的氣與血,還有命門之火,而這恰恰是治病的關鍵。
Fisherman8 回複 悄悄話 不讓病人來也不對吧?和病人說, 沒救了, 別來了?說到底, 是病人的選擇。這個醫院名氣放在那, 病人已經人滿為患, 不需要惡意的召攬病人。尊重患者和家屬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恐怕也是最好的辦法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