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是一條有內涵的河流。像是江太公直鉤垂釣,涇渭分明, 以及唐代發現的神秘文物石鼓等都與渭河有關。更不用說對中華文明有重要影響的周朝就是發祥於渭水河畔。我出生在秦嶺餘脈的渭水邊,天然對渭河有著獨特的感情。夏天在她的懷抱裏撲騰,冬天在她的腳邊玩耍,一年四季喝著渭河的水長大。從小到大十幾年裏,一直在家鄉的渭河邊遊蕩,直到遠去外地求學。十幾個春秋的朝夕相處自然有著深深的眷戀。
渭河起源於甘肅的渭源縣,《山海經》中說,“鳥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 ” 的鳥鼠山是也。等她到了我的故鄉,已成壯年,一條黃色河流,九曲十八彎,沿著翠綠的秦嶺山,宛入王母娘娘掉落的一根金色飄帶。
小時候都隨當地的叫法把渭河稱作大禹河,還以為裏麵有大魚,所以叫 “大魚河 ”。後來長大讀的書多了,才明白在四千多年前,渭河源頭鳥鼠山堰塞湖形成洪水泛濫,給關中華夏民族造成極大生存威脅,大禹跋山涉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疏導渭水,為了紀念大禹的功績,人們將這條河稱為大禹河。至今沿岸的人民仍是這麽叫的。
人們都知道川陝之間的蜀道,以險要著稱。其實古代先民們在陝甘之間渭河南岸的秦嶺峭壁上也開有一條通路,險峻的地方隻能容一人貼著岩石通過,有些石壁上仍然留有人工開鑿的樁洞,曾經有多少年它們承載過曆史的負重,如今仍然睜大著眼睛看著高速鐵路和公路從身旁穿過。
渭河在夏末雨季來臨時,水量比平時要大五,六倍,咆哮的渭河一改平時的溫順,以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猛烈撞擊著峭壁,似乎要把它撕開一個口子,然而每次都是粉身碎骨,但千萬年的努力終也在堅硬的岩石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誰說水太軟弱?她需要的隻是時間 ! 也有那麽幾年,渭河極其虛弱,也許她需要讓自己休息一下,平時裹攜的泥砂沉默了下來,渭河水變的碧綠,靜靜的象個少女,輕輕的從山崖邊略過。但不管是她發怒時,還是溫柔時,幾千年來,她一直都在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著兩岸的土地。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 小河有水大河滿 ” 已經不再是一條自然規律。經過幾十年的在外漂泊,我終於回到了渭河畔的故鄉,來到渭河邊,本想重溫一下兒時的舊夢,然而映入眼瞼的景象讓我驚呆了,這麽大的一條渭河據然幹涸了 , 沒有一點兒流動的水 !河床象是垂暮老人的肌膚,坑坑凹凹,百樣皺褶,一點兒生機都沒有。小時候曾經對渭河底長的什麽模樣充滿好奇,如今真的見到了它,沒有一點兒興奮的感覺,而是在心底裏為它流淚。不好妄言渭河水被上遊貪婪的人們層層盤剝截流,但可以肯定的是:渭河兩岸人的錢包慢慢鼓起來了,而養育過他們的渭河水卻被他們吸幹了。
渭河曾經流淌過中國燦爛的曆史,曾經養育過兩岸無數的人民。如今社會仍然在前進,兩岸的人仍然在奔波忙碌,渭河卻沉寂了。人類在無度索取的同時,也在一歩歩縮小自己的活路。有一天當人類也沉寂了,隨後又會是什麽? 不過到那時對人類已經不再有意義。所以說人類在這一切還沒有發生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若大的渭河都會幹涸,人的眼淚又能流淌多久?
渭河不隻是一條河流,更是一條生命。
Google 衛星圖片
周,秦, 基本是沿渭水從西向東發展起來的.
你好,鄉黨。我下鄉就在寶雞西邊的原上,出工時在山頂上就可以看到寶雞(西府)。祝好。
回網友南加的天空,我來自寶雞西的一個小火車站。衛星圖中就是。
是呀,任鴻翔84年的,那時我已經工作不玩琴了,後來聽了這個曲子很喜歡,手癢癢就胡亂練了練,早就忘的光光的啦哈。咳,有時還是心癢手癢呀!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