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死讀書還是讀死書? 是死教書還是教死書?
昨晚吃飯,女兒告訴我最近要更忙一點,因為曆史有個大的課題要做,老師留出三個星期讓孩子們收集資料後思考整理。剛開始我聽了並不以為然,因為進入八年級後她的作業類似這樣的“話題作業”(麻麻我起的名字)開始多了起來。可是當我聽了她這次的題目和她的侃侃而談後我立馬傻眼了——(1)加拿大關於年初安樂死合法化,談談你的觀點。(2)你了解墮胎嗎?你同意墮胎嗎?(3)加拿大自由黨通過了大麻合法化,你怎麽認為?在作業布置的最後,老師告訴每個孩子可以查閱圖書館、因特網、書籍、錄像、電影和雜誌等,也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但是如果你引用哪裏的觀點一定要注明出處,否則視為抄襲。
說實在的,我聽到這個題目的第一反應是,這哪是在考初中的學生啊,這簡直是在討論一些過去我認為是成人的話題。讓我這個當娘的三言兩語說同意不同意三個的觀點我倒是可以,但是讓我真正的論據論證還真是說不好。大麻合法化是自由黨和保守黨的粉們一直也在駁倒對方的觀點,可是讓一群13歲的孩子去探討這類的問題,好像太早了吧。還有那什麽什麽“墮胎”,對一個女孩子來說更是難以啟齒的話題。
我把這個擔心告訴給了小女,誰知道她淡定地說,“媽媽,你這樣的觀點是不對的。老師說沒有正確答案,因為這世界上的很多問題都沒有一定的答案,不同的孩子麵對同樣的證據有時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況且有關證據多如牛毛我們這些小孩子根本無法收集全了,所以做這樣的大作業,重要的是我搜集到的論據是什麽,而這些證據又怎樣支持了我的結論,而不是結論本身是否正確。”
我不禁刮目相看,對我這個從中國教育中走出來的人,潛意識裏好像已經習慣了每個問題都有“正確答案”,卻原本這追求“正確”的本身才是限製發散思維和思辨能力的根本。而相反,北美的學生從一開始麵對的就是開放性的作業和試題,鼓勵學生們去搜集資料、閱讀分析、然後得出自己獨立的見解。
我問她決定選哪個話題了嗎?她說“其實老師在講這三個話題的時候自己的觀點還是很模糊的,每一種觀點剛剛起頭又會被另一個觀點打倒,但是隨著開始查閱資料,腦子越來越清晰了。我現在選的是關於‘墮胎’的話題”。她又說:“老師說了,其實孕婦在孩子六個月以上用藥物中止妊娠才叫墮胎。而有些觀點和醫學人士也在研究和思考六個月的時候媽媽肚裏的胎兒用藥物中止妊娠是否會感覺疼痛?媽媽,那是個生命啊!”孩子在說,我忽然全身起雞皮疙瘩的感覺,過去的認知變得更加強大和清晰,是殺人啊。“所以我們七年級老師說了,在我們沒有足夠準備好的情況下懷孕是個極不負責的行為。”我也突然領悟,其實得到什麽樣的答案此時已經不再重要了,重要是這個過程的本身,它讓孩子了解了很多過去不知道的東西,而且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會有許多不同的看法,而在認識到這些不同的同時,我也不再擔心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確,而是自己的結論是否算言之有據。也在這個過程中懂得怎樣保護自己。我期待她的這次課題的出爐,也欣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
你客氣了!談不上我看的比你深,更客觀,每個人從不同角度而已。不過我真的是覺得孩子們比我們強。我們家現在很多事情會特意聽聽孩子的意見、觀點,很有意思的。非常欣賞你與孩子平等交流的態度!
這裏也是從一個側麵說明了,在美國,立法的爭鬥其實是不同哲學流派的爭鬥。我們這一代往往不太懂得這一層,但我們的孩子比我們明白得多。美國的法律是各個哲學大家不同學派抗衡的結果,是在沒有一個完美學說的情況下尋找平衡點的結果。
對不起,忽然意識到,樓主是說加拿大的事,我寫了一大通美國的。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還請樓主見諒!西方的法律大致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