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家族辦公室

Sherly女士美國注冊稅務師(EA)、注冊資產規劃師(CFP)、注冊遺產規劃師(AEP)和美國特許財務谘詢師(ChFC)
正文

華人家長遭遇美國送禮季 上千美元大禮嚇壞教師

(2015-11-13 19:27:08) 下一個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對美國華人家長而言,年終又到送禮季節,從感恩到聖誕,從孩子學校派對,到學校老師丶補習班教師丶園丁丶郵差,不少人“傷了腦筋又傷荷包”。部分學區更聽聞家長大手筆“一送上千美元”,嚇壞教師。
  不少家長從孩童兩歲起,便加入“年終包禮物”陣營。在美國聖蓋博穀地區就讀學齡前學校(Preschool)陳小姐表示,去年起女兒班上有家長,萬聖節前帶小禮物送給小朋友,就在上周,女兒又收到兩份小禮物,因此陳小姐今年也從善如流,準備禮物讓女兒帶到學校。
  她表示,小禮物袋裏麵是鉛筆丶貼紙丶小餅幹等,再加上可愛的卡通造型提袋,“約要50多元(美元,下同)”。
  住在庫卡蒙加牧場張太太,這幾年都會在萬聖節前,親手烤餅幹丶甜點,給孩子們帶到學校參加派對。南巴沙迪那楊小姐也表示,兒子小學一丶二年級會準備萬聖節小禮,“每份禮物約兩丶三元”。
  送禮如何拿捏令?不少家長頭疼。陳小姐說,以她來說,每年固定“每位老師25元禮卡”,有時是星巴克,有時標的(Target)卡。
  她說,跟一些老師談過,他們認為“禮卡最實用”。楊小姐也表示,之前孩子就讀南巴沙迪那時,曾送過老師50元禮卡,這兩年搬家到白人區,感覺新的學區送禮情況“好像沒那麽盛行”,有時見到學生拿幾顆氣球,就當禮物送了,去年兒子拿了五張各25元禮卡到學校送老師,結果其中兩張忘了給,“今年可能幹脆不送了”。
  “25元到50元不算什麽”,陳小姐說,她的一位住在聖蓋博穀華裔聚集,學業成績優異學區的朋友林太太曾提到,去年聖誕節前,親眼看見就讀小學五年級兒子班上一名華人家長,拿出“1000元禮卡”要送給老師,但老師不敢收,又退回給學生。不僅如此,該學區也曾聽聞家長送老師iPad等“大禮”。
  聖瑪利諾學區教委張誌堅表示,幾個月前,他提出一項有關教師送禮新法規,獲教委會通過。該法規明訂教師不得收超過50元或同等價值(每位學生)的禮物,若有超過,需向教委會申報。他說,這項法規訂定,主要是認為公立學校是個平等的教育環境,“不需要用此鼓勵老師”。
  此外他說,從去年到今年,教委會也針對剛從國外移民來美的家長舉行會議,告訴他們如何融入美國學校丶社會,這當中也包括送禮規定等。
  他說,送禮在美國禮儀中,是年終對老師丶同事與身邊的人表達心意的習俗,主要是聊表心意,但“不希望拿來比較”。

小女來了這幾年,貌似第一年家長委員會發了個郵件,統一兌錢給老師買了個咖啡店的卡,後來再也沒有送了。

網友評論:

來源:中國新聞網

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99財富管理集團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