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立在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Statute of Liberty)第一次對她有認識是1989年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那場曠世紀學運的時候,看中央台的新聞聯播,學生們竟然把她豎立在廣場的中央。
我當時正在準備高考,書卻根本讀不進去。平日裏總是非常注意把電視聲音關得很小不影響我學習的父母那段時間每天都把電視聲量開得哇哇響,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每日的中央新聞上。他們的態度和全國多數的老百姓一樣也在隨著中央輿論的導向而改變。
那尊自由女神像剛開始帶來的是熱血沸騰,是希望;之後就成用來作為對學運不成熟,被西方操縱的一種嘲諷。
這次在紐約自由女神像後麵的博物館看到了89學運的這張照片。自由女神高舉著火炬對著我們偉大的領袖宣要自由,顯得有點弱不禁風。35年風風雨雨就這樣過去,那曾經喧鬧的一個夏天成為曆史,不知能否記入中國的史冊,那張掛在城樓的巨幅照片卻一點沒改變。曾經跟一位來加拿大留學的親戚的孩子談起64的事,人家根本就不知道。
第二次對自由女神像有感知是到了加拿大,曾經在一家大型的日本汽車廠辦公室工作過。部門除了一位當地的VP,還配了一位來自日本的年青管理人員做副手,把他派過來鍛煉的同時估計也起到了對加拿大這邊監管的作用。這位日本年青人倒是謙遜和氣,英語表達很費勁,但沒有因為語言妨礙到他工作的獨立和自信,該出差到外省談業務都是一個人租車去,這是我在以往的日本公司也見到過的,很欣賞日本人的工作精神。日本公司的辦公環境都是完全開放設計的,他的桌子離我不遠,最顯眼處擺著他和幾歲的兒子在自由女神像前的合影。我還曾經跟他寒暄過幾句這張照片。可以感覺出他對自由女神像的向往。
這是日本人讓我欽佩的地方。他們不因為曾經被擊倒而去懷恨對方,而是向擊敗自己的那一方低頭,討教,學習。
兒子小時候帶他去紐約,第一件事就是到紐約港乘遊船瞻仰了自由女神像。記不清坐的是哪種遊船了,當時旅遊經驗不足,互聯網也不方便,應該是坐的私家遊船,花了錢,圍著自由女神像轉了一圈,沒有上島。記得船不大,大家在船舷上擠著拍照。照片還有,拍攝角度和質量都不夠好。
如今有了Google和YouTube, 到哪裏旅遊信息應有盡有,真的是非常方便省力。
根據網友的推薦,我們第一天坐了從Staten Island到紐約港的免費輪渡。船寬敞明亮,每半小時一班,侯船大廳有衛生間,旁邊有小食店,碼頭有政府辦的停車場,18小時$16,非常方便。如果不打算上島,隻想觀看自由女神像,拍幾張照片,這是目前我知道的最經濟實用的方式。
侯船大廳有敞亮的落地窗,還有為殘疾人準備的輪椅。
船建得結實,空間大,上麵有衛生間,還有食物櫃台,都很幹淨。也許是旅遊淡季的原因,船上人不多,幾乎都到船頭去拍照,船艙內和船舷上座位都是空的。想起當年坐武漢長江上的輪渡,破舊不堪,如今經濟好了,想必也是煥然一新,早不是當年的模樣了吧。
歸來時已是華燈初上,夜幕下的自由女神,別有另一番風采。
正好趕上猶太人的十月住棚節(Sukkot),碰到很多拖家帶口的猶太人,穿著傳統的節日盛裝,每家都是至少四五個娃,感覺他們是把傳宗接代當成了一種責任。他們不和別的族裔有目光接觸,互相之間也不見有任何交流。除了孩子們眼裏的快樂,大人們都是一臉嚴肅。
我們這次有足夠的時間,加上天公作美,一周都是陽光燦爛20幾度的天氣,所以決定坐船上自由島(Liberty Island),到自由女神的家裏深度遊一遊。
YouTube上有位叫做Megan Daily的專業女導遊製作的關於紐約的視頻,對我很有幫助。她專門做了一期上島參觀自由女神像的介紹,非常詳細實用,特別推薦:
去自由島的船隻有一家,由Statue City Cruises運作,可以點擊這個鏈接,提前從網上訂票,省去不少排隊的時間:https://www.cityexperiences.com/new-y... $
上島有兩個碼頭,一個是從曼哈頓下城的Battery Park,適合坐公交出遊的朋友;另一個是從New Jercey這邊的Liberty State Park, 有停車場,一天才$7,對開車的朋友很方便。Liberty State Park本身也很漂亮,拍曼哈頓的全景視野非常好。
除了自由島,船還包括去另一個叫做Ellis Island的島,曾經是歐洲移民進入紐約的第一站。島上建了移民博物館,門票包含在船票之內,博物館有展廳和循環電影放映廳,介紹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幾十萬移民從海上湧入美國的移民潮,保存了很多寶貴的鏡頭和資料,非常震撼,可以感受到懷揣夢想拋家舍業來到這個自由國度的人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那份對自由的追求延續到現在,仍然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博物館建得很宏偉,外牆在翻修,但不影響裏麵的展覽。
博物館後麵有一圈紀念碑,上麵密密麻麻的名字記錄了當年從這裏登陸的移民。
遊Ellis Island和Liberty Island的船票隻有$25,如果想登上自由女神的基座,或者再往上爬狹窄的樓梯到自由女神的王冠裏看一看,隻需再加30美分。訂票時可以看到選擇。
船從Ellis Island朝Liberty Island慢慢的行進,這時可以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把自由女神像觀察個通透。
我們爬了215級台階上到了基座(Pedestal),可以展望到倫敦的全景。再往上到王冠還要爬162階的狹窄懸梯,我們沒有太大的衝動上去,如果帶兒子來,也許會鼓勵他上去看一看。
提醒一點,進自由女神像要經過安檢,大包不允許入內。入口不遠處有Locker,上島的時候記住帶上一枚25分硬幣用來打開Locker存包,取包的時候硬幣會退回來。
在自由女神的基座下層大廳裏看到了牆上青銅匾上刻下的這首由美國詩人艾瑪·拉撒路(Emma Lazarus)1883撰寫的十四行詩《新巨人》(The New Colossus)。
這首詩我以前還真的沒有讀過,它應該算是自由女神像的鎮館之寶了。回家後花了時間細細地讀,還挺有感受的。詩不難懂,但很難翻譯,維基上不知為何隻有後半部分的翻譯。網上可以找到不少版本的翻譯,都不夠理想。每個人對這首詩應該會有不同的解讀吧。
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the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frame.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t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維基上後半部分的譯文:
把你們的那些人給我吧,
那些窮苦的人,
那些疲憊的人,
那些蜷縮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人,
那些被你們富饒的彼岸拋棄的,
無家可歸,顛簸流離的人,
把他們交給我,
我在這金門之側,
舉燈相迎
自由女神像後麵的博物館陳列了雕像的製作和搬運過程,還展示了女神手裏舉的火炬的原始版本,可以坐在女神的腳上合影。
博物館有介紹自由女神像製作和運輸過程的短片,想象93米將近22層樓高的一座雕塑當初花了9年的時間於1885年在法國製造出來,該是怎樣的一種盛況!之後拆裝成300個箱子船運到紐約港,又花了4個月的時間重新組裝起來,從此屹立在自由島,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每年400多萬的遊客,如今已經風風雨雨140年。
最後用Barbara Streisand演唱的這首《Lady Liberty》來結束這篇小文,"舉起你的燈,帶領我們穿過金色的大門, 告訴整個宇宙,這裏有一個空間可以容納我們所有人...."
祝我們的女神永遠年青!
還是第一次到紐約時上的自由島和Ellis Island,後來都是遠遠觀望了。今天隨你再次走近“不老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