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末基本都要去中西方兩種超市。肉,蛋,奶,麵包什麽的西方的超市質量比較放心;蔬菜,水果,調料等還是中國的超市種類多,比較地道。飲食習慣這東西是根上的,恐怕一輩子都改變不了。
上星期天早晨,由於陰天下雨,懶得開車去常去的中國超市買菜。想起離家更近的地方有一個華人超市,看樣子比較古舊,不過家裏的中國菜主要我和LG兩個人吃,湊合一星期,應該也不會有什麽大區別。
超市裏麵確實很舊了,一看就是早期移民來的香港人開的。但給我感覺還算幹淨。蔬菜是一包包用透明塑料袋包著,價格比常去的超市要高不少,食物的種類和質量都很一般。LG愛吃的幾種食物都沒有找到。沒有熟食部。到門口了,看到有一包包也是用塑料袋包的油條,LG拿了一包在購物車上,後來證明口感味道也是不如常去的中國超市好。
走到門口收款台,一位短發,年齡四十來歲的女人一見到我們就磕磕巴巴操著帶嚴重香港口音的國語開始推銷她左手邊一袋袋的紅提子。為了不駁她麵子,我說好吧,就拿了一包。誰想她頭也不抬地就用半生的國語跟我說,“謝謝你,阿姨!”然後又問我要不要買她右手邊的麵包。
“我看樣子象你阿姨嗎?”我停下來,不再聽她擺布。
她被我的聲音驚到了,抬起頭,看了我一眼,然後立刻改口說,“不對,是美女!”看我不吭氣,她又美女長美女短的叫個不停。
我等她停下來,認真地一字一頓地跟她說,“我不想聽到你叫我阿姨,更不想聽到你叫我美女,什麽都不叫是最好的!”
她愣在那裏,連說好好好。
出來後LG說剛才那個收銀員應該沒有什麽惡意,隻是在學國語,可能看網上視頻看多了,以為來自大陸的人現在都喜歡被稱為美女。我也希望是這樣。
把菜放在車上。看著雨刮器左右地搖擺著,我想起剛來到多倫多時由於自己不會說廣東話而經曆的兩件事情。
第一次發生在剛登陸兩天,由於沒有汽車,又帶著不滿一歲的兒子,對哪都不熟悉,看到附近有一家香港人開的小家居店,便進去想買一個炒菜的鍋。當時店主也是一位三四十歲的香港模樣的女人,聽我們說國語,一步不離地跟在我們身後,生怕我們偷她的東西似的。還一個勁地說,架上的東西隻能看,不能用手摸。我和LG很生氣,什麽都沒買,轉身就走了。
過了不久我參加了一個政府資助的專門幫助職業女性找工作的Workshop。同組的一位當地白人大姐叫Carol,對我很熱情,說她先生是牙醫,自己有診所,正在找一位會說中文的助理,讓我直接過去麵試。我很高興,第二天就按Carol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這家診所。敲開門,一位梳著長卷發的香港女人一見我就開始說廣東話。我說我隻會說國語和英語,不會說廣東話。她把我從頭到腳打量了個夠,然後一臉鄙夷地說,你走吧,我們隻要會說廣東話的。我說Carol推薦我來的。她說誰推薦都不管用,她說了算。我氣憤地頭也不回地摔門就走。剛到家,電話就響了,是Carol的老公。他一個勁地道歉,解釋說他的診所確實是香港客戶最多,所以急需會說廣東話的助理,Carol不懂。我對他說,我隻知道香港人現在都開始學普通話了,然後就掛了電話。
雨越下越大了,我看著窗外,感慨這世界變化真快。僅僅十幾年的時間,多倫多的大陸超市如雨後春筍遍及每個角落,連鎖店一家家地開,裏麵中港台的各種食品應有盡有,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飯店也是,各種菜係,在國內有的,這裏絕對不缺。連煎餅果子,蘭州拉麵,天津狗不理包子這些充滿典型地方色彩的家常飯都能隨處吃到。不僅是吃的方麵,現在不管是去看醫生,還是去銀行,到處都能聽到親切的國語。前兩天去看加拿大著名的太陽馬戲團在多倫多的巡演,也驚喜地發現不但它的宣傳網站特別加了中文簡體,其中的雜技演員也至少有兩名來自中國大陸,熱場的時候還大聲說國語逗大家樂。中文真的成了加拿大除官方語言英語和法語之外被說得最多的語言。尤其是在多倫多這樣的大都市,說中文的人已經遠遠超出說法語的人。
再過十年,不知又會有什麽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