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雲

營養益健康,運動延生命;追求,自信,求新,恒心可助成功!
個人資料
chaly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追夢(54)第一份工作 – 農殘檢測

(2016-04-14 10:36:47) 下一個

10.3 第一份工作 – 農藥殘留檢測

 

1993年1月開始報到上班了。從這一天開始,亞昌就知道他開始了人生的另一章。當時,亞昌有兩個基本要求點:要盡快地適應新工作的環境和工作的要求,和要趕快學習掌握化學分析技術。
 

亞昌的第一步是接受訓練。首先是技術訓練。因為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都沒有學過用過氣相色譜儀GC,隻用過少數幾次的液相色譜儀HPLC,而他的工作是分析農藥殘留,需要用的儀器是GC。所以他要來盡快地能使用GC。因為大多數農藥的化學結構都含有氯元素,檢測的手段是GC-ECD (電子捕捉探測器)。他的訓練主要是由穆蘇博士進行。比亞昌預料的快些,隻用了幾個星期的技術訓練就能自己操作了。一個月後就開始能上項目了。

除了技術訓練外,對美國環保總局(EPA)執行的美國環保法律的訓練也同時在進行。法規要求所有的分析人員必須有一定的學位證書,要通過“良好實驗室操作”的訓練,才能有資格參加農藥殘留檢測。如果實驗室要分析飲水的農殘,必須通過美國EPA的認證後才能做,而且,每個州的樣品,必須經過那個州的認證。如果是大化學公司的農藥項目,要求更嚴格了,因為有哪一家公司會冒險去請一家沒有資質的獨立實驗室來幫助他們的幾十億生意的農藥項目呢!

在這家實驗室裏,一共有八位中國朋友在受雇。這個數字是全公司約不到40員工的20%以上。可以想象,老板對中國人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中國朋友當中,其中四位是分析家 (Analytical Chemists),四位是技術員,包括亞昌在內,其中有三家是夫婦倆都在公司裏。像這樣的夫婦同一單位的雇主-雇員方式,有好的一方麵:即當夫婦兩位在同一單位,比較難跳槽,因為倆人同時找到新的工作的機會是很少的。不好的方麵是一旦兩人中有一人離開,要留另一位也難。這樣一來,公司再雇新人的費用會較高,而且可能影響工作的完成。

亞昌的太太秀麗在亞昌雇用時也被這個實驗室錄用。早在亞昌麵試前,那裏工作的中國朋友就向老板透露此事。在亞昌麵試時,老板就同意秀麗的工作按排,為技術員。她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分析家準備樣品。工作是比較順利的,和以前的餐館服務員的工作相比,好得太多了,就是工資較低。總的來說,她是比較喜歡的。

除了亞昌一家外,另一家是姓柯夫婦。還有一家姓許夫婦。這兩家都是從亞昌原來的農學院來的。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不錯的。老柯是在使用液相質譜儀。他聰明,掌握這門技術很快,最後他做得很好,是公司的搖錢樹,因為他的項目是當時較難的,大化學公司不能解決的難題都有可能在他那台先進的儀器上完成。那幾年的豐富經驗給亞昌的這位朋友後來的液相分析科學家的職業方麵起來關鍵的作用。

那位姓許的同學是在搞離子電泳分析儀的。他是公司的唯一在這方麵的分析家。這一新的技術在那時剛剛上市使用。它的特點是能做一些普通儀器不能做到的,或者是較複雜的項目。有好幾個化學公司都希望用這個實驗室做方法和最後樣品的分析。小許是一位特別聰明的同學,他的頭腦也比大多數人轉得快。他一邊工作,一邊做些房地產,是亞昌圈朋友中起步做生意較早的同學。他的太太小鄭,是賓州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在公司裏是做分析的。她與老板的關係不錯,也是亞昌的朋友。小許這家從1995年開始,成立自己的檢測實驗室,服務於醫藥公司,20年後的今天,他們的公司已經發展到有40人左右的有一定規模的第三方服務的實驗室。這位同學是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家。

再回到亞昌在公司的工作,他在完成了基本技術和良好的實驗室操作程序(GLP)訓練後,就開始了獨立的檢測工作。他的項目是從大化學公司來的,每天都會分析一套的樣品。所使用的儀器是GC。每套樣品基本是由技術員準備,共十到十五個樣品。加上一套標樣,在分析儀器上的時間可能是5至10小時。所以往往是半天準備好樣品和標樣,半天分析數據,儀器晚上自動進樣分析。所以做起來並不辛苦,但有點乏味。半年下來,亞昌就覺得做了不少工作,為公司賺錢了。

公司的另一塊生意是普通環境保護樣品的分析。分析這些環保樣品需要使用多種儀器,亞昌都沒有機會學習使用這些儀器,真感到有點遺憾。這一事實,在亞昌後來的創業生涯中就明顯的表現了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