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格律詩的基本句式

(2015-10-24 17:14:08) 下一個

格律詩的基本句式


1.近體詩的範圍
近體是隋唐人對於當時詩的格律化的一種稱法。是相對於以前沒有格律的古體而言的一個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詩。近體詩一般來講,分為絕體(五絕,七絕),律體(五律,七律,排律)兩大類。排律是五七律的推演,鋪排而成的。在此,我們以五七絕律進行講解。

2.近體詩的基本特點
近 體詩又叫格律詩。那它的基本特點當然就在它的格律性方麵。何謂格律?格,就是體格,律,就是規律。意思就是說,格律詩,是有其本身的體格和規律的,就象一 個完整的人一樣,人之所以立身為人,是因為人有其完整的體格,也就是外在的身體;同時,人必須有他的脾氣,也即個性,是區別於其他物類的根本。人,不具備 體格,則無以為人;人,不具備人的完整的體格,隻能稱之為殘人;人,不具備獨有的個性,那就不能稱之為獨立的人。格律詩,也是這樣。體格是外在的形式,而 規律則是內在的精華。
那麽,什麽是格律詩的體格和規律呢?
2.1格律詩的體格
體格,就是外在的形式。格律詩的體格是完全區別於古體詩的。正如人要具備什麽樣的體格才能是人呢?很顯然,就是人的外在身體物質,頭,四肢,軀幹,內髒呀。。。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格律詩的體格,基本上講,是由平仄,聲韻,律句,粘對,字數等所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架構。
2.1.1我們先從五言絕句將起。五絕分平起式和仄起式。每式均有首句押韻和不押韻之別,其中五絕以首句不押韻為正體。
五言的律句格式:
11001(A)
00110(B)
00011(C)
11100(D)
注解:為方便計,用1 代表仄聲,用0 代表平聲。


仄起式
正體:11001,00110。00011,11100。(ABCD)(起句不押韻)
另體:11100,00110。00011,11100。(DBCD)(起句押韻)
平起式
正體:00011,11100。11001,00110。(CDAB)(起句不押韻)
另體:00110,11100。11001,00110。(BDAB)(起句押韻)
A和B,C和D兩兩平仄相對,是謂對;B和C,D和A兩兩平仄相同,是謂粘。
五絕的格式就是“對-粘-對”。

仄起正體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李頻:渡漢江
嶺外音書絕,經冬複立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張祜:何滿子
故國三千裏,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杜甫: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三句石字拗而不救)
李商隱: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起句拗,次句以平救之)
龍文鴛侶:秋夜懷人
一別三千裏,孤身五六年。今宵楊柳月,何日得團圓?


仄起另體
元稹: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西鄙人:哥舒歌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盧綸:塞下曲四首之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龍文鴛侶:秋嘉橋望南水關不見
西望南水關,白雲相與閑。忽驚汽笛響,北雁老愁顏。(起句拗,次句以平救之)

平起式
正體:00011,11100。11001,00110。(起句不押韻)
另體:00110,11100。11001,00110。(起句押韻)

平起正體
李端: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工整)
王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鬆子落,幽人應未眠。
崔顥:長幹行二首之一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龍文鴛侶:五絕/雪
謝家雲柳絮,高適比梨花。莫道山中冷,相思一例斜。


平起另體
盧綸:塞下曲四首之一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2.1.2五言律詩
五律的是五絕的多循環一次哦。五絕的格式就是“對-粘-對-粘-對-粘-對”。

那麽,五律的基本格式如下:
仄起式
正體:11001,00110。0001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ABCD ABCD)(起句不押韻)
另體:11100,00110。0001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DBCD ABCD)(起句押韻)
平起式
正體:00011,11100。11001,00110。00011,11100。11001,00110。(CDAB CDAB)(起句不押韻)
另體:00110,11100。11001,00110。00110,11100。11001,00110。(BDAB CDAB)(起句押韻)


仄起正體
王灣: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複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沈全期:雜詩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裏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李白: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李白: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劉禹錫:蜀先主廟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複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仄起另體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王維: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訪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張喬:書邊事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春風對青塚,白日落梁州。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遊。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平起正體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餘鍾磬音。
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杜甫: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杜甫: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平起另體
李商隱:風雨
淒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銷愁鬥幾千。
黃金五百兩:五律
金陵歎幾何,今夜慨思多。一列石頭在,六朝逝水磨。古君思霸業,今我看共和。月照鍾山外,濤聲相與峨。
龍文鴛侶:題雁影孤舟圖
孤舟隔嫩寒,春水晚潺潺。近岸夭桃落,臨流修竹繁。生涯猶不係,花事竟何幹!山色空朦外,雁閑人不閑。

2.1.3七言絕句
七絕比五絕每句多出兩字,類似於在聲音延長一拍。七絕以首句押韻為正體。
七言的律句格式:
0011001(A)
1100110(B)
1100011(C)
0011100(D)

平起式
正體:0011100,1100110。1100011,0011100。(DBCD)(起句押韻)
另體: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ABCD)(起句不押韻)
仄起式
正體:1100110,0011100。0011001,1100110。(BDAB)(起句押韻)
另體: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CDAB)(起句不押韻)

平起正體
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李白: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杜牧: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贈別二首之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李商隱:瑤池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


平起另體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鄭畋:馬嵬坡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仄起正體
賀知章: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杜牧:赤壁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銷二喬。
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杜牧: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仄起另體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2.1.4七言律詩
七律比七絕多循環一次,類似於七言四句在唱一遍。七律以首句押韻為正體。七律的格式就是“對-粘-對-粘-對-粘-對”。
七律的律句格式:
0011001(A)
1100110(B)
1100011(C)
0011100(D)

平起式
正體:0011100,1100110。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DBCD ABCD)(起句押韻)
另體: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ABCD ABCD)(起句不押韻)
仄起式
正體:1100110,001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BDAB CDAB)(起句押韻)
另體: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1100011,0011100。0011001,1100110。(CDAB CDAB)(起句不押韻)


平起正體
祖詠:望薊門
燕台一去客心驚,簫鼓喧喧漢將營。萬裏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杜甫: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陸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月下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李商隱: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平起另體
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一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劉長卿: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生涯豈料承優詔?世事空知學醉歌。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滄洲近,顧影無如白發何!今日龍鍾人共老,愧君猶遣慎風波。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去年花裏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龍文鴛侶:教育學院開學恰在中秋戲作時小開任九八數學班班主任
昔年自美瀟湘水,今日方知吳越牛。九死何妨皆大學,一生能得幾中秋。當班主任誠非易,有指揮權且莫愁。拍岸驚濤公瑾在,江山收拾待從頭!


仄起正體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裏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斑騅隻係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仄起另體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霄。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複,誌決身殲軍務勞。
元稹:遣悲懷三首之二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需要提到的是拗,一般是指奇數句而言的,一般需要救,可句中救,也可對句救之。對於偶數句,則必須注意孤平的問題。孤平,是詩之大忌諱。

2.2格律詩的規律
格律詩是有規律可循的。詩的規律,一般而言有句式,對偶,結構與寫法,意境等方麵。
2.2.1句式
格律詩的句式,因為為了適應音樂性的需要,節拍之間比較勻稱,比較平緩,加上平仄,就帶來抑揚頓挫的效果。
五言句式一般為三拍,2-2-1,2-1-2;七言四拍:2-2-2-1,2-2-1-2,當然也會為追求效果,而有些變化。
2-2-1:
細草微風岸
空山新雨後
楚塞三湘接
八月湖水平
2-1-2:
涼風起天末
青山橫北郭
海上生明月
萬壑樹參天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2-2-2-1:
昔人已乘黃鶴去
丞相祠堂何處尋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搖落深知宋玉悲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2-2-1-2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王浚樓船下益州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七言的變化句式比較多些,如
2-2-1-1-1: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1-2-1-1-2:
出問題時有毛選,得歡欣處且秧歌。(聶紺弩)
1-1-2-2-1: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1-1-2-1-2: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2-2-3:
窮愁怕聽風雷雨,輾轉難離蘇皖湘
1-3-1-2
再九回腸身不複,得三生幸事全忘。

2.2.2對偶
對偶上,五七言絕句不要求對偶。五七言律詩,則要求三句與四句對偶,五句與六句對偶,而首句與二句,七句與八句,則不要求對偶。但因為它們都是成雙成對的,故有被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類似於人一樣,很形象。
雖然首聯和尾聯不要求對偶,也有首聯對偶的,甚至首尾聯都對偶的。那是少數了。
試舉一例以證之。
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老此首四聯皆對偶,實屬稀見者。
至於對偶的作法,屬於另外的專題了,在此不講了。

2.2.3結構與寫法
結構上來講,前人總結為“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可以說是千古文章不變之法。
寫法上,當然有多種。如:景起-情接-事轉-感歎結。

2.2.4意境
對於意境,我覺得是個很難的概念。意境,就是把自己的內心的“意”和外在的“境”相融合起來,使之渾然一體,變成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通過你的“境”來傳達你心中的無盡之“意”。古人所講要“傳神”,也就是這個意思。
讀詩難,寫詩也難,難就難在要把握其中的“意”為難。
如若失去了“意”,光流下“境”,那就變成沒有靈魂的東西,那就是堆砌詞藻,那就是行屍走肉,沒有什麽意味的。
同樣,如若光有“意”,而沒有什麽“境”,那也會顯得蒼白無力,沒有感染力度,變的好象在空口說教一樣,讓人隻能是討厭而已。
所以寫詩過程中,“立意”是很重要的,“造境”隻是餘事,是需要符合“立意”的需要的,這就是藝術創作之區別於遊覽觀賞的地方。

3.對於平仄和用韻問題的主張
近人多喜歡將兩句話掛在嘴邊,叫“普通話四聲”,“力推新韻”。
我 是極力反對的。格律詩的格律就在於她的音樂性上。我們要想辦法突破不懂她的難點,而不是隨意的說要“突破舊框框”,甚至還說她是個“僵死的女神”,盡管漂 亮,隻屬於“古代”。這觀點是大錯特錯的,它掩蓋了一些主張者的無能和虛偽的地方。這是因為他們真的不懂,才找個幌子做遮掩罷了。
首先,普通話的來源問題。
普通話是以北京方言和東北一部分話為基礎的。它的受人重視,是在宋元之際。隋唐宋以前的政治文化中心,都在南方方言區內。所以寫詩,自然是以南方的方言為基礎。而平水韻正是這一當時情況的總結和規範。以至提升為官方指定的標準。
宋 元之際,隨著北方少數民族侵入中原,既而入主中原,形成統治,政治中心北移。他們在接受漢族文化的洗禮時,特別是語言的學習,他們有極大的差異。他們學不 會以南方方言為標準的“普通話”(!!),特別對入聲的把握那是一塌糊塗。所以他們就不要了,正象日本人學的古代南方方言一樣,他們發不出如此細膩的南方 入聲字,盡管他們的發音中還保留了入聲字的一些痕跡。但是他們畢竟相差太遠了!
說的不是很中聽的,那就是他們學的“四不象”(!!)。
當然,主張者說了,語言是發展的。沒錯!是發展的。即使我們現在的南方方言也未必跟古代是一模一樣。
第二,詩詞曲用韻文學的文學發展史。
唐代哦,就不用說了。宋代,盛行的詞,又稱為“詩餘”,那用韻自然也是以平水韻為基準的。所以我們看到的詞譜,詞韻,也隻是把平水韻合並了用;隨著長調的發展,用韻的增加,單用一個韻部,顯然不夠了,於是就產生了寬用,通用。
可是還是以平水韻為基礎的,沒有離開平水韻。所以,在宋代,詩,詞都是平水韻的。
到了元代,北方的方言,逐漸成為一種統治者的統一南方的工具(官方語言!!),被強行推廣。北方民族本來就善於唱,隨著曲的產生,加上官方的推行,它的用韻問題產生了,很顯然,要適應當時統治者的需要。這樣看,必然以北方的“十三轍”為基礎。
但是要說明的,此時的詩詞,好象是南方人的專利一樣,它的用韻仍然是用南方的平水韻。當時的官方也是承認的。
至於有些北方的詩詞作者,想吟詩填詞,也隻好努力學習平水韻。除此外,別無它法。
到了明代,因為統治者本身是南方的,後來遷都北方(那是為了充實北方的邊防!!),所以對當時的詩詞曲用韻文學的現狀,采取的是比較寬容的做法。
對於平水韻的使用,顯然是大力推行的!!何以為證呢??
可以從八股文的發展來說明。八股文,把南方的平水韻的平仄,對偶和用韻推行到了極至!!
到 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他們遇到的語言學習問題和元代非常類似。但是,此時的詩詞曲用韻文學的發展已經都很成熟了,統治者也隻好聽之任之,各行各道,交通 規則,不予改變!但是對於語言來說,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普通話”,卻正式得以確立,隨著江山的一統,逐步推廣至全國。正式成為“普通話”。
同時,清代統治者,沿襲明代的做法,八股文開科取士,更甚於有明一代。這都是加強統治的手法。
當然,普通話的推行,對於文化的發展是有好處的,詩詞曲小說等百花齊放,終於成就了清代的文學大發展。
民國以後,文學複興,後來有引入了西方的文學,新詩得以產生,並形成風潮。這是文學史上的大發展。西方講究自由和隨興,所以新詩也就不講求音樂性了。近百年的發展,確實也是名人輩出。
值得總結的是哦,詩詞曲都是各有各的規律和規則,定製。不可逾越的。所以,即使清代,還是民國,詩和詞的用韻和平仄,都依據平水韻的,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曲的平仄和用韻,還是很有講究的,隻不過是以“十三轍”為基礎的而已。
第三.解放後五十年文學的詩詞曲用韻文學的發展
解 放後,文學上講求“百花齊放”,各種思想,思潮都得到信奉,都得到發展。這是好事。國家的老一輩革命家們做出了表率。毛主席平生隻寫古詩,不寫新詩。周總 理的詩詞水平也很高,這是因為他們的古文學水平很高。當然,也有寫人因為忙於革命,文學修養的時間不多,為了表達自己的豪情壯誌,寫了些出律的詩詞,也是 有情可原的。他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已。

至於近代,現代,當代的真正的國學大師們,他們都是懂的這些基本知識的。你可以曆數國學大家,他 們沒有主張平仄不要,用韻完全從寬的,他們知道,如果連格律詩的格律都不要,不講究,那就不是格律詩,格律詩之所以是格律詩,就是因為她所具有的格律!如 果格律全被破掉,那就不成其為格律詩,那就失去了對格律詩的最起碼的尊重!!
第四,我所分析的近來人的觀點根源
我想,之所以產生“普通話四聲”,“力推新韻”的說法,當然不是空穴來風,是其來有自的。
現 代人做事講究功利性,潛心學習的時間和精力不多了,在加上古典文學有浩如煙海,“螢窗白首一書生”,已經不是一般讀書人的理想了。反映到治學上,就是浮 躁,不能窮究,不能專精,率性而為,其實是輕率。不懂怎麽辦?那就找個借口唄!更可惡的是說,格律已經僵死了,在死守她沒有價值。那都是屁話!!
反問他一句,格律詩定型於隋唐時代,為什麽到了清末民國乃至現代還是堅持平水韻的平仄和用韻呢!!隻是到了我們這二十年才興起這種論調呢!!
難道不是我們這代人的可笑和悲哀嗎?!!

4.平水韻並不是很難的。
古代人往往幾歲就能詩能詞,中規中矩。顯然這並不難。我想幾年時間完全可以學的很好。我的這個結論顯然是成立的。
為什麽我們有些人三十,四十了還不如一個小孩那樣能學會平水韻呢?
那難在什麽地方呢?
難就在於,人要有心。要有去克服的心。
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世上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看來,平水韻是不難的,為什麽難?非難也,是不學也,是不為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