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伊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蘇青的人民裝

(2015-09-21 05:52:03) 下一個

1949年,上海解放,有人在街上看到愛穿旗袍的蘇青,也換了人民裝,不禁愕然。

嗬,蘇青穿人民裝,也沒什麽特別吧?當年上海灘頭,時髦女子無數,一夜之間,不都換了灰布藍布,短發齊耳,皮鞋改布鞋。穿起人民裝,蘇青就仿佛在演一出袖珍戲劇,可戲散了,人還是那個人———“儂吃飯了哇”,生活惰性往往能夠拉住理想的腿。

蘇青身上,尤其有一種市民階層婦女的潑辣和變通,她仿佛是張愛玲眼中那生活在蠻荒世界裏的女子,在任何時代都能怡然地活下去。

蘇青初登文壇,就是家庭主婦形象,她不與命運作對,她要謀生,把勁使到點子上,為日子添磚加瓦。因為對生活有熱情,蘇青反倒容易隨波逐流。這種隨波逐流,不是沒立場,沒主見,而是有點隨遇而安的意思———在生命之河順流而下,走到哪兒,她都想著采一把沿岸的吃食,填補體力,準備繼續走下去。

蘇青的政治敏感度顯然沒有張愛玲強,抗戰勝利後,張愛玲因嫁給胡蘭成而為人詬病,張愛玲雖心中不滿,卻虛晃一槍,隻對讀者聲明,並不強辯。蘇青呢?她也在有日偽背景的刊物發文章,又曾在汪偽政府裏做過事,她自然也要被罵。聽聞風聲,蘇青毫不含糊對罵過去,一點不避嫌,在那篇《關於我》的散文裏給出的理由,未免有點詭辯,可蘇青似乎總是相信,她的日常道理在任何時代都是講得通的吧。

汪偽敗退,接著國民黨敗退,一夜之間,紅旗插遍上海,改天換地。可這對於蘇青來說,仿佛沒分別,日子總還要過,她沒有像張愛玲一樣出國,倉倉惶惶的,她不是沒機會,她本可以去香港,據說她前夫的弟弟也曾邀請她去美國,可她都拒絕了,所謂家累太重,還是因為對未來的生活沒有完全喪失信心。

解放後,她依舊過著自己的日子,保持著原有的性情。1949年底,蘇青在九三學社吳藻溪的介紹下,加入“婦女生產促進會”,她的目的很簡單,依舊為了養家糊口,她仿佛一株帶著降落傘的蒲公英,落到哪,就能在哪存活似的。

蘇青的堅忍,不是堅貞不屈,大的理想於她仿佛是不相幹的,她的“理想”,都有點急迫,是眼前生活生發出來的一點兩點必需。在新社會,蘇青依舊興頭充足,香港的《上海日報》可以發文章,她便當即寫兩篇過去,也不問環境允許不允許。

1951年,蘇青參加了上海文化居舉辦的戲曲編導學習班,就此走上編劇道路,《賣油郎》、《屈原》都是極其賣座的作品。1955年胡風事件中,蘇青因一封她寫給賈植芳的信而獲罪,過了一年鐵窗生活,再出來時,人事全非,親友都疏遠了她,蘇青的生活熱情,仿佛是遭遇了瓢潑大雨,從頭到腳,漸漸冷了下來,雖然她仍努力工作,編寫了《雷鋒》、《王傑》、《詩人李白》等戲,可終究因為對於生活的脫離,而沒有顯示出強大的感染力。

文革十年,蘇青在世俗裏扮演的,不過是個小角色,她的受難,在那個時代,亦沒有特殊性。年華老去,健康走低,工資一度停發,蘇青已經完全變成一個沒有任何追求的老太太,看晚期蘇青的照片———還是一身人民裝,短發朝後梳,僅及頸項,兩手交疊著,臉上有種淡淡的謙卑的笑,這哪裏還是寫《結婚十年》的那個蘇青。

褪去繁華與鋒芒,蘇青已筋疲力盡。那個大談月事懷孕養孩子離婚的蘇青,仿佛天幕間突現的一彎虹彩,耀眼一瞬,又漸漸隱沒在白熾的男性天空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伊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思念青荷' 的評論 : 謝謝青荷 你的小說不錯
思念青荷 回複 悄悄話 沙發,搶到沙發!
愛死了這個係列!點一千個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