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朝鮮)半島在古代的時候叫“高麗”(也叫“高句麗”,讀音:高苟麗)。現在的韓國(朝鮮)英文就是譯的“高麗”音:korea。隻有漢字才有“朝鮮”和“韓國”之分。至今中、西亞很多國家的文字隻有“高麗”一詞,沒有分“韓國”和“朝鮮”。
高麗棒子 是對朝鮮人、韓國人的蔑稱,有時也被稱作韓棒子。直到現在,朝鮮人仍然對這個稱呼非常反感。
“高麗棒子”的稱呼原出於朝鮮,是對出身卑賤之流的辱稱。
我國已的故史學家、國學家羅繼祖在其所著《楓窗脞語》一書中有所論述。全錄如下:
棒子
解放前,呼朝鮮人、韓國人為“高麗棒子”,不解所謂。解放後禁用,知非美稱。然其意義為何尚懵然也。及讀王一元《遼左見聞錄》,中有一則雲:
朝鮮貢使從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謂之“棒子”。其國婦女有淫行,即沒入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齒於齊民。鬢發蓬鬆,不得裹網巾;徒行萬裏,不得乘騎;藉草臥地,不得寢處火炕。蓋國中之賤而勞者。
始知其人為私生子,世世相襲,遂自劃為一階層,略如吾浙之墮民。雍正元年曾諭令削除墮民籍而習俗仍相沿未革。清末,商部有折再請削除,文見楊壽枏《思衝齋文別鈔》謂乃據浙江紳士、江蘇候補同知盧洪昶等呈請,中言浙江墮民散處各郡不下二萬餘人。予婦家蕭山,曾聞墮民男女自為婚配,皆執賤役,是民國初年猶然也。徹底鏟除恐在解放後。朝鮮之“棒子”當亦早返為齊民矣。
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古代高麗國到我天朝進貢的使臣一般會帶有一些隨從人員,另外還會有一些做粗活的勞役人員,這些勞役,被稱為“棒子”,大概地位比較低下吧。那麽,這些棒子是些什麽人呢?在高麗國,如果婦女犯了風化之罪,則會被發配充當官妓,這些妓女所生的孩子,被稱作“棒子”,為人所不恥。他們頭發蓬鬆,不準使用網巾裹住頭發;他們不準騎馬,到哪兒都必須步行;晚上睡覺必須睡在地上,不準睡在床上、炕上。
所以,棒子就是類似“賤民”這樣的身份,並且這種身份是世襲的,遺傳的,不可更改的,就像印度種姓製度中的“首陀羅”一樣,是低等階層。
“高麗棒子大褲襠,脫了褲子曬秧秧”,這首帶有明顯民族歧視色彩的童謠曾在東北廣泛流行。
據此可知, “棒子”一稱原出於朝鮮,是對出身卑賤之流的辱稱,相當於中國俗語“婊子養的”。
晚清時期,大量朝鮮流民湧入中國東北,“棒子”一詞也隨之傳入。朝鮮流民進入東北之初,多寄身於滿洲旗戶下為家奴,被稱為“高麗棒子”。後來便擴展為對全體朝鮮流民的蔑稱。“甲午戰爭”後,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有些朝鮮人仗著日本人的勢力欺壓中國人,成為被人唾罵的“二鬼子”,中國人對其恨之入骨,於是“高麗棒子”(婊子養的)一稱便成為中國人送給他們的一頂桂冠。
隨著社會的進步,“棒子”這一階層當然也不存在了,但是這一含有蔑視的稱呼依然為朝鮮人所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