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七言
© 2016 杭州湖墅STL 呂傑 March 5, 2016
一瓣兩瓣三四瓣
五瓣六瓣七八瓣
九瓣十瓣無數瓣
瓣瓣映紅江南岸
幼時,有笑話如此說:
古時有一幫書生大雪天,在一臨湖的亭子裏溫酒詠詩。
說道,誰的詩詠得最好,誰喝那第一杯酒。
待這些書生個個吟完詩,正在評議時,一老農上前取那頭杯酒欲飲。
眾書生急忙攔住:“不可造次!我們是在作詩贏酒,你怎可來亂局?”
那老農嗬嗬笑道:“這有何難?且聽我吟來!。。。一片兩片三四片,”
吟了一句,便欲舉杯。眾生再攔住道:“這算什麽詩?!你請回吧。”
老農不慌不忙又吟了句:“五片六片七八片,”
眾書生此刻有些惱怒了,又欲上前攔阻更兼驅趕之意;隻聽得第三句緩緩飄來:“九片十片無數片,”
一聽那“無數片”,似乎有些味道來了,書生們便好言勸道:“這詩在田埂邊吆喝尚可,但上不了此亭台,更入不了吾輩雅聚。”便欲奪了老農手中的酒杯。
老農和顏笑道:“且慢。老夫尚有尾句還未道來。。。。飄入水中皆不見。”
哇!這下眾書生可呆住了。。。老農笑著慢慢呷著那頭杯酒,與眾人一起看著片片雪花緩緩地飄落湖心不見蹤影。。。 ------- 湖墅STL 呂傑 寫於 Aug. 24, 2016
注:原來的笑話中,尾句是“飛入花叢皆不見”。因覺得雪花落在花叢仍會見到白白的雪。故改此故事為臨湖的亭子和尾句為“飄入水中皆不見”。
由此,在今年的三月春,改了尾句為“瓣瓣映紅江南岸”而成了一詠春詩玩玩。。。哈哈哈。
今查得原詩為鄭板橋所作之《詠雪》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又查得以下資料。
中國的民間傳說常常將不同人的傳說事跡,搞錯成相似的其他人,
尤其劉墉、紀曉嵐兩位清朝才子的事跡更是沒有被詳細查對而常被混搭:
一方麵他們年紀相近,劉墉(1719年-1805年)比紀曉嵐(1724年6月15日-1805年2月14日)大五歲,同朝為為官,同樣侍奉乾隆為皇上,同樣麵對大貪官和坤為死敵,同樣都是有名的才子,彼此間也算是好友,故而民間傳說常常不細察他們之間的差別,而將不同的事跡、巧聯妙對搭到他們身上。
例如:無意間稱乾隆“老頭子”被乾隆聽見,差點被殺的應該是編四庫全書的紀曉嵐,但是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卻拿來當作劉墉的傳說事跡。
另外筆者也看過金聖歎的事跡被拿來套在紀曉嵐身上。
金聖歎因哭廟案而被處死,刑前告訴兒子的“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這句千古絕對,但是也有民間傳說故事誤用在紀曉嵐身上。
另外,鄭板橋的《詠雪》:“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這首詩卻常被民間故事誤傳為前兩句是乾隆寫的,而後兩句是劉墉補上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便采用這個說法,說和坤在劉坤的詩集裏找到這首詩,而和坤認為前兩句乾隆所作,而劉墉順便補上兩句,不能視這首是劉墉所作的,而劉墉因此被視為盜用皇上的詩句而被處罰。故而將他們的趣聞傳說列入維基時,還是要多方查閱。例如:劉墉沒有擔任四庫全書的編纂,故而乾隆不會去查他編書進度,劉墉更不會因天氣太熱沒穿衣服而躲在桌下問“老頭子(指乾隆)走了沒?”。而這是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所采用的故事情節。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把鄭板橋的一首詩嫁接給了皇帝和劉墉。劉墉陪著弘曆在後花園閑逛,身邊有人鼓動皇帝作詩1首,皇帝不好推辭,從花叢中摘了一朵花拿在手上,略加思紂便念道起來“一瓣二瓣三四瓣,五瓣六瓣七八瓣,九瓣十瓣十一瓣……”這最後一句卻怎樣也想不起來,憋了半天臉都紅了,劉墉為和緩氣氛,便接茬1句:“飛入草叢尋不見”。這在常人看來或許是1首普通的小詩,卻反應了當時兩個人活靈活現的心態:一邊撕花瓣一邊數花瓣,有一種舉棋不定的心情,而這類心情不是由於午後陽光下的慵懶,而是對廟堂是非的一種猶豫,而劉墉附和的1句,則表示心理停止了思惟,一方麵寬慰了皇帝,另外一方麵卻拍了拍皇帝的馬屁——君心難測,這正和乾隆皇帝“本朝無名臣”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