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李範奭 ----- 卜寧(無名氏)之【北極風情畫】的原型

(2016-02-16 15:08:54) 下一個

李範奭(1900年10月20日-1972年5月11日),鐵驥,又名王雲山麟男哲琦,為大韓民國政治家獨立運動家漢城(今首爾鍾路人。

 

( 拚音:shì,  1. 盛大的樣子。 2. 紅色。 3. 惱怒。 4. 消散的樣子。 5. 姓。

漢元帝(前75年-前33年5月),名 劉奭西漢第十一位皇帝漢宣帝長子,生於民間,母恭哀皇後許平君。宣帝死後繼位,在位16年即前49年前33年。)

 

李範奭是韓國李氏王族的後裔,世宗大王的嫡五男光平大君17代孫,曾任韓國光複軍參謀長。1945年8月15日解放後,於1946年5月歸國,是大韓民國建國後第一任內閣總理國防部長(1948年7月31日-1950年4月20日)、內務部部長(1952年5月-7月)、黨經理(1956年)和自由黨副黨首。李範奭是韓國初期納粹研究人員。

生平

李範奭1900年10月20日出生於京城府,父李文夏、母延安李氏。曾祖父李穆淵是刑曹判書和全羅道觀察使,從大父李寅命為禮曹判書,祖父李寅天居住在忠清南道天安郡木川麵,所以他的祖籍在天安郡。

1907年伊藤博文指示下達命令將韓國軍隊解散,對軍隊解散令不服的樸勝煥大隊長自殺,漢城騷亂,日軍突然造訪搜查李範奭的家,李範奭家的仆人丁太圭被殺,引發他的複仇心理和排日思想。1910年李範奭在京城府長沙洞的私立張勳學校(張勳高等學校前身)就讀[1],同年8月韓日合並大韓帝國滅亡,父親李文夏任職江原道,他轉到伊川公立寶通學敎就讀[2],1913年3月畢業。

1913年李範奭離家就讀京城第一高等普通學校,1915年在呂運亨幫助下流亡到中國,成為雲南講武堂騎兵科第12期生。三一獨立運動熱潮中,為了抗日獨立運動,他在南満州新興武官學校擔任教官。在金佐鎮指揮的韓國獨立軍中,參加青山裏戰鬥。日本侵華戰爭中,參加中國國民革命軍。1940年擔任韓國光複軍參謀長。

1945年解放後歸國,1946年10月9日創建朝鮮民族青年團。1948年7月31日到1950年4月20日擔任首任國務總理、8月15日兼任國防部長。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後,他突然回國。漢城失守之後,他決心自殺。但由於年幼的兒子放棄,他秘密建議政府遷都大田。他的國防部長職位被解除後,赴台灣任駐中華民國大使。1952年自由黨建黨後,被推舉為副總裁。1952年5月擔任內務部長,任內的5月26日發生釜山政治風波,7月時辭職。

1952年8月由於李承晚排擠,參加副總統選舉失敗,1953年出國考察各國的政治、軍事局勢。1956年1月退出自由黨,參與組建共和黨。1956年5月李範奭參加第三屆大韓民國副總統競選,但落選。副總統落選後,李範奭返回自由黨。

1960年5月當選國會忠清南道議員,1961年5月五一六軍事政變後解散國會,國會議員辭職。1963年1月與李承晚共同組建獨立推進會議。1963年8月1日參與創立國民黨,任國民黨最高委員,年底脫離國民黨,被樸正熙總統任命為國土統一院特別顧問,授予建國功勞勳章總統章,1969年被任命為常任顧問。

1971年7月為銅雀洞國立墓地的李承晚的墓碑親筆題字。

1972年5月10日中華民國中華學術院授予他名譽哲學博士學位。1972年5月11日上午5點45分因心肌梗塞在漢城明洞聖母醫院去世。

他的著作有回憶錄《烏燈火》、《流浪的熱情》、《韓國的憤怒》(1945)、《論述家、民族和青年》(1948)、《血栓:青山裏戰鬥作戰》、《在西伯利亞的天空下》等。

 

朝鮮柔道

1945年10月當選朝鮮柔道協會第一任會長。回國後他欣然接受了大韓柔道學校的創立,並積極支持和幫助。1950年11月任大韓柔道協會首任會長。1953年6月15日擔任大韓柔道學校首任校長。大韓柔道學校後變更為龍仁大學。10月1日辭去大韓柔道學校校長一職,1954年12月大韓柔道會會長的職位上也離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